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dong 发表于 2006-2-6 12:55

[摘]经典的典范功能

===经典的典范功能===
书画经典穿越漫长岁月,具有典范功能。书画经典千年流传,百折不挠,经受了长时间的选择,经过艺术大家、书画藏家、研究专家的竞相琢磨,渐成典范,凝聚起典范功能。在“书画经典——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藏品展”中,书画经典的典范功能凸显历史经典的规范功能、文人书画的示范功能和千年珍品的识读功能。有了典范功能意识,能在书画经典中追寻范本,领悟各领风骚的书画艺坛何以总有方向性引领;在书画经典中发现规范,体察百家争鸣的千年书画何以有序发展;在书画经典中洞察原创,认识幽深苍远的书画历史何以生生不息;在书画经典中加强辩识,理解起伏跌宕的书画领域何以指向永远。
   一、历史经典的规范功能。在这次“经典展”中,有不少书画珍品堪称范本,对于历代书画起到了规范作用,后人遵从这些规范起步于艺坛,知名于历史,在创新中又推出了新的范本,形成了新的规范。故宫博物院藏隋人书《出师颂》为纸本,纵21.2厘米,横29.1厘米。隋人书《出师颂》原藏清宫,后流散于民间,故宫博物院近年征集,是一件流传有绪、世人瞩目的“铭心绝品”。隋人书《出师颂》为章草。“章草”,或称“隶草”,唐张怀瓘认为“章草即隶书之捷”,它与“今草”的主要区别在于保留隶书笔画的形迹,每字独立不连写,广泛流传于两汉。关于“章草”的得名有多种解释,或谓因汉元帝时史游以此体作《急就章》故得名,或谓因用于章奏故得名,或谓因汉章帝所创故得名,或谓因汉章帝爱好故得名,或谓与“章程书”之“章”同义等等。一般认为,“章”字意指条理清晰,法则严格,符合规矩,提供规范,隋人书《出师颂》作章草体,展示在隶书的草写体——“隶草”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化而形成的书体,定格了衔接早期的篆、隶书体和在后世占主导地位的楷、行、今草书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规范意义。历代见于著录的章草《出师颂》墨迹有二,一为“宣和本”,一为“绍兴本”。隋人书《出师颂》即为《三希堂法帖》中的“绍兴本”。故宫博物院“铭心绝品——两晋隋唐法书名迹特展”指出:章草“自西汉出现后,至东汉中后期趋于纯熟,成为最早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一种书法表现形态,三国、魏晋以至隋代,各时期多有承其余绪者,并相继产生了汉张芝、西晋索靖等一些著名的章草书法家;至唐人则‘绝罕为之’,历数百年至元代方得复兴,然风格已大异古人。早期章草墨迹,存世者稀若星风,隋人书《出师颂》即是其中的珍品之一,该作品历代流传有绪:唐代经太平公主、李约、王涯先后鉴藏;南宋绍兴年间入藏内府,经米友仁鉴题;明代归著名文人王世懋,清初由著名收藏家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并刻入《三希堂法帖》。”   隋人书《出师颂》的范本地位显而易见。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李嵩的《花篮图页》亦堪称范本。《花篮图页》为绢本,设色,纵19.1厘米,横26.5厘米。李嵩,南宋宫廷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出身贫寒,少为木工,后喜好绘事,被著名宫廷画家李从训收为义子,传以画艺,遂成为多能画家,兼擅道释、人物、山水、花鸟、界画。他自绍熙至绍定(1190~1233年)的三四十年间,历任光、宁、理宗三朝画院画家,被誉为“三朝老画师”。《花篮图页》为工笔重彩画,细绘藤编的精美花篮,篮内满插秋葵、栀子、百合、广玉兰、石榴等鲜花。笔法工细,构图饱满,设色绚丽,敷染滋润。花之蕊瓣开合,叶之阴阳向背,筋脉纹理走向,花篮编条结构,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不感琐碎多余,画法精丽严谨而不觉繁缛呆滞,对于静物观察细致,画面生活气息浓郁。《花篮图页》成为宫廷花鸟艳丽精工一派的经典之作,被后人视作范本。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李东的《雪江卖鱼图页》为绢本,墨笔,纵23.6厘米,横25.2厘米。李东为南宋画家,理宗年间常在开封街市上卖画。他的《雪江卖鱼图页》描绘白雪披挂的严冬,山下江水一角,小舟近傍江边,渔翁身着蓑衣,执桨伸肢卖鱼,亭轩中人回话,场景宁静简素。画中着墨不多,笔法简劲,构图别致,人物生动,远山洗练,树多短笔,注重以简取胜,强调生活情趣,经《虚斋名画录》著录,作为范本流传。故宫博物院藏南宋陈清波的《湖山春晓图页》为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6.7厘米。陈清波系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在南宋宝祐年间曾任画院待诏,喜爱描绘西湖全景,空间布局讲究,笔墨清润秀丽。《湖山春晓图页》描绘山色平推渐远,长堤瘦松映现,游人骑驴遥指,小童挑担相随,对岸楼阁庭院,掩映葱绿林间。画中湖光春色,水天一色,山岛秀色,雾霭隐色,好一派西湖早春风光,好一个湖山图页范本!
