民国大家是于翁
于右任先生照片民国大家是于翁
30年代于右任像1931年9月与恩师马相伯合影
民国大家是于翁
于右任-书论散论
****我写字没有任何禁忌,执笔、展纸、坐法,一切顺乎自然……在动笔的时候,我决不因为迁就美观而违犯自然,因为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
****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因为自然之波澜以为波澜,乃为致文。泥古非也,拟古亦非也。无古人之气息,非也;尽古人之面貌亦非也。以浩浩感慨之致,卷舒其间,是古是我,即古即我,乃为得之。
****二王之书,未必皆巧,而各有奇趣,甚者愈拙而愈妍,以其笔笔皆活,随意可生姿态也。试以纸覆古人名帖仿书之,点画部位无差也,而妍媸悬殊者,笔活与笔死也。
标准草书自序
****文字乃人类表现思想、发展生活之工具。其结构之巧拙,使用之难易,关于民族之前途者至切!现代各国印刷用楷,书写用草,已成通例;革命后之强国,更于文字之改进,不遗余力。传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此事虽细,可以喻大。且今之所谓器者,乃挟之与各国各族竞其优劣,观夫古今民族之强弱,国家之存亡,天演公例,良可畏也!然则广草书于天下,以求制作之便利,尽文化之功能,节省全体国民之时间,发扬全族传统之利器,岂非当今急务欤!
****吾国草书之兴,以草篆草隶为权兴。秦汉以来,其用日增,其法日进,其称日繁,约而言之,可成三系:
****一曰“章草”,解散隶体粗书之者也。其为法:利用符号,一长也;字字独立,二长也;一字万同三长也。当时作者,实有远见。所措创业未竟,而定型遂成,以致不能进步!汉张芝、吴皇象、晋索靖皆一时领袖。张书遗迹渺然,但可于两汉遗简,想像神采;皇象《急就章》,索靖《月仪》、《出师颂》,可谓章草范本。然全体繁杂之字,简单化者不过十之三四,其于赴急应速之旨,固本达也。
****二曰今草,继章草而改进者也。其为法:重形联,去波磔,符号之用加多,使转之运益敏,大令所谓穷伪略之理,极章纵之致者,最为得之。虞世南云:“王廣、王洽、逸少、子敬,俯拾众美,会兹简易,制成今体,乃穷奥旨。”以王氏之多才,为风气之领导,景众既广,研讨弥笃,一字组织有多至数十式如阁帖所示者,创作精神之惊人,可以想见。或谓当时作家,自矜博赡,故生变化,以竞新赏;实则流传笔札,皆为试验之作,未及验定耳!陈僧智永,书真草千字文八百本盖有志统一体制,以利初学者。而唐以功令者取士,干禄字书,应运以作。草书遂离实用而入于美艺矣!唐太宗尤爱《兰亭序》、《乐毅论》,故右军行楷之妙,范围有唐一代。《十七帖》之宏逸卓绝,反不能与狂草争一席之地,虽有孙过庭之大声疾呼,而激流所至,莫之能止。
****三曰狂草,草书中之美术品也。其为法:重词联,师自然,以诡异呜高,以博变为能,张颠索狂,振奇千载。《肚痛》、《自叙》,可为代表。一笔草、连绵草,古虽有之,而成系统,开脉流,实自此绐。散氛埃于大地,而曰“挥毫洛纸如云烟”,亦可异矣!然其组织之巧,用笔之活,于法理变化,多所启发;且如索师晚年合作,矩鑊甚严,其贡献之大,唐以后作家,远不逮也!
****隋唐以来,学书者率从千文习起,因之草书名家多有千文传世,故草书社选标准之字,不能不求之于历来草圣,更不能不先之于草圣千文。一因名作聚会,人献其长,选者利益,增多比较;一因习用之字,大半已俱,章法既立,触类易通。斯旨定后,乃立原则:曰易识,曰易写,曰准确,曰美丽,依此四则,以为取舍。字无论其为章为今为狂,人无论其为随为显,物无论其为纸帛、为砖石、为竹木简,唯期以众人之所欣赏者,救灾供众人之用;并期经此整理,习之者由苦而乐,用之者由分立而统一,此则作者唯一之希望也。
****吾国习称,文之善者曰文豪,草之善者曰草圣,谓之重视草书也可,谓之高视草书也亦可。故善之者,或许其通神,或赞其入道,或形容其风雨驰骤之状,或咨嗟其喜怒性情之寄,而于字理之组织,则多所忽略!非之者,又谓草书之人,技艺之细,四科不以此求备,博士不以此讲试,而于易简之妙用,则不大复致思,此草书所以之晦,亦即草书之所以难也。今者代表符号之建立,经历来圣哲之演土进,偶加]排比,遂成大观,所谓草书妙理,世人求之毕生而不能者,至今乃于平易中得之,真快事也。
民国大家是于翁
于右任先生简介于右任,名伯循,字右任,以字行。1879年4月11日出生于陕西省三原县东关河道巷。3岁时,生母赵氏去世,父亲于宝文在四川谋生,由伯母房氏抚养。7岁时,诸舅父聘旬邑县老儒第五先生在村中马王庙设塾授徒,始入塾读书。后在三原宏道书院、泾阳味经书院、西安关中书院深造。1898年,提学使叶尔恺读于右任文章,视为西北奇才,传见时赠给薜叔耘《出使四国日记》。右任因妆知国际情势。同年,以岁试第一名补廪膳生。1899年,沈卫继督学陕西,时值旱灾,筹办粥厂,特从宏道书院调于右任主持其事。粥厂结束后,沈卫继送于右任入陕西中学堂。八国联军陷北京,慈禧太后入陕时,于右任欲上书陕西巡抚岑春萱手刃慈禧,为同学劝阻。1902年考中举人。同年,于右任的一批诗作被友人汇集为《半哭半笑楼诗草》,在三原刊印,中多讥议时政,且有“革命方能不自囚”之句。三原县令密告陕甘总督升允。升允以“逆竖倡言革命”人奏清廷。清廷于1904年初下谕革去于右任举人,并严令通缉,欲就地处死。时于右任已赴开封应礼部试。李约祉得知此消息后,即遣专差赴开封送信。于右任遂亡命上海,更名刘学裕入震旦学院读书。次年,震旦学院因外籍教员干预校务而罢课。于右任与同学叶仲裕、王公侠、张轶欧等筹办复旦公学。接着又与王敬方、张邦杰等发起创办中国公学。于右任兼任两校国文讲席。
