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书道 发表于 2005-9-8 18:37

【征文】心灵的栖息地

欢迎你,三生兄!

淡然 发表于 2005-9-8 20:31

【征文】心灵的栖息地

下面引用由太室尊者在 2005/09/08 05:43pm 发表的内容:
三生不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向您祝福. :em05:

三生居 发表于 2005-9-8 21:03

【征文】心灵的栖息地


      衷心感谢:宛陵小城、大痴、古天、刀郎、吴钩当风、老马、人间四月天、太室尊者、一得、汉唐书道、淡然等诸朋友的肯定和支持!
      真的没想到:这篇应征拙作的思考加写作并上传时间总共不到一个小时,可以说是急就的东西,毫无文采,仅仅是有感而发而已,不料竟得到了众朋友如此热情的响应,让我倍感温暖!
      对于写作,我还是有一点兴趣的。只因天资愚钝,加上性情内向,所写的东西没有过多的修饰或华丽的词藻,仅写我接触到的平凡的生活及愉悦的心境,至今已有70多万字的散文发表于报刊。几年前曾将70余篇散文结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封面见图)。
      如果您觉得尚可,下面我贴两篇未曾发表过的文章,供一笑。

三生居 发表于 2005-9-8 21:10

【征文】心灵的栖息地

《先生的背影》
      我已记不清何时第一次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但却清晰地记得《背影》的最后一段:“……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质朴平白的语言,抒写出的却是深沉博大的父爱,由此得见先生的写作功力和文学才华。
      概因我自小仰慕先生的作品,校里校外陆陆续续读过不少先生的散文。但近日翻阅《朱自清全集》和《朱自清传》后,在钦佩先生博大精深的知识积累之余,我更惊诧于先生对于读书、学术的克勤克己了。
      先生在1938年11月1日的日记中写道:“为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学教授,得进修古典文学,背诵著名古诗并阅读近期各种社会学刊物上的文章。”次年11月29日又写道:“读《文人》季刊,从中得知很多知识。学无止境!应多读点东西。”
      在《朱自清日记》中几乎随处可见先生读书、研究的计划,开列的读书篇目涵盖古今中外,而自勉自警的段落也俯拾即是:
      “从费兹先生的讲话中得到一些新的观念,它们迫使我怀疑自己完成研究中国诗词格律要领的能力。我缺乏科学文化的知识。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没有掌握科学的真理。但我仍要坚持下去,尽自己最大努力,去进行研究。”“自从开学以来,我一直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与研究。这是个严重的问题。现在习惯于早晨去学校,下午访问、购物,晚上参加晚餐会等。这种处境将毁了我。”“在图书馆参观书库,书甚多。此情此景激励并警告我要勤奋工作。”
      一个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著作几近等身的名作家,仍然求知若渴,对自己严格要求几乎到了刻薄的地步!对此,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徐葆耕在《圣者的忏悔》一文中将其归结为先生强烈的责任感使然:“三四十年代的清华学者大都给自己提出了一个过于沉重的时代性任务,即创造一种与传统迥然相异的博采中西的会通式学术。作为中文系主任的朱自清,尤感背负沉重。而要实现这一教育上的会通性目标,在治学上就必须博通古今,学贯中西,舍此无途。”
      而我以为,先生远甚于常人的勤勉自强,更多的是与先生谦和高尚的人品及沉重不堪的家庭负担分不开的。
      先生原名自华,在家中排行老大。年少在北大求学时家境衰落,为减少父亲负担,他提前一年从北大哲学系毕业,并改名立志。先生20岁由父母之命娶妻成家,后又续弦,先后生有9个子女,家庭拖累可见一斑。加之先生所处的年代动乱频繁,生活条件恶劣。由此养成了他老成持重、和平中正的秉性。小说家杨振声在《朱自清先生与现代散文》一文中曾较为中肯地评价先生道:“你同他谈话处事或读他的文章,印象都是那么诚恳、谦虚、温厚、朴素而并不缺乏风趣”。
      先生27岁时被胡适推荐赴清华任教。从一个中学教师一跃成为大学教授,先生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为不负胡教授厚望,为维持众多儿女的日常开销,先生不得不含辛茹苦、加倍努力。先生的爱人陈竹隐回忆说:“他的作息时间是安排得很严格的:早晨起床做早操,用冷水擦澡、洗脸,濑口时就把书放在洗脸架上看,然后喝一杯牛奶就到图书馆去。中午回家吃饭,饭后看报。图书馆一开门便又去了。吃罢晚饭,还要去图书馆,直到闭馆才回家。进家门便又摆上东西写,一直到11点休息。除了生病,我从未见他11点前睡过。我常劝他中午休息一会儿,他也不听。他一辈子吃饭都是大口大口地很快地吃,深怕耽误时间……”
      先生的用功不仅表现在读书求知上严以律己,还体现在学术研究上精益求精。他一贯强调做学问要深入实际作细致的观察,“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都不轻轻放过”,“不注重一千一万,而注重一毫一厘”,“于每事每物,必要拆开来看,拆穿来看,无论锱铢之别,淄渑之辨,总要看出而后已,正如显微镜一样”。他对描写对象观察之认真,已经达到锱铢必究的地步。有一例可证:当《荷塘月色》发表后,有个姓陈的读者给他写了一封信,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先生十分重视,问了好些人,都说蝉在夜晚是不叫的,又写信去问一个昆虫学家。专家回信抄了一段书给他,说“好容易找到这一段儿”,蝉在夜里会叫的。先生认为既然是好容易才找到那么“一段儿”,说明是个别现象,遂复信给陈先生,表示感谢,说待该文再版,当删掉月夜蝉声那句子。后来,他留心观察,有两回亲耳听到了月夜蝉声。由此感到“观察之难”,原因就在“往往由常有的经验作概括的推论。”先生这种孜孜探求事物本质的创作精神,形成了他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缜密细致、洗炼清隽的散文风格。
      先生离世已有半个多世纪,他的背影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海之中,且愈显庞大,愈发浓重,它恰似一柄蜡炬,燃尽了自己五十一个艰难困苦的春秋,照亮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他是所有敬佩和推崇先生崇高文化和人格的后人们永远的精神父亲。
                                       