   二、“文人书画”的示范功能。这次“经典展”悉心选择了一些“文人书画”,包括文人士大夫的传世书画名作和在文人写意画发展历程中的名品佳作,这些经典作品的示范功能与名人名品的历史穿行力度和书画艺术魅力相伴而生。故宫博物院藏北宋范仲淹的《楷书道服赞》为纸本,纵34.8厘米,横47.9厘米,清宫旧藏。范仲淹,字希元,苏州吴县人。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初为秘阁校理,历官参知政事,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他为政尚忠厚,他的《岳阳楼记》中有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范文正公集》。《道服赞卷》是范仲淹的好友的道服撰书的赞并序。宋代流行道教,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喜与道士交往,衣着道服为一时风气。《道服赞卷》为范仲淹传世的唯一楷书作品。黄庭坚评其书为“落笔痛快沉着,似近晋、宋人书”。此卷结字端谨,笔墨清健,有晋人书风,略带《乐毅论》、《曹娥碑》之意。宋文同跋云:“文正词笔,观之若侍其人之左右,令人既喜皆凛然也。”故宫博物院藏北宋欧阳修的《行书灼艾帖》为纸本,纵25厘米,横18厘米。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有的学者认为,《行书灼艾帖》是欧阳修写给学生焦千之的,关心其身体状况。帖中提到的“学正”,即太学正,是京师国子监中掌管学行、学规的官员。嘉祐元年前后,焦千之曾任此职。此卷面貌端庄,神采秀发,笔墨膏润,示范后人。苏轼评价欧阳修的书法为“笔势险劲,字体新丽,自成一家”,朱熹云:“欧阳公作字如其为人,外若优游,中实刚劲”,此卷可悟其中奥秘。故宫博物院藏南宋范成大的《行书中流一壶帖》为纸本,纵31.8厘米,横42.4厘米。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绍兴间进士,与陆游同为南宋四大诗家,著《吴船录》、《石湖居士集》。范成大书法出入苏、黄、米三家。《中流一壶帖》又称《上问帖》,为致“二嫂宜人”的问疾帖,书法茂繁通达,遒劲健挺,富于变化,意趣盎然,实为文人笔墨,可作示范。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朱熹的《行书城南唱和诗卷》为纸本,纵31.5厘米,横275.5厘米。朱熹,号晦庵,晚称遯翁,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年十八登进士第,光宗时任江东转运副使,宁宗时为焕章阁侍制,侍讲。他是位理学大师,著作有《四书集注》、《朱子大全》。他的书法从汉魏入手,追索钟繇,亦学过曹操的书法。朱熹学书择帖,与道德修养相联系。《城南唱和诗》是朱熹和张栻所作二十咏,笔势快疾,意致苍逸,洒脱自然,神韵酣然。前有明李东阳篆“晦翁手泽”,后有明陆简跋云:“紫阳夫子平时讲道之功,日不暇给,而于辞翰游戏之事,亦往往精诣绝人。评书家谓其书郁有道义之气固耳。今观吾乡沈方伯时易所藏和张宣公城南杂詠手迹,词皆冲口而得,字亦纵笔所书,榘度弛张,姿态逸发,虽晋唐诸名家未易比数。”此卷可谓传世之佳作,法书之示范。故宫博物院藏南宋辛弃疾的《行书去国帖》为纸本,纵33.5 厘米,横21.5厘米。辛弃疾,字幼安,南宋济南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官至大理少卿,加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后进龙图阁,知江陵府,又进枢密都承旨。著名词人。此帖书于淳熙二年(1175年)十月间,辛弃疾时年36岁。中锋运笔,尽合法度,深沉而酣畅,浑厚而自如,爽丽而圆润,挺拔而内秀,融入强健之意,略显苏黄遗韵。这次“经典展”特选梁楷的《雪栈行骑图页》,以示宋代院画对后世文人写意画的影响。故宫博物院藏南宋梁楷的《雪栈行骑图页》,为绢本,纵23.5厘米,横24.2厘米。梁楷,为东平(今属山东)人,后移居钱塘(今浙江杭州),是曾任东平相梁义的后裔。南宋宁宗嘉泰年间 (1201~1204年)梁楷任画院待诏,擅长人物、佛道,兼长山水、花鸟,梁楷为贾师古弟子,有出蓝之誉。