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
http://www.freehead.com/LB5000XP/usr/20/20_1070.jpg金农
[这个贴子最后由秋水回波在 2002/10/02 01:15am 编辑]总觉得笔画太扁。这张早期的似乎还好一点。少一点积习。
金农
感觉金农是在拿刷子写字,太古怪,不喜欢!金农
这里有篇关于金农的文字,可以参考。○金农,杭州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30岁到扬州,50岁始学画。○人们称其“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玉壶春色图》作于乾隆二十六年,○其时画家已75岁高龄了。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富有传奇色彩的、活跃于扬州一带的画家群体,他们以与正统绘画截然不同的画风、与官方文人画家千差万别的生活方式,成为清代绘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这些画家中,金农(冬心)居扬州卖画时间最久,艺术创作也居“八怪”之首。金农是杭州人,从小研习书文,文学修养高。30岁左右他来到扬州,扬州以它当时的繁华、秀丽让金农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直到老死。
金农的绘画、书法都极有个人特色,绘画中梅竹、鞍马、佛像、人物、山水无不擅长。扬州八怪画风多以恣纵狂肆见长,而金农靠着丰富的修养,以金石意味入画,创造了含义隽永、笔墨拙扑的风格。尽管50岁才开始正式作画,但浓厚的学养使他下笔不凡,人们称他是“涉笔即古,脱尽画家之习”,《玉壶春色图》便是明证。这幅画作于乾隆二十六年,画家已经75岁的高龄了,是其暮年的精心之作。此画为绢本、设色,长131厘米,横42厘米,是其较大幅作品。梅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是人品高洁的象征,常常成为文人画家借以自比的绘画题材,也是金农偏好的题材之一。为了创造自己的梅花风格,他潜心研究了同为“八怪”的汪士慎和高翔的梅花,认为汪繁、高简,于是他便在“不疏不繁之间”创造自己的梅花形象。
此画截取梅树干中间部分,通贯于正中,顶天立地,布局奇崛,迥异于常见的折枝花或全株树的构图方式。以大笔铺枝,小笔勾瓣,逸笔草草,初看似乎比例不合,实际上却把梅树刚中有柔、冰肌傲骨的内在精神风貌表现得淋漓尽致。繁枝密萼,穿插有绪,平谈而丰富,“形散而神不散”。水墨的控制也得心应手,以饱含水分的淡墨挥写技干,以浓墨点苔,更显出老梅凌寒的性格。画面典雅清丽,凝练简洁;笔墨隽逸雅拙,纯任自然。从树干造型到笔墨的运用,都以意趣横生为重,不失文人画的风味。画面右侧上端有画家的自题,为追忆50年前,观元至大年少府贡粉矮梅卷情事。方薰《山静居论画》云:“画有可不款题者,惟冬心画不可无题,新辞隽语,妙有风裁。”这说明在金农的画中,长题款是金农的特色。与画面的雅意相映成趣的,正是他题款的独创字体“漆书”。这种字体专用扁笔,出入隶楷之间,方正拙朴,魄力沉雄,似嫩实老,似易实难。绘画、书法、印章风格高度统一,构成金农的艺术世界。诚如秦祖永《桐荫论画》中所言:“金寿门农襟怀高旷,目空古人,展其遗墨,另有一种奇古之气出人意表———真大家笔墨也。”
金农
金农,very good!金农
他爸是油漆工吗?苏轼
***** 版主模式 *****该贴子是管理员从<a href=forums.cgi?forum=3>[当代书坛评批]+[问题探讨]</a>转移过来的!
金农
我爱金农。有味。金农
金冬心是一位有才华的书画家。他的漆书在早期是有点习气,但越到后来就越有味道。请看看他的临《华山庙碑》吧,还有他的略小一点的隶书,真的很好啊!平和了许多!我有体会,如腕力不足,可以临冬心先生的大字,很快就会进步的。
金农
确实,刷的不单调。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