三生居 发表于 2005-9-8 21:13

【征文】心灵的栖息地

《午夜的收音机》
      “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一首歌……”很多时候,听着这舒缓熟悉的旋律,我总觉得心底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温暖,一下子被轻轻地搅起,想细细咀嚼其中的感受和缘由,却欲言难语,好似置身铺天盖地的浓雾,想抓,却总也抓不住;可望,而不可及。日积月累,这种感动越发充塞我的胸襟,竟酿成一壶唯我独有的酽酽的醇酒,只待静默无人时细细品味。
      八十年代末,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我被病痛折磨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觉,精神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在某个寂静难耐的深夜,不经意间打开床头袖珍式收音机,耳际传来悠长浑厚的古钟声:“噹——噹——噹!”这是一档名为《南屏晚钟》的谈话节目,节目里介绍的是一个个象我那样守候在午夜收音机旁普通、平凡、渺小的我。他们职业各异,年龄悬殊,身处南北,对自我的描述或平白,或调楷,或诗化,无不生龙活现,张扬着丰富的个性和蓬勃的生气。此后的几乎每个午夜,我都会痴痴地固守着那一声声古老而又充满禅意的钟鸣,固守着一个名叫晓蓓的主持人,从中结识了许许多多未曾谋面却又似曾相识的朋友们。我也尝试着把苦闷、彷徨,又不失理想、志向的小我写了出来,寄出去没多久就被晓蓓录用播出了。此篇题为《走出痛苦的进化炉》千字文在当年宁波电台“告别八十年代”征文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那是我写作十余年来唯一的一次获得一等奖的殊荣。原来痛不欲生、度时如年的午夜,在收音机的陪伴下转瞬间成了我期盼相守相约的好时光。第二年春天,我在杭州康复医院治疗时,晓蓓带着教育学家谷老师前来医院看我,并送给我一本厚厚的《青年心理向导》,书的扉页为我题词道:“做个坚强者吧,生活在召唤你!”这一回意外的见面和小小的礼物带给我的已不仅仅是感动了,更多的是一种鼓舞力量,一种鞭策动力。
      自从初步掌握了写作的方法,我的生活变得充实起来,逐渐养成了午夜读书写作的习惯。许多个被病痛折磨的不眠之夜,我都把自己关在小书房里,拧开收音机开关,戴上耳机,红色的指示灯伴着信号的强弱或明或暗闪烁着,从茫茫的天际传来轻柔的声音,或是一个情感纷乱的故事,或是一曲悠滑舒展的音乐,飘浮在耳边,那是我从未经历过的另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似听非听,思绪随着收音机的声音漫无边际地遨游于天涯海角,一边在洁净的白纸上涂涂改改写着无关紧要的文字,病痛便被长长的文字分解得支离破碎。有一晚,妻忽然从身后飘然闪出,给我递上一杯温热香甜的饮料,还有一张巴掌大薄薄的纸片,说是想起一首小诗,正好送给你。我疑惑不解地读起那首无题诗:“台灯的光罩下∕是属于你的天堂∕愁绪和烦恼∕都在外面存放∕你的胸中脑际∕闪烁着智者锐利的光芒∕无穷的乐趣∕尽在汲取知识的分秒时光∕夜深了∕你醒着∕醒在亲人的梦乡”。小诗的意境正对了我彼时的意境,一贯对诗词没什么好感的我也不由得暗暗叫起好来,回头想拥一下善解人意的妻,妻早已翩然离去,书房的门一如往常关得严丝无缝,只有耳边回响着肯尼•凯丽金用萨克斯管吹奏出的悠扬圆润的《ForeverinLove》(无尽的爱)。