他生性放达不羁,常纵酒高歌,无视利禄,不拘礼法,被人戏称“梁疯子”。《雪栈行骑图页》画大山、白雪、栈道、人马,点以坡石枯木,染以远山云雾,构图概括,笔简意赅,设色清雅,用笔洗练,凸显“减笔”,动态飘逸。梁楷除了善精工写实、周密繁复的作品,还发展了笔简形具、自然飘逸的“减笔”画风,倡导简约、狂放,被认为“画法之始从梁楷变”,梁楷对后世文人写意画画风的盛行,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梁楷的《雪栈行骑图页》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具有“示范性”。中国文人画的兴起在宋代。在职业画家之外,一些文人官员参与绘画,提出绘画不应拘泥于形式,而应重在写意,表现诗意,代表人物有苏轼、王诜、米芾、李公麟等,但此时文人画的提倡主要表现为理论的提出,实践探索尚待成熟。文人画的勃兴是在元代。元代文人画家和士大夫发展了宋代文人画的理念,不求完全真实地反映山水的形态和意境,而是把绘画作为人格和个性的表达载体,在绘画中表现独特的审美感受,追求富于个性的艺术风格。在技法上他们强调“书画同源”,把书法中的笔墨技巧移用于画中,以体现笔墨的 “意趣”之美。上海博物馆藏元赵孟頫的《兰石图轴》为纸本,水墨,纵44.6厘米,横33.5厘米。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宗室,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兰石图轴》用草书笔法画岩石,用行书笔法画兰叶和小草,勾勒中留飞白,润笔中见清馨,要笔不繁,兰石依偎,苍劲简率,飘逸洒脱,融入“方知书画本来同”之意,体现文人画的“繁简由之,随心而出”的新的境界。
   三、千年珍品的识读功能。在这次“经典展”中,有的经典之作具有识读功能,帮助观赏者识读笔墨,研究风格,辨识画家,解读经典。故宫博物院藏《文苑图》为绢本,设色,纵37.4厘米,横58.5厘米,清宫旧藏。宋徽宗在画上题了“韩滉文苑图”,因此长期以来被认定是唐代韩滉所作。《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晋唐两宋绘画?人物风俗》(余辉主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5月版)认为,“经核对是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卷(宋摹)(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的后半部分。”周文矩,句容(今属江苏)人。南唐画院画家,官任翰林待诏。《图绘宝鉴》记载:“其行笔瘦硬战掣,盖学其主李重光画法。至仕女画,则无颤笔,大约近周昉,而纤丽过之。”在美国的那件摹本的宋以前藏印均伪,但因故宫这件摹本的前半段已佚,故前者仍有重要参考价值。据考此画描绘的是唐玄宗时著名诗人王昌龄任江宁县丞期间,在县衙旁琉璃堂与朋友宴集的故事,与会者可能有诗友岑参兄弟、刘眘虚等人。《文苑图》中,文士依树索句,靠石沉思,并坐展卷,斟酌诗文。文人情态生动,形神兼备。前侧一小童正在研墨,十分专注。点景松树、石崖、石案巧妙穿插,茸茸细草玲珑剔透。人物衣纹所用“战笔描”细致有力,于曲折中见流畅,在圆润中具轻重。构图严谨,节奏讲究,层次清晰,文气浓郁。《文苑图》对于研究五代人物画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帮助观赏者辨识画家,阅读经典。上海博物馆藏五代《闸口盘车图卷》,无款,绢本,设色,纵53.3厘米,横119.2厘米。此画以界画形式再现了河旁闸口一个官营磨面作坊。堂屋安放水磨,望亭置于两端,河上两艘篷船,运粮引渡忙碌。图中酒楼、车船、木桥、人物穿插,劳动者忙着磨面、罗面、扛粮、扬簸、净淘、挑水、引渡、赶车,官吏们则正在查点、饮酒。图中重楼叠阁,角连栱接,穿堂入室,上亭下阶,空间关系复杂,人物线描质实,在建筑规模、器物和服饰方面颇具晚唐五代特点,其山石勾勒的用笔和柳叶的描法保存浓重的唐代遗风。虽然画面左下部楷书“卫贤恭绘”四字款显得稚弱并有重填痕迹,但从画风而论仍属五代之作。此画绘制了水磨和罗面机的装置结构,系目前发现的最早也是最完整的机械图像资料。此画无论是对于研究当时的机械结构,还是对于探索当时的社会风情,或是对于寻求界画的发展脉胳,都极具意义。在“经典展”中,能强烈感受千年珍品的识读功能。

和欢路 发表于 2006-2-8 14:46

[摘]经典的典范功能

辛苦了!!谢谢!!!

流星锤 发表于 2007-4-23 21:55

领教了,学习,谢谢。em2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摘]经典的典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