1906年4月,于右任为开辟反清舆论阵地,筹办《神州日报》,赴日本考察并筹款,结识了孙中山。同年8月加入同盟会。豫、晋、秦、陇四省留日学生会会长。回上海后,于1907年4月办起《神州日报》,担任社长。该报宣传革命,发行量很快居上海各报之上。出刊未及一年,邻居失火延及,因人事纷争而辞职。于右任又积极创办《民呼日报》。1909年5月15日《民呼日报》创刊,于右任担任社长。他明确宣布:“本报名曰‘民呼’,为民请命者也,既利于民,必不利于官。”该报揭露清政府黑暗,持论较《神州日报》更为激烈。清吏勾结报社所在之租界地当局,罗织罪名,拘于右任于狱。在中外正论压力下,于右任获释,但《民呼日报》则被迫停刊。10月3日,于右任又创办《民吁日报》。此报即《民呼日报》之化身。他改“呼”为“吁”,暗示人民的眼睛被挖掉了。该报除抨击内政外,还重视伸张国际正义。朝鲜爱国志士剌杀伊藤博文,《民吁日报》全力声援。租界当局竟以“有损中日邦交”为借口,两次拘捕于右任,并查封了报社。于右任出狱后,第二次赴日。次年回国后,又在上海筹办《民立报》,得沈缦云等爱国志士的大力资助,于1910年12月出报,自任社长。他以“骚心”的笔名,在该报上发表了大量抨击、鼓吹革命的文章。当宋教仁的笔名“渔父”在《民立报》上发表文章,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孙中山从国外回到上海,首先到《民立报》社看望于右任及诸同事,并亲题“旌义”二字嘉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右任为交 通部次长。1913年3月,宋教仁被袁世凯派人刺杀。在追查凶后中,于右任发表文章和演说,予头直指袁世凯。
1918年8月,于右任应胡景翼等邀请,回到三原县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讨伐北洋军阀在陕西代理人陈树藩。他在就职大会上说:“余以革命党人,非为权利名位而来,实为救国家,救桑梓......带给大家者,非械弹,乃一腔热与总理(孙中山)之革命精神。”他与诸同事运筹倒陈,坚持4年之久,终因内部分化等多种原因而失败。1922年8月,他离陕经甘肃、四川赴上海,准备协助孙中山改组***。10月,又与叶楚伧等筹创上海大学,任校长。次年2月,孙中山拨万元资助上海大学。4月,聘李大钊为该校讲座教授,并聘李大推荐之邓中夏、瞿秋白、肖楚女到上海大学任教,使该校成为培养革命青年之有名大学。期间,陈炯明叛乱,于右任招旧部樊钟秀间道来粤击陈炯明,解广州之围。
1926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后,又强占上海大学。6月6日,于右任回到上海,在《民族日报》发表文章,痛斥日帝暴行。敌人在上海大学搜查时,偶见书中有马克思像片及插图,又见有陈独秀、施存统等名字,即指为***证据。于右正辞严地质问道:“前日报载,尚有***在英国开大会的消息。即令真属***,在英国尚能公开,而在中国则用此名义到处诬蔑,英租界何以自解?”
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于右任当选为委员。1926年1月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是年刘镇华围西安城。7月,于右任赴莫斯科敦请冯玉祥回国。9月17日,与冯玉祥率部在五原誓师,担任国民联军副总司令,率军入陕。11月下旬解西安围,于右任任国民联军驻陕总部总司令。著名***人刘伯坚、邓希贤(邓小平)、魏野畴、史可轩、刘志丹等人均在其部工作。创“红城西安”一段历史。
1930年12月28日,***四届中央执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推选于右任为监察院院长。1931年2月2日宣誓就职。是年九一八事变后,京、沪等地学生纷纷到南京请愿,要求抗日,激于爱国义愤,砸了***中央党部。张道藩竟要带领军警镇压。于右任为使学生免遭毒手,极力苦劝。张道藩不理。于救人心切,竟下跪求情,并亲自找蒋介石,才制止了这次惨案的发生。
1949年1月,国共两党和谈在北平举行,李宗仁拟派于右任为特使。张治中认为于暂不离南京,可以促进南京政府批准和谈协定。和谈破裂后,于右任欲待机转赴北平,终未如愿,于11月29日到台湾。
50年代中期,于右任曾辗转托人给在西安的原配夫人高仲林和长女芝秀寄来六百元台币。高仲林母女托友人给于捎去书信及于平时爱穿的布鞋、布袜。1958年,于思念夫人高仲林,赋诗一首:
两戒河山一枝箫,凄风吹断咸阳桥。
白头夫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霄。
于右任在台湾不仅怀念家乡、亲人,对***领导下的新中国也十分关注。1962年在一首诗中写道:“昨夜梦入中原路,马首祥云照庶民。”
1964年11月10日,于右任病逝于台北。其亲属一个铁箱中发现于右任早在1962年1月写的两张纸条,一张上写着:“我百年之后,愿葬在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另一张上写着: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反映了一个游子思念故乡的痛楚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