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雨轩主 发表于 2012-5-23 12:44

也谈书法艺术的审美底线问题

也谈书法艺术的审美底线问题王炳学 书法艺术到底有没有审美底线?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前一段,关于书法艺术的审美底线问题,在网上着实火了一阵。缘起傅德锋先生的一篇文章提到书法审美底线问题,今天偶尔浏览,兴之所至,遂成此文。对于傅德锋先生,我不是很熟悉,只知道他是一位职业评论家,比我们这些业余的更专业一些,知道他在网上很活跃,书法评论的数量非常大。宋供应先生也是网络的活跃分子,他在网上发的一套汉代刑徒砖资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因此我们成为博客中的好友。无意于评论任何人,现只就书法艺术的审美底线问题阐明一下自己的看法。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好的一面、丑的一面,每个时代、每个人的审美趋向不同,其审美意象就会有所偏好。正如人之五味,有人喜甜、有人爱酸。文学、舞蹈、美术、书法,无论什么艺术形式,都没有一个完整的固定的标准的审美体系,包括各种比赛展览,评委之间也存在着审美差异,同一部文学作品、同一件书法作品,能够满票通过的应该是凤毛麟角,这就是审美观念和个人审美趋向的不同所造成的,在艺术界这也应该是很正常的。而到底有没有艺术评价的审美底线问题呢?笔者认为有;艺术的审美底线是什么?我想应该从这两方面去认识。一是传统的艺术信息含量。任何事物都是延续性发展的,特别是艺术的传承,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在中国艺术包括书法 发展数千年来应该是还没有过。所以,对传统的继承与传承应该是审美底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件书法作品摆在我们面前,无论是笔墨技巧还是布局留白、无论是结体变化还是形质气韵,假如所有欣赏者云里雾里,都找不到其恰当的出处或者任何传统的痕迹,传统审美理念会变得很苍白。这样的作品还能不能叫做美?也许个人人会孤陋寡闻水平有限,但不可能每一名欣赏者都是弱智。哪怕你把自己的作品再说的天花乱坠,大家也会心知肚明。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多年延续的传统的审美思想会不经意间左右我们对审美的认知,那种潜意识的一种审美标准会很快在我们的大脑细胞中产生好与坏的审美评价,无论说与不说。所以,尽管目前在书法界各种表演、走秀、炒作层出不穷,但是,你可以招摇,你可以欺世,而不可以欺天。忽然想起前两天看经典电视剧《倚天屠龙记》中的一场戏:赵敏围攻武当山,张真人临场教给张无忌拳法,演示一遍问其记住多少,张无忌大概说十之五六,再问仅记十之二三,再问则全都忘记了。张真人满意地笑。其意思表达的就是得其神而忘其形,融会贯通,将有形化为无形。我们的书法理论也在传输这种观念,临摹传统要形神兼备然后自出机杼。但无论你怎么变化,祖宗的印迹不可能丧失殆尽。电视剧只是故事,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真忘记自己的祖宗是谁,那就要被人耻笑。我们不反对创新,我们倡导书法艺术的大发展、大繁荣,但无论什么形式的创新,不能离开祖宗流传下来的基本的东西,包括笔墨、技法和学识素养,中国社会发展数千年,就是这样一代代继承与发展的,外国的发展史也不会脱离这个规律。如果连基本的师承也没有,那只能是没有爹娘的野孩子。所以说,作品中传统的信息含量,应该是书法审美底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大众审美意象。大众的审美趋向代表着社会整体的审美意象,记得过去刚上班的时候,单位的老同事提醒怎么为人处世,讲到:如果大多数人说这个人好,这一定是一个好人;如果大多数人说这个人坏,他一定不会好。道理很简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要说别人不懂书法,也许他真的连王羲之是谁都不清楚,但是,正是这些人在生活的耳熏目染中形成了一套共鸣性很强的审美理念,有受前辈影响的成分、有社会影响的成分、也有个人的价值评判,也正是这些人代表了当代社会整体的审美意象,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一套无形的基本的审美评判标准。尽管20年前看到袒胸露乳者会嗤之以鼻大骂有伤风化,20年后不再骂人但也会把这些东西排斥在服饰发展的主流之外。因为它与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有着天壤之别。所以说,大众的审美趋向应该是我们书法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参照尺度。更因为这不是孤立的审美个性差异,他是社会审美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的集中表现。还是那句话,我们鼓励创新,我们鼓励尝试,当在尝试还没有得到社会、大众和历史检验的时候,而无所顾忌就给盖棺定论不容许任何不同意见,这样是对艺术创新的曲解和无知。最开始看到审美底线这个标题时我很不以为然,也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但当我看到某些所谓创新的书法作品时,我个人认为是到了应该维护审美底线的时候了,如果审美底线被一次又一次地突破,就如我们的道德底线被一次又一次地玷污,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也再次声明:以上仅为个人的一点浅薄的认识,想到写到、一吐为快,无意于赞扬或者攻击任何书法界的朋友以及其思想理念。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2011年5月23日11点半到12点半草就

墨雨轩主 发表于 2012-5-23 12:46

不好意思,最后年头都错了。各位见笑。

清庐 发表于 2012-5-24 22:52

"我们鼓励创新,我们鼓励尝试,当在尝试还没有得到社会、大众和历史检验的时候,而无所顾忌就给盖棺定论不容许任何不同意见,这样是对艺术创新的曲解和无知。"------------------------有意思。

墨雨轩主 发表于 2012-5-25 08:31

回复 3# 清庐


    谢谢指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也谈书法艺术的审美底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