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遗事》话赵佶
以说书人的口气将徽宗刻画的入木三分:说这个官家,才俊过人,
善写墨竹君,能挥薛稷书,
通三教之书,跷九流之典。
朝欢暮乐,依稀似剑阁孟蜀王。
爱色贪杯,仿佛如金陵陈后主。
《宣和遗事》话赵佶
自古才子多风流,老赵是性情中人啊。《宣和遗事》话赵佶
很好很好。再说下去!《宣和遗事》话赵佶
下面引用由羽一先生在 2004/02/02 02:28pm 发表的内容:很好很好。再说下去!
从其他书中摘的,就这些。抱歉羽兄!
《宣和遗事》话赵佶
何以见得,《宣和遗事》话赵佶
下面引用由小舟在 2004/02/03 11:57am 发表的内容:何以见得,
人家也是从书中摘录的嘛。那你说个所以然出来,好吗? :em02:
《宣和遗事》话赵佶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南唐的李后主,我是觉的他和赵有一些共同之处。都给书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是看了关于李后主的书,知道他在纸、笔、墨的更新有了很大的作用。《宣和遗事》话赵佶
中国向来以成败论英雄,赵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艺术大师,可以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艺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出版家,考古学家,收藏家,建筑规划园林设计师,艺术资助者,文学家,词人,中国文化在赵佶时代达到了历史上的顶峰,对历史上的所有的华夏高雅文明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总结,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宣和画谱,宣和书谱,宣和鼎彝谱,宣和画院,园林艮月,万琴堂,还有当时同时代的文人,已经将中国东方的清玄文化推向极致,这要是在法国会被人们拥戴为太阳网,同时在中国,后来的乾隆皇帝可以与他比肩,但是乾隆的审美品位就没有召集那么具有开创性和高级的品味了。乾隆总有一种暴发户的感觉,没有赵佶那么空灵悠远,乾隆喜欢花花绿绿的东西,而且比历史上那个皇帝都会花钱。可悲的是赵佶不是军阀,不懂打假,当高雅的先进文明遭遇落后的野蛮民族的步步紧逼时便显得绵软无力,霎时间隐去了光芒,悲剧是在所难免的,在那个时代,换了哪和黄帝执政都会出现相同的结局,赵佶也不例外,说白了不是艺术的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