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墨人生 发表于 2007-11-8 09:12

另补:
恐其人说我满口空话,胡说八道,再来说明一下!

    古人习书倡导:“手追心摩”,其意就是以心来临帖,在临习先贤法帖的同时,感受其当时创作时的心境!而创作作品时,更要达到“心手如一”,在有基础功底的条件下,以情催化,达到“心手双畅意纵横”的境界,作品才能感人、才能达人!
   
    类似前面的老兄喝酒、发怒,故意制造所谓“创作环境”,只怕是“东施效颦”罢了!em4

    为何现在书家多推崇“兰庭”“祭侄”而少习其他?我想SDYD818的评论问题,就有答案了!

741002 发表于 2007-11-26 11:04

对于古人书法,在欣赏中应注意不要实证主义的一一对应,这样会损失一部分书法的美。但是不排除情感因素在书法创作中的影响。我们对于古人巨迹,历史上留下了大量创作环境的描述,所以我们会根据这些描述,进入欣赏,但是,对于现在展览中大量我们连姓名都没有听到过的书法作品,我们就没有办法利用环境来欣赏他们的书法。事实是我们根本不考虑书写环境对书法作品的影响,领略书法的美。一件书法作品的出现,是许多因素造成,有时代因素,有师承因素,有个人喜好,有书写环境等等。简单的以一个因素来评价书法,是欠考虑的。

黄河口人 发表于 2007-11-29 08:59

高见!em1 em1 em1

周秉 发表于 2008-8-18 11:31

艺与术

曾经听说过:艺与术是有区别的。笔法、墨法、字法、章法等等,都是属于术的范围,此兄所言情绪对创作的影响无疑是讨论艺的范畴。的确,当其“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之后,影响作品档次高低的因素就会集中到“术”以外的东西如时间,环境,事件等之中。

东篱采菊 发表于 2008-9-29 21:33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喜之极与悲之极——《兰亭序》与《祭侄稿》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