      九十年代末,我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举家迁居到了市区。与以前相比,生活条件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但业余时间却被电视和网络剥夺殆尽。想重温午夜收音机那份独有的快乐几乎等同于怀古情结。然而,在寂静深沉的夜晚,拉上厚厚的落地窗帘,我总会想起那小小的精灵般的收音机,那来自遥远的天籁般的声音,就象一段历史,穿过时空岁月的隔阂,总会撩起我对温馨往事的忆念,让我砰然心动,让我感慨万分。
      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一首歌,那是至爱亲朋对我的丝丝挂念,那是我对至爱亲朋的绵绵祝愿。

林缘堂堂主 发表于 2005-9-8 21:14

【征文】心灵的栖息地

佩服三生兄的才情。愿您今后的生活平顺,吉祥!

三生居 发表于 2005-9-8 21:16

【征文】心灵的栖息地

《月之遐思》
      久居都市,昼夜为五斗米费心劳神,现今是再难得有兴致邀清风明月为座上客了。凭栏赏月似乎已成为一种奢侈。
      秋夜如水,皞月当空。今夜我独坐阳台(此时该称其为“月台”更合适吧?),抬眼处,澄莹的天宇中栖息一月,可望而不可即。月色清幽幽注泻眼前,空茫茫似薄雾覆地,远景无雨而润,无烟而晕,宛若唐寅笔下的《携童远游图》,无需蘸些许水墨而神气盈纸韵味无穷。
      其实,山月不随江流去,依旧悠悠照古今,明月并非厚古薄今,实在是我们自己疏远了她。
      古人心清气闲,意态翛远,故不负月华之厚爱。临月或谈禅,或抚琴,悟思盈溢,托之于诗,付之于文。月便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书画的永恒主题。翻开唐诗宋词元曲,便可见咏月篇章难以数计。古代的诗歌史,简直就是一部明月史。
      月下登台,沐月泛舟,古人历来推为雅事。光是登台泛舟远未尽兴,还得焚香操琴,临流赋诗;坐拥月华,飞觞醉月;长吭吟诵,陶然忘机,豁达洒脱之情着实令我辈钦羡不已、汗颜不已。
      月虽能使人悠然释怀乐而忘忧,亦能寄托人们诸多难言的情思。喜则月圆而合欢,月弯而含笑;悲则月色惨淡阴冷,蹙眉凝愁抑郁。
      月最易让飘泊羁旅的游子勾起无限怀念思亲之情。投宿他乡,羁卧旅店,薄帘半开,有月如霜,洒入床头,故园便在枕边如水潜入梦境。夜不能寐,披衿起而临窗,但见月色脉脉,柔而拂面,无尽的乡愁纷纷涌涌,奔袭而来,如万虫噬心,弥久不散。尤其中秋之夜,月圆饼圆人难圆,月孤身孤情亦孤,家中老母可曾倚门而望?独不见千里之外的游子归鸿!床头新娘可曾拥枕难眠?得不到万里之遥的夫君温存!登楼凭栏眺故乡,纵目重重关山,路断苍茫月色……此时此刻,任谁都见风溅泪,闻笛惆怅,古往今来,此愁谁人能免?
      月更易让人夤夜冥思与长考:关于自然天象之规律,关于人生真谛之求索。自古无人合一,相互应承,人之境遇犹若自然万物,恰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既然谁都免不了坎坷曲折悲喜荣辱,故而逆境当头之时,理应廓然心胸,豁达待之,淡然处之。人生因为欲望过多故而痛苦不绝,还因心界过高故而烦恼不断。如果望一眼明丽素洁的清风明月,静心一悟,就会变得心若澄澈明镜,胸无蹇滞纤尘,轻松充实起来。
      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山水日月恒久存在,而人生百年,却似风飘尘落、白驹过隙。岁月有心终无情,韶华可驻终难留。在这急景流年中,且莫痴羡他人势焰权高拥金戴银,珍惜手中的所有拥有——休管平淡抑或平庸,莫彷徨,少唉怨,尽己所能,施展才智,奋发有为,努力进取。唯其此,才不负今夜悠悠朗月的慷慨惠泽。

