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墨香香 发表于 2005-3-17 21:24

怎样临习智永《千字文》

(11)
七、历代《千字文》名帖介绍
《千字文》是传统的蒙学范本之一,相传为梁武帝时员外郎周兴嗣所撰,叙述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内容。全文共1000字,无重复者,成四字韵语。与其他蒙学书有所不同的是,《千字文》是专为学书而创造的,因此历代书家以《千字文》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兹选出几种予以介绍,以便开阔视野,有比较地学习。
唐代为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怀素更以其富有特色的草书誉满书坛。晚年其亦以小草书写了《千字文》。该帖84行,1045字,艺术风格不像其大草般纵横狂怪、奔放险峻,而是给人以恬淡洒脱、神定气闲的艺术感受。
唐人高闲在书法史上并不出名,但其传世草书墨迹《千字文》残卷却显露出深厚的书法造诣。该卷行笔遒劲刚健、灵动跌宕,盘旋流转间尽显盛唐的气度与风范。
宋人的《千字文》名作当数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千字文》及草书《千字文》,另有徐铉的篆书《千字文》也颇可观。至元代,赵孟的六体《千字文》一枝独秀,广为流传,亦为“赵体”的一时风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明、清及近代,作《千字文》者亦不乏其人,如文彭的楷书《千字文》、沈粲的草书《千字文》徐霖的篆书《千字文》、徐渭的行书《千字文》还有王宠、傅山、于右任、来楚生等都有《千字文》书法传世,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广为流传。         

汉墨香香 发表于 2005-3-17 21:30

怎样临习智永《千字文》

(12)
八、部分《千字文》书法名篇赏析
1.临作
隋智果乃智永同时代人,并曾向智永学习书法,书论《心成颂》为其所著。
真草《千字文》(为作品局部)传为智果所书,就其风格而言可视为临作。与原帖相比,此篇用笔更为沉静入骨,而且瘦劲敦厚了许多,颇有几分逸少《乐毅论》的影子。
南宋赵构的真草《千字文》(为作品局部)显然属于实临作品。其有笔、结字皆忠实于原帖,只是笔法及字法上显得过于谨小慎微,气度小了许多此亦或为情性使然。
由上两例可以看出,历史上一些书家的临作可供我们临写时参考、借鉴,但一般不宜直接拿来作为范本。
2.创作
与赵构相比,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千字文》则显得亮丽豁达了许多。该帖点画劲健飘逸,舒展开张,结字清瘦方正,宽绰洒脱,自成一格。不可否认,从纯然书法的角度去分析,瘦金体有着书法艺术的诸多缺憾,但今天它对我们训练笔法、转腕、骨力等方面无疑仍是一剂良方。
傅山,一个在当代书坛仍很流行的名字。我们熟悉他“四字四毋”的艺术主张,熟悉他雄强恣肆的大草,而他的这件了不起眼的楷书《千字文》也颇受后人推崇。章炳麟评其“小楷乃独淳古”,于右任谓其“小字乃温厚和平,如此乃知有道君子真不易测也”。傅山晚年此作横见轻灵,竖则淳厚,撇捺隶意盎然,结字奇崛多变,显出高古的气息及别张一帜的面貌。
与傅山的《千字文》相比,王宠的真书《千字文》在用笔上与之相近,捺取隶意,笔致厚重。但细加推敲,二者又迥然有别。用笔上,王宠着力追求简约含蓄,以韵取胜;字法上亦不若傅书匠心独运,而追求自然朴实、疏朗静穆的艺术效果。
观一叶而知秋,历代书家的《千字文》墨迹无疑可视为中国书法发展史的一个剪影,它为我们学习传统书法开启了一扇轩窗。我们应当重视对《千字文》的学习与研究,让这篇专为书法而创制的蒙学教材发挥其更大的功用。

清风道人 发表于 2005-3-17 22:31

怎样临习智永《千字文》

学习了

by7666 发表于 2005-3-18 07:48

九天揽月 发表于 2005-3-19 19:31

怎样临习智永《千字文》

谢谢!
收藏!

必须区分 发表于 2005-5-31 00:01

怎样临习智永《千字文》

太好了!

江南一瓢 发表于 2007-4-12 19:04

贴得好啊!!我收了!!!em1 em2

江南一瓢 发表于 2007-4-20 21:04

受益匪浅!

江南一瓢 发表于 2007-7-3 06:12

受益匪浅!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怎样临习智永《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