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院 董玮书法润格(2012)
本帖最后由 董玮书法工作室 于 2012-4-20 07:49 编辑普通大小800元/平尺
小 字 1000元/平尺
特殊规格另议,题匾优惠。
附:董玮艺术简历、介绍文章 董玮,号师鼎堂、钝庐,1974年生于河南郸城,2000年拜王镛先生为师,2005年就读于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主任、中国书协会员、文化部青联中国书法篆刻艺委会委员、《艺术中国》《尚艺书法》杂志副主编、“五号线”书法社团成员,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级艺术硕士。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获奖、入展,并发表于《书法》、《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东方艺术·书法》、《书法报》曾做专题介绍。出版有《痕迹·中国书法院助教日志》、《董玮书法作品集》、《全国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董玮》。
书法作品获奖、入展:第四届中原书法大赛(中青组一等奖)《书法报》99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优秀奖)二00二年河南省“群星奖”(银奖)第二届全国行草书大展第二届流行书风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作品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百名将军、百名书家、百名画家邀请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法美术大展(金奖)第23、24届中日友好书法展秦皇岛之约――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和谐大兴——全国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五号线”艺术书法盐城展、成都展翰墨春光2006—2007书法网年度精英展2006、2007南北书坛精英提名展首届全国行草书大展尙意书法第一回全国名家邀请展河南广西书画名家邀请展翰墨春光——书法网五周年名家邀请展第四回拳拳五人展(书法导报提名)尚艺书法十五人北京行全国中青年书法名家提名展走进舟山群岛·中国普陀山佛教文化名家艺术书法大展墨云青峰——国际书画印作品展西园雅集第一回、第二回展第二届艺术书法百人展2011两岸传统与实验书艺双年展第四届国际书法年展全国中青年书法二十家(《东方艺术·书法》提名) 其进愈难,所见愈奇——记董玮和他的书法艺术起点多高,走的路就有多远;走的路有多远所达到的目标就有多高。我坚持的认为董玮正在沿着一条光明大道前行着,他的前面一片灿烂。董玮是我的同学,我们都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班的学员;董玮是我的同事,我们毕业后又同时留在中国书法院教学部工作;董玮是我的同室,多年朝夕相处,以至于思路都有一种默契。所不同的是,他比我小十五六岁,风华正茂,雄姿英发。他现在是我的领导,教学部主任。还有更不同的他是当今书画大家王镛先生的得意门生,在艺术的道路上,他正沿着大师的路前进着。董玮年轻,但在书法艺术上他却已经走过了一段坚实而成功的路。他在河南老家时是写米芾的,一手漂亮的米字透着他的英俊潇洒,沉静的性格,飘逸的线条,把米芾演绎得出神入化,**倜傥。到了中国书法院,通过聆听名师们的教诲、和同辈高手的切磋,他眼界大开,直如一只出林小鸟一飞冲天;一尾小溪游鱼奔入江河,那种久积的聪明才智得到了空前的发散与释放。这一年的学习让董玮找到了艺术的感觉,深悟到艺术的堂奥,象浇足了水施足了肥吸足了养分的小苗一样滋滋润润、蓬蓬勃勃地成长着。这一时期他也不再局限于米字的潇洒飘逸了,而是上追秦汉,象乃师一样从最高古最博大的书法源头发韧。于是,《大开通》、《石门铭》、《好大王》、《秦诏版》成了他日夜临习的法帖,线条的生辣,结体的宽博,章法的姿肆,气息的高古洋溢于字里行间,弥漫于斗室之内。书法到达一定的高度,所需要的不仅是技法的娴熟,更重要的是学识的蒙养涵咏和生活的历炼积淀。董玮很幸运,一年的集中学习后,他没有脱离京城良好的艺术氛围,而是留在了中国书法院教学部工作,进入了离大师更近的圈子,得到了持续充电的机会。在中国书法院教学部,他负责教授的联络和接待,听教授上课,陪教授吃饭,饭后和教授一起散步聊天,晚上到教授宿舍请教。