韦言 发表于 2005-9-9 00:24

【征文】心灵的栖息地

一一拜读,好文!
拟一联赠君:
身经死地文乃淡,事历阴谋气其平.

烟雨楼 发表于 2005-9-9 00:37

【征文】心灵的栖息地

         拜读楼主以流水的形式走过了玩艺的人生旅程,实为楼主的率直和坚韧所感动!有一句广告语这样说道:“好日子离不开它——金六福(酒)。”楼主能从一个艺网到另一个艺网,还是因为喜爱它。说起来,楼主也不要对以前的网站抱有成见,毕竟网站有它自己的规定和要求,你的计划和行为再好,如果与网站的要求有冲突,网站首先还得维护自身的利益。“爱她,就给她一个温暖的家”,我记得书法网有段时间可以聊天,有位网友过生日,名单书法网列在其上,此兄在聊天上问了一句“不知我过生日,书法网会给(我)什么礼物”?羽一先生马上说了一句:“情义无价,一声祝福的话语就够了,岂是什么礼物所能比的。”是的,真诚是无价的,礼物常常会令受者不安,而许许多多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一句祝福的话语,却常常会让我们感动好久,进而我们心里会自然升起温暖的力量,会自觉地爱护它,维护它。
          本篇如果从征文的角度看,楼主似乎还得再锤练一些。毕竟你来到这里时间并不很长,书法网给了你心灵一片静土,是不是真的“栖息地”,还很难说,至少文中没有反应出来。我记得多年前毕业到工作单位,全处的欢迎会上,领导在会上说:“我们热烈欢迎新来的同志,你们来到这里,希望你们多发表一下新思想,新观念......”当时听了那简直是感动得不得了,赶紧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都说了出来。慢慢地一些不好的言论来了,在单位行为处事也觉得不顺畅,尽管已是副处级,并且马上要评上高级工程师,最后还是决定离开,好在我工作了近十年,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努努力也就考出来继续深造了(这还是幸运的,如出不来,岂不是一辈子不愉快!)
          说起来没有资格来“教训”楼主的,只是因为很敬佩楼主的率直,所以就多胡说了上面的两段话。楼主的题目起得很好,在写作时,可以把最后三段前的内容用一段话甚至几句话交待一下就可以了(写作时甚至可以把在其他网站发生的事写到这个网站,能给人以激昂和催人上进的事都可以通用,作为文章可以艺术加工),时间也晚了,我就说这么多,胡说的话楼主不妨参考。
                     烟雨楼草2005/09/09

云台 发表于 2005-9-9 01:23

【征文】心灵的栖息地

因为真实才自然。好文!!顶你一下!!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征文】心灵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