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七十年代书家20人作品展【董玮·柴天鳞】
本帖最后由 柒零书法二十家 于 2012-8-8 12:12 编辑当代七十年代书家20人作品展
【董玮·柴天鳞】
网络支持:书艺公社
胡紫桂 冷柏青 王祥北 周剑初 李 明 梁文斌 张志庆 郑逸群 肖鉴辉 方建光
王 飞 柴天鳞 夏鹏程 董 玮 顾柯红 刘建国 梁治国 张永华 白 锐 晏晓斐
(以上名单按作者年龄大小排列)
→本期快速导航:
董玮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9457&pid=2236136&fromuid=111475
柴天鳞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69457&pid=2236179&fromuid=111475
→快速导航:
胡紫桂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07074&pid=2127868&fromuid=111475
冷柏青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07074&pid=2127897&fromuid=111475
周剑初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10096&pid=2141529&fromuid=57580
李明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10096&pid=2141639&fromuid=57580
肖鉴辉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12475&pid=2147374&fromuid=111475
晏晓斐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12475&pid=2148032&fromuid=111475
王祥北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30166&pid=2171259&fromuid=111475
梁治国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30166&pid=2171301&fromuid=111475
白锐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36191&pid=2182542&fromuid=111475
刘建国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36191&pid=2182579&fromuid=111475
顾柯红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42464&pid=2196541&fromuid=111475
张志庆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42464&pid=2196579&fromuid=111475
王飞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59875&pid=2217438&fromuid=111475
方建光
http://www.shufa.org/bbs/redirect.php?goto=findpost&ptid=259875&pid=2217477&fromuid=111475
{春如海}
——写在当代七十年代书家20人作品展之前
春和海相遇,微波乍现;艺与舟同楫,缘来渡人。修缘不如修艺,修艺不如修德,艺贵人和,春如海也。
江山助我多娇,时来也学弄潮。书坛柒零一代,俨然各领风骚。此二十家,自各地晋京,问道诸峰,或攻读硕博,或各尽其用,相互砥砺,勇猛精进;此二十家,自幼临池,五体兼备,或精于大草,或擅长行楷,或古朴或飘逸,格调高雅,风格独具。
京华深似海,笔墨淡如烟。自壬辰四月玉兰争艳始,至八月桂花飘香时,每月上下旬开展,双双联手亮相,相信个个精彩!
{展出顺序}
2012年4月1日——4月7日 2012年4月15日——4月21日
>>>胡紫桂冷柏青 >>>周剑初 李明
2012年5月1日——5月7日 2012年5月15日——5月21日
>>>晏晓斐 肖鉴辉 >>>王祥北 梁治国
2012年6月1日——6月7日 2012年6月15日——6月21日
>>>白锐 刘建国 >>>顾柯红 张志庆
2012年7月1日——7月7日 2012年7月15日——7月21日
>>>王飞 方建光 >>>董玮 柴天鳞
2012年8月1日——8月7日 2012年8月15日——8月21日
>>>夏鹏程 郑逸群 >>>梁文斌 张永华 本帖最后由 柒零书法二十家 于 2012-8-8 12:13 编辑
代七十年代书家20人作品展
【董玮·柴天鳞】
>>> 董玮
董玮,号师鼎堂、钝庐,1974年生于河南郸城,2000年拜王镛先生为师,2005年就读于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2010年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导师曾翔先生。现为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校友会会长,中国书协会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艺术中国》、《尚艺书法》杂志副主编,“五号线”书法社团成员。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获奖、入展,应邀参加南北书坛精英提名展、墨云青峰·国际书画印作品展、第二届艺术书法百人展、2011两岸传统与实验书艺双年展、全国当代文化名人春联邀请展、第四届国际书法年展、全国青年书法二十家展等国内、国际的重大展览活动,作品曾多次在韩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发表于《书法》、《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东方艺术·书法》、《书法报》曾做专题介绍。出版有《痕迹·中国书法院助教日志》、《董玮书法作品集》、《全国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董玮》等。 本帖最后由 柒零书法二十家 于 2012-8-8 12:50 编辑
董玮书法辑评
跟董玮认识很多年了,我记得是在90年代中期,那时候董玮还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董玮后来到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进修,结业后一直在书法院负责教学管理工作,他的工作得到了上下的一致认可。董玮在这期间付出了很多,当然也有很多的收获,在这里开阔了眼界,结识了很多老师和全国来这里学习的同学,这对他书法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董玮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有一点给我印象特别深,那就是他在不断的进取。我刚认识他的时候,20出头的董玮,写得一笔很潇洒的二王、米芾风貌的书法。当时我觉得写得已经很精到了。来到北京以后,董玮思路开阔了很多,不断的从帖到碑,从行书到篆隶,一直在不断的开拓自己书法的路子,到目前他书法的路子是越来越宽了。通过这个展览我们可以看出,董玮最近特别倾心于于右任。他的硕士论文写的就是有关于右任楷书的。我感觉这对于一个不到四十岁的青年书法家来说,在他书法学习过程中这都是很正常的一个举措。他不仅特别勤奋,而且一直没有固步自封,从今后发展的前景来看,我非常看好董玮。——中国书法院院长王镛
董玮写字有师承、很聪明,看得出来,他的作品总是在笔墨技术支撑下、努力从书法传统与现代审美之间寻找到一个易于切入的契合点。并且,他并非是墨守成规、因循不变,而是善于从古今法书之中巧妙地选择、取法,来充实和建构自己的艺术语境,从而使其书法图式具有多元的审美特征,以及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个人艺术语言之美。董玮还很年轻,勤奋努力且志向远大,实属难能。私以为,倘若坚持法不二法、道非常道,当能自出机杼,前程似锦。 ——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 李胜洪
董玮选取了一条和于右任相似的书法之路,而立之年完成了由帖向碑的转型。碑帖结合的探索始于清代,距今不过二、三百年的历史,可开掘的余地非常大,相信董玮沿着这条大道走下去,一定能取得越来越丰硕的成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 曾翔
我之所以愿意看以董伟兄为代表的更年轻一些同道们的作品,是因为它们总能给我一些新的意想不到的东西。正如去年十月那期《东方艺术/书法》中董伟兄答客问的那个题目----“未知之处最引人”。这也让我想起石开老师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篆刻委员会换界会上的一个发言,他说“已成名的没什么可怕的,该出来的都出来了,可怕的是那些未成名的”。是呀,古人早有后生可畏之叹,那些成名的是什么样就什么样了,而那些未成名的你不知道他将来会成长为怎样的参天大树!
