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墨者 发表于 2012-6-29 18:11

一笔风雅 点墨钱塘

西湖申遗成功周年,书画名家抒怀泼墨
  “苏堤如带水溶溶,小阁临流照影空。仿佛曲终人不见,阑干闲了柳丝风。”园林学家陈从周的一首《西湖郭庄闲眺》,定格了杨公堤畔江南园林郭庄的昔日风情。而昨天,为纪念即将到来的西湖申遗成功一周年,在杭州兰亭书法社和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灵隐管理处盛邀之下,在阵阵烟雨空濛中,17位书画家齐聚郭庄“名湖相约名家”书画雅集,抒怀泼墨之中,共同勾勒出今日西湖别样韵味。http://img.zjol.com.cn/pic/0/04/98/60/4986015_914175.jpg  王冬龄
  雨中郭庄17位书画家泼墨
  昨日大雨,潇潇雨声中,郭庄“枕湖”之岸,正待盛放的荷花随涟漪轻摆。
  始建于清咸丰年间的郭庄,原为丝绸商宋瑞甫所筑,古木掩映,山色翠微,湖波融汇,堤痕淡泊,画船相呼……《江南园林志》一书中称其“环水为榭,雅洁有似吴门之网师,为武林池馆中最富古趣者”。
  东借“苏堤春晓”、西览“双峰插云”、南望“南屏晚钟”、北眺“宝石流霞”,美景入心,心生笔墨。临湖的“景苏阁”,备上了时鲜的荷叶茶,荷叶被切得细细密密,在水中漾出绿意。刘江、孔仲起、马世晓、杜高杰、章祖安、卓鹤君、金鉴才、骆恒光、俞建华、王冬龄、斯舜威、童亚辉、赵雁君、马锋辉、花俊、白砥、沈浩(按出生年月先后排名)……书画家们陆续前来,个个都有诗情画意般的风骨与样貌。http://img.zjol.com.cn/pic/0/04/98/60/4986016_834994.jpg  孔仲起
  兰亭书法社社长王冬龄对大家说,这就叫做“江山要有名人扶,名人也需江山助”。“杭州的艺术家与西湖休戚相关、水乳交融,西湖滋润了艺术家的艺术生命,给予艺术家永不枯竭的创作灵感;而艺术家则始终在反映西湖的文化内涵,不断提升西湖的文化品位。”
  去年6月23日,西湖申遗成功,至今已近周年,为这份纪念,书画家们有备而来。
  王冬龄书写下“香远益清”,此句出自宋周敦颐《爱莲说》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与西湖夏日风情正相映成趣。
  骆恒光写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此句出自杭州人最爱的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俞建华则耐心地用他最擅长的隶书,写下王安石的《杭州呈胜之》,重现宋时杭州胜景。
  哪怕是同样的题材,书画家们不同的演绎,也呈现出不同景致。如白砥的“山色空蒙”,用他擅长的魏碑字体,令这一抒情柔美的句子,更多一番古意。http://img.zjol.com.cn/pic/0/04/98/60/4986017_011876.jpg  白砥
  湖畔风雅兰亭书法社9月开展
  苏轼曾经在《书林逋诗后》中如此形容林和靖的诗与书:“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
  多少年来,风雅始终在湖光山色中继续,昨日的书画雅集便是一例证。
  杭州市委副秘书长王水法说:“西湖为何能申遗成功?在这一场盛大的文化雅集里,也能找到答案。17位书画家齐聚郭庄景苏阁,墨香又浸染了郭庄‘荷红莲碧’的荷香,流淌出了中国山水美学和传统的中国文人情怀。人在景中,景在笔下,正完全诠释了西湖所表现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人文美学内涵,也生动诠释了西湖被定义为‘文化景观’的原因。”
  在湖光山色中抒怀泼墨,正是书画名家欣然应邀的雅事,也是兰亭书法社书法家们极力倡导的文化之事。
  昨天,王冬龄还带来一件喜讯,在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和灵隐管理处的大力支持下,兰亭书法社已落户杭州花圃内的兰苑,成为西湖景区的一分子。“对此,我们心存感激,也深感荣幸。‘兰社’全体成员,也将努力为西湖增墨添彩,力争早日成为西子湖畔一个新的文化景观。”
  据悉,今年9月,“兰亭书法社”还将在浙江美术馆举办首届“兰亭书法社双年展”,邀请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书法家参展,希望能对弘扬传统书法艺术,宣传杭州文化品牌,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http://www.shufa.org/bbs/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河东墨者的微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笔风雅 点墨钱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