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八大山人《登楼帖》解读
http://myhome.yesee.com/users/46/81/31/album/album1461600.jpg[转帖]八大山人《登楼帖》解读
八大山人是我最喜欢的画家之一,在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屡屡出现怪字是他独此一家别无分店吸引人眼球的特色产品了,置于案头翻阅多年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大山人书画集》(二)第264页有一幅草书,就是这样的一幅作品。此幅字不是我们经常所见的那种八大体,而是一幅草书,十多字,笔走龙蛇,气势雄壮,但奇谲难识。
根据“八大山人”款字的写法,此字应是八大山人七十岁后所书。
我非常喜爱这幅字,于是就关注这幅字中所书的内容究竟是什么。经过辩认,我识出这十多个字是:
“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不见路鸟先知”
这里一共十五个字,如果是七字句,则多一字,如果是四字句,则少一字,如是三字句,则只有五句,而且不成文辞,让人费解。
我作七字句来解,首七字为:“竹里登楼人不见”,通顺易懂,比较难以注解的是后面余下的字,其中两个“不见”据古人不用重复字的规律,第二个 “不见”应是“合书”,“不见”和“不正”为“歪”.“不用”为“甭”.“不好”为“孬”同意。
翻查《辞海》:“囗(上不下见,电脑中无此字),觅的异形字。”再翻阅其他书籍《正字通》如查“觅”字:“从爪从见,俗作囗(上不下见,电脑中无此字),”故此幅字的第二个“不见”应为“觅”字。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觅为寻觅。
所以,八大山人的这幅字是一副联语,全文应为:
“竹里登楼人不见,
花间觅路鸟先知。”
此联对仗工整,意境清幽,表达了一种胸襟宽阔,生活宁静的性格。人在竹丛里登上小楼,由于竹林高密,就见不到人了,在稠密的花丛中寻找路径通道,当然是鸟儿先知道在哪里了。但此联语是八大山人自撰还是另有出处,一直存疑在心。
前不久,在网上从搜索引擎中查得此句出自唐朝诗人张渭《春园家宴》。全诗为:
南园春色正相宜,大妇同行少妇随。
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觅路鸟先知。
樱桃解结垂檐子,杨柳能低入户枝。
山简醉来歌一曲,参差笑杀郢中儿。
张谓,字正言,河南人。天宝二年登进士第,乾元中为尚书郎,大历间官至礼部侍郎,三典贡举。其诗诗风清正,多饮宴送别之作。这首《春园家宴》,全诗写得一般。但三四两句描写景色却很是出色。
这样,八大山人这幅书法作品上文字的来历就水落石出了。
由于八大山人的写字习惯和略施狡狯,跟我们开了一个小玩笑,使我等喜爱其书画者,花了一定的功夫才解读出这幅字及其出处,这一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中获得了书法与文学的知识,学习的乐趣就在于此吧。
[转帖]八大山人《登楼帖》解读
现场采访一下SIM同志,在终于解读出的那一刻,心里有啥感觉!手上出现啥动作没?!哈哈--[转帖]八大山人《登楼帖》解读
把草书写得玉筋篆一样安静的人唯八大莫属![转帖]八大山人《登楼帖》解读
不见![转帖]八大山人《登楼帖》解读
为何看不见?[转帖]八大山人《登楼帖》解读
是不是只有斑竹看得见啊?怎么回事嘛![转帖]八大山人《登楼帖》解读
下面引用由圣手妖刀在 2003/05/01 11:05am 发表的内容:是不是只有斑竹看得见啊?怎么回事嘛!
当时看得见。
现在我也看不见啦。 :em16:
:victory: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