——中央美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刘彦湖
“董局”水平进步之快的原因,我想主要有这么几点:其一,得益于书法院教学管理这一特殊的岗位。其二,善于思考和选择。董玮最终把关注点落在于右任王镛二家之上,是非常智慧的,不仅符合自己的笔性和审美,而且有利于自己笔墨风格的开掘与拓展。其三,善于总结和融化。他在做好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同时,撰写出版了第一本专著《痕迹》,对各位老师的教学内容、理念观点、风格主张都一一作了详尽的概括评述,不仅对学员学习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而且在构思写作的过程中,对各位老师的艺术思想与风格追求作了深入全面的了解思考,然后比较分析融会贯通,并贯注到自己的学习思考之中,成为自己不断前进的源头活水。基于这三点,我认为“董局”是智慧型的善学者,假以时日,必有大成。
——山东省书协副主席、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于明诠 当代七十年代书家20人作品展【董玮 · 柴天鳞】董玮作品 〉 〉〉〉〉〉 当代七十年代书家20人作品展【董玮 · 柴天鳞】董玮作品 〉 〉〉〉〉〉 本帖最后由 柒零书法二十家 于 2012-8-8 10:32 编辑
当代七十年代书家20人作品展【董玮 · 柴天鳞】董玮作品 〉 〉〉〉〉〉 本帖最后由 柒零书法二十家 于 2012-8-8 10:32 编辑
当代七十年代书家20人作品展【董玮 · 柴天鳞】董玮作品 〉 〉〉〉〉〉 当代七十年代书家20人作品展【董玮 · 柴天鳞】董玮作品 〉 〉〉〉〉〉 因一个梦想
肖文飞
年纪轻轻,在当地担任文化局的领导,有着一份令人羡慕的稳定工作和安逸舒适的生活,然而却毅然放弃这些,决然独自负笈北上,求学于中国书法院,几年以后,又全家举迁,定居京郊,安守着清贫。八年来,董玮就这样经历着与大多数京漂艺术家相似又不似的经历。这一切因缘为何?因一个梦想,一个缘于书法的梦想。董玮的艺术伴随着中国书法院的成长而成长。2005年,中国书法院成立伊始,董玮就成为了第一届学员,毕业以后,留校主持教务工作。这些年来,因其强大的师资力量、合理的课程安排、精心的教学管理以及卓有成效的教学成果,书法院的教学声誉鹊起,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书法人学习书法的首选之地。作为中国书法院教学部的负责人,董玮功不可没。所谓教学相长,在这样的环境下,董玮的书法艺术也在逐渐地提高。他正走在成功的路上。书法院授课的老师,都是在国内书法领域卓有建树的艺术家和学者,以多年来的艺术实践经验,各自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创作和理论体系。但由于各自的成长背景不同,在艺术观念上会有所差异,甚至相悖。同学之间的艺术观念差异也很大。这种状况在艺术界最平常不过,众口一词反而是不正常现象。对于清醒者来说,他会根据自身的性格、人生阅历及知识背景来进行选择,可谓如鱼得水,一年的学习将受益终生;而对于无主见者,将无所适从,一味跟风,迷失自我,终将只会沦为邯郸学步的境地。董玮无疑是清醒者,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论是作为学生,还是主持教务工作,董玮有大量机会与各位老师近距离接触,充分了解各位老师的艺术理念,但学老师的艺术观念,而不是学老师的面目,这才是善学者。于此,董玮根据自己的特点,致力于碑学,从金文、《秦诏版》、《大开通》、《石门铭》、《好大王》及到近现代的于右任,都成为他日夜临习的对象,形成了朴拙大气的艺术风格,从而也让我们窥探到沉稳踏实、不事张扬的外表下,董玮狂放不羁、渴望自由的内心世界。其实,书法于我于董玮,永远都是一个寻找的在路上的过程,寻找我们各自在书法的安身立命之本,寻找通过书法合适表现自身隐秘心灵的通道。我们都有一种渴望,渴望把这些年来的心灵感悟形化于书法,把虚空寄托到一种实体。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要预付我们一生的生命。好在我们都在努力,因一个梦想——一个书法的梦想。在路上。 2012年5月15日匆匆于望京 当代七十年代书家20人作品展【董玮 · 柴天鳞】董玮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