沃兴华、石开、何应辉、刘正成、丛文俊等当代大家,徐海、于明诠、张羽翔、刘彦湖等青年名流,都是他衷心崇敬并认真学习的楷模,都给他进行过悉心的指导。这样的朝朝暮暮,这样的岁岁年年,经过反反复复的陶淬、薰染,董玮对艺术的认识更深刻了,他的书法也变得更丰富、有内涵了。董玮是一个刻苦勤奋的人,**工作忙,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来写字,常常一写就到凌晨三四点,多少次我一觉醒来,见他屋里的灯还亮着。星期天,他哪里也不去,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字。放假了,学员们都走了,他松了口气说,可以轻轻松松自自在在地写写字了。时间对于董玮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美妙的东西,他为得到她而兴奋不已。我真佩服他的执着,羡慕他充沛的精力。几多耕耘几多收获,董玮的付出也获得了回报。近几年他的书法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深得王镛、刘正成、沃兴华等先生的嘉许,在京城也崭露头角。他是《五号线》书法社团的骨干成员,每年都要巡回在各省办展,还经常被提名、邀请参加一些展览,如《南北精英提名展》、《全国青年书法名家(苏州)提名展》、《拳拳五人展》、《全国百名书家青岛展》和《百名书家舟山邀请展》等。董玮还在路上,在攀登着,没有理睬路边的野花,没有眷顾路旁的精美小景,因为他的目标在那能够领略无限风光的凌绝之顶,他知道要攀上去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仰之弥高,其进愈难,其所见亦愈奇。等到把锦绣山川尽收眼底的时候,他的脸上定会露出灿烂的微笑。我祝福他。姜玉波二00八年十月二十二日夜于燕下居
○刘志安董玮佚事词曰:求学京东理不偏,同窗师友意绵绵。回府诸情哪能忘,把词填。
董局英姿浮眼底,埙斋心声现毫端。书罢寄君加挂号,不收钱。——调寄《摊破浣溪沙》去年秋,我初到书法院时,已经是月明星稀,万家灯火了。第一个见到和接待我的人便是董玮。我满怀憧憬与好奇,心潮澎湃。他不温不火地领着我,赠了我几本他的专著及一些和旁人合作的书给我;又给我钥匙,带我上干部公寓的单人房间,那时我人地生疏,天苍苍,地茫茫,真个是心事浩茫连广宇。对他只有真心的感谢,并无**的感觉。到了正式上课前开预备会的时候,我悠然发现他讲话的声音很美,很厚实,很有金属感,属歌唱家里的男中音即唱《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鸿基和唱《最美不过夕阳红》的佟铁鑫那一派的。遂使我这个也留心音乐的人幽赏未已。我平生不好任何球,但见董玮打篮球时,众目睽睽之下,他闪展腾挪,威风八面。青年男性的健与美在他身上淋漓尽致地体现着。期间,我特别发现并关注他的小腿肚子。紧绷绷的、鼓鼓的全是肌肉,所以跑起步来如离弦之箭,投起球来似鹞子翻身,百发百中,叫人防不胜防,这个我专门同他唠过,那才叫纯瘦肉型,贵着呢。有一个不用说的,那就是董玮的字好。中国书协会员嘛,会员全国现在约有万把人了,而且还在逐年递增,大有狗尾续貂之势。但真正能达到像他这样对书法认识高度的却是屈指可数的。东坡曰:“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吾”。依我看,他的书法才真叫融铸秦砖汉瓦,消化宋元明清诸大家之集大成者,是完全脱离了尘俗之气和低级趣味的大雅之作。我曾见他所书的一副不知从哪得来的对联,叫做:“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太有意思了,这仿佛是夫子自道,是写他自己。为什么呢?原来董玮是河南郸城人,我早就看出他有“公家人”的气质与风采,据云他在老家原是一位文化局长,毋庸置疑,我看他绝不是跑官买官的主儿,这才叫实至名归,我曾暗自思忖:君有此才此德此派头,便是作个文化厅长也皇皇然不枉不愧呢。却说董局所书那幅对联,董局目前不是和他的夫人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吗?这可能就叫做痛并快乐着吧。他们家有一小儿,约四、五岁,长的跟《西游记》上的红孩儿一模一样,我那时没事的时候很喜欢和他闹着玩,多亏这董局天天都把他收拾的干干净净利利朗朗红彤彤香喷喷的,头上还揸了些不知是什么却非常适合他的又好闻又好看的什么露或霜,这使我不由得对董局更加青睐。在这忙忙碌碌的炎凉人间,他既当爹又当妈,既要工作又要管家,而且还打理的这么挺挺当当有条不紊,实在太难能可贵了。很显然,董局的光辉灿烂之处是说不完道不尽的,我是发自内心的佩服董局,觉得做人要做这样的人。我佩服他的为人,就是他对朋友、对亲人的人间烟火、无微不至;佩服他对工作的兢兢业业,对理想的无怨无悔;佩服他对书法的上下求索和金丹换骨;就连他的酒风也值得我好好学习,人道是酒品即人品,我能喝二两三两,但往往一上场便身不由己了,完全没了理性,总是酩酊大醉,常常匍匐而归,致使身体伤透了,洋相也出尽了。董局酒量比我要大的多,但人家从来不露锋芒,不显山不露水,总是那么从容淡定、波澜不惊。叫人莫测高深又有***团结盛世
