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 找 心 灵 的 家----李翠
------------解读张立玲的笔墨世界寻 找 心 灵 的 家----李翠
在我看来,少年得志固然让人羡慕,而大器晚成则更令人钦佩,因为前者有不少天赋和机遇的成分,这是无法以个人之力得到的,后者纯然是靠个人的后天努力和毅力。一个人能够到60多岁而仍然不放弃目标,终于等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这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也许这就是不俗和平庸的一道分水岭。寻 找 心 灵 的 家----李翠
寻 找 心 灵 的 家----李翠
中国书法,看似十分简易,仿佛会书写汉字的人都可以参与,会使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汉字,似乎就成了书法。其实不然!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是玄妙而精深的。写汉字容易,但真正走进书法艺术境界的书法家却为数不多。在美丽的西部古城长安,活跃着一支女子书法创作群体,她们来自于高校,多数已成为西部墨潮诗友会成员。她们在秦汉遗址故旧堆里探究金石碑刻,经年累月、乐此不疲;她们取法纹饰多样的秦砖汉瓦,表现形式各异;她们悉心研究篆书艺术的真谛、她们取法魏晋的墨迹,领略古贤苦心孤诣创造的奇异风神。其中,王燕书法的娴雅灵动、李婷书法的柔美舒展、苏莹书法的飘逸秀丽、宋亚征书法的笔墨变幻、戴思凡书法的圆劲爽利、柏蕾书法的朴实内敛,成为西部女性群体书家中的靓丽风景。张立玲——就是这些女书家中较为突出的一位。她广泛研究了中国美术史论、中国古代书论和中西艺术比较等,将之应用于书法艺术创作,显示出不凡的创作功底。她的书法篆刻作品平和中寓刚健,高古中现灵秀,其多维的艺术理念便体现在其中。她属于循序渐进型的探索者,涉及面很宽,钟鼎、碑版、行草书各体皆备,形式也丰富多样。她在传统的继承上很下功夫,自秦汉入手,广涉魏晋,在用笔、用墨和章法形式上也具有一定的表现力。通过她的书作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书法的正脉,由之我们可以重新去审视当前书法创作的取向。
寻 找 心 灵 的 家----李翠
寻 找 心 灵 的 家----李翠
书法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毫不保留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 这一点
正说明,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张立玲师法魏晋唐宋诸家,力求
雅逸质朴、平中求变。她对当代书法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兼收并取,并以感性的、渐悟
般的艺术思维标领自己的艺术实践。书法本自不易,立玲常常告戒同道,不要轻言放弃,
要甘于在寂寞中等待,在等待中捕捉和把握机会。
寻 找 心 灵 的 家----李翠
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字如人一样的美!!!
寻 找 心 灵 的 家----李翠
作为现代女性,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里要坚持探寻一门学问,尤其是与寂寞相伴的书法艺术就更是步履艰难了。在生活中,
我们常常见到有些人刚过40岁甚至30多岁,就已经放弃了人生该有的冲刺,将自己看来
无法实现的梦想转让给子女去实现。这样,即使有朝一日天上掉下馅饼,遇到施展才能的
机会,恐怕也因才疏学浅而无法胜任。可见,人的命运不冲刺到最后一刻是很难断定的。
通常女性更敏感于细节,更注重于感性的发挥,而张立玲则大胆地将自己对艺术的理
解倾注于笔端,以墨写心,放怀悟道,打持久战。她用理性的思考无怨无悔地熔铸了个人
的精神世界。希望更多的女性探索者能象她一样用心灵守候自己的精神家园。
寻 找 心 灵 的 家----李翠
寻 找 心 灵 的 家----李翠
写得很好呀!!拜读!!!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