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代昆 发表于 2005-9-2 16:56

首次批露赵熙《杜牧诗钞》

赵熙简介

赵熙1867年--1948年。四川荣县人。字尧生;号香宋。晚自号香宋老人,又署香宋词人、天山渔民,室名雪王龛。清同治六年(1867)九月生于荣县城北郊宋家坝。赵家世代务农。光绪十七年,赵熙乡试中举人。光绪十八年进京殿试为二甲第五十三名进士,朝考列二等,授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赵熙二次入京,应保和殿大考,名列一等,授翰林院国史馆编修。随后归,历主川东书院、川南经纬学堂、旭川书院,成才甚重。1909补江西道监察御史。曾愤《马关条约》之签订,赞同新政,又弹劾奕、赵尔巽、盛怀宣,直声震朝野。1912年后,避地杭州,旋归故里,不问世事,以诗书画自娱。客游成都数年,尝与宋芸子、胡薇光等结锦江词社。1919年受四川省长杨庶堪之聘,主修《四川通志》。后曾为国民政府聘任国难会议会员。病逝于故里,享年83岁。
赵熙一生勤学,读书不倦。家有藏书数千卷,多精心评点,今成都草堂藏有赵评点杜诗四部。其文章骈散俱精,以散文为多,尚存有成都草堂、峨眉山、乐山乌龙诸寺碑文。赵氏擅长诗词、书法,诗才敏捷。偶亦作画,喜山水小品,颇富诗情。赵诗学古最精,运用最活,兼擅古体与律、绝,尤精五律。赵熙博学多才,抱负远大,却无法在当世施展,就寄情于山水之间。曾五去夔巫,一登嵩山,一游西湖,五游峨眉,共宜“为诗载蜀山蜀水之青碧而出也。”与郑太夷、程白葭、汤寿潜、蒋观云、杭辛斋、丁叔雅等,时相酬唱。梁启超曾从之学诗。一生作诗3000余首。逝世后,其门人向楚、江翊云、郭沫若、周善培等,为刊《香宋诗前集》、惜《后集》未见;而《香宋诗》则早已刊行。偶作画,疏落有致。著有《香宋词》、《香宋诗》、《香宋文》、《慈香小集》、《峨眉纪行诗》等。人谓“香宋词人,禀过人之资,运灵奇之笔,刻画山水,备极隽妙,追踪白石,而生新过之”,可谓知言。
    赵氏书法潇洒绝俗,书风苍古严谨。初学颜平原,参以《董美人墓志》及诸家之长融为新格,-再变化,自成面目。民国2年(1913),成都少城公园建立“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赵为书写碑名于西南。赵曰:“凡天颖者喜南书,挟胜气者喜北书。南多工而北多拙,拙近古而工近今。各有长短,相济而不相非,斯杰士也。”近人余中英《赵熙书法选集》序曰:“至其书法,初出于颜(真卿)、赵(孟fu),中年以后端严劲重,上追唐贤,不规规于一家者,盖由学养性情使然。至老年熔合六朝,秀逸朴厚,别具风格,一时风从。” 《中国书法》杂志曾作过专版人物介绍。
现备公布一批赵氏小字书法,精逸绝伦,可谓书林奇珍也。但工程浩大,时间又不经济,只好分批贴出。计约为:《杜牧诗钞》、《大鹤山人词钞》、《读书杂批》(分二次)、《香宋诗稿》。-

邓代昆 发表于 2005-9-2 16:57

首次批露赵熙《杜牧诗钞》

邓代昆 发表于 2005-9-2 16:58

首次批露赵熙《杜牧诗钞》

邓代昆 发表于 2005-9-2 16:59

首次批露赵熙《杜牧诗钞》

邓代昆 发表于 2005-9-2 17:00

首次批露赵熙《杜牧诗钞》

邓代昆 发表于 2005-9-2 17:01

首次批露赵熙《杜牧诗钞》

邓代昆 发表于 2005-9-2 17:01

首次批露赵熙《杜牧诗钞》

邓代昆 发表于 2005-9-2 17:02

首次批露赵熙《杜牧诗钞》

邓代昆 发表于 2005-9-2 17:03

首次批露赵熙《杜牧诗钞》

邓代昆 发表于 2005-9-2 17:03

首次批露赵熙《杜牧诗钞》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首次批露赵熙《杜牧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