和谐之感。另外还记得有一次他带我们去看一个朋友的书画展览,期间,央视的老毕突然走进了我们中间,顿时同学们都激动得乱作了一团,连拉带拽硬要和人家合影,有的都快疯了。再看人家董局拉着小儿坐在一旁的沙发上,视老毕如平常过路人一样。这事,便是现在回头再想,我还是没有办法阻止自己对董局的佩服。行文至此,已是三更时分,窗外寒蛩鸣声时现耳边 ,我是有点累了,不想继续再鸣了。关于董局,下回得闲,我愿再聊。有诗为证:学书习画足优游,挥别燕郊心尚留。昨梦又端三俩菜,依稀正饮二锅头。略谈董玮其人其艺贺进
圣贤孔子曾言“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其寓意大抵为有仁心的人,不受环境动摇,没有忧烦;真正有智慧的人,什么事情一到手上,就清楚而明心,不会迷惑;真正大勇的人,没有什么可怕的。对于董玮,此三“者”应是对他的评价,于人、于书、于事。
2008年,我自南京学业完成来到北京,寓居京东燕郊,偶然的一次机会,认识了董玮,熟络之后方知董玮也居住燕郊,于此,我们接触的机会便多了起来。从2008年以来,我们彼此都在各个展览中碰面,也曾同董玮一起走南闯北、游山玩水。每次与董玮兄一起,必然心情大悦,董玮是一位性情中人,儒者外衣下掩盖的是他乐艺、乐己的生活态度。董玮长期负责中国书法院教学部工作,与学员朝夕相处,亲如兄弟,所以在书法圈博得极好的人缘,每次有好友谈及董玮,都对他倾以眷慕之情,对董玮的好感来源于他的乐于助人,更来源于他本身就是“自来熟”,能与志同道合的朋友打成一片,脸上始终洋溢着“温情”的笑靥,让人倍感亲切。我曾在2009年冬天亲自登门造访,当时正值大雪弥漫之际,我与董玮兄着南窗对坐,品茗谈艺,颇得自在之神。那一次对话也是我第一次跟他长谈,从生活到艺道,我对他有了很深的了解,也是那次长谈,我对他更是刮目相看。所谓仁者,必以仁之心宽人,必以仁之心感人,以此之“仁”居心,方得大自在,故无烦无忧,逍遥自在。董玮是仁者,宽于人,严于己,得大自在之人,应是董玮为人处事之道。
董玮的书法作品我看的还是比较多的,从书法院的各个展览或京城大大小小的展览中都几乎能看到他的作品,今年春节过后,董玮亲自交与我一本他最新创作的作品打印稿,这是我第一次较为系统的观看到他的作品。董玮整体浸淫于书法临习与创作,且在书法院从事教学工作,我觉得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他对于书法的“感性”与“理性”认识都是较为有高度的。所谓“感性”,是指他对于书法的感性认知,一种“懵懂”的认识体系。一件成熟的书法作品不单单取决于技法的纯熟和章法的巧夺天工,更取决于书者对艺术的高度敏感把握,也就是具备对书法的感性认识,两方面具备才是真正意义上成熟作品。董玮的书法是感性的认知,他的感性来源于对书体的高度认识,董玮擅长行草书创作,但是其篆籀、楷等书体也具有相当高度,正是对于五体有着明显的认识,才使得他的行草书呈现出丰富的书法内涵,也让他的作品更加具有气息上贯通。“理性”是建立在“感性”认知之上的锤炼才凸显出来的高度。董玮的作品,“理性”在于他对于古帖的揣摩和对碑帖的掌控,加上纯熟的技法和独到的视角来运用到书法创作中,致使他的作品既遵循传统又彰显自己的艺术语言。从他的作品中我窥察到董玮是一位智者,对于书法明心、明志,故而能执着不迷茫。
每次见得董玮,他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温文尔雅的处事方式让人颇感亲近,然而正是这样“儒雅”的人做出来的事情却是“胆大妄为”。董玮来中国书法院之前曾在河南某县担任文化局相关职务,其生活也是颇得自在之趣,然而自来北京求学毕业之后,毅然决然地舍弃其职务,与家眷一起来京成为了“京漂”,后经几年的磨练,不但在书法的造诣上越来越有高度,也在京东安家,可以说他也找到了他对于自己的那份归宿。对于这样的董玮,我是刮目相看的,这种对书法的挚爱之情让人感动,所以对于他的这种“胆大妄为”应该说明董玮是一位“勇者”,真正大勇之人,他坚信的东西不会轻易放弃,勇者,其董玮矣。
董玮以他的为人、为艺在京城开创了属于他的天地,在书法院教学之余更是对书法的体悟有更透彻的见解,这对于一个从事书法学习的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我相信在以后的路上,董玮会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