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宁宁:唯静可安其趣
http://www.shuhuacun.net/data/attachment/portal/201204/06/0802531e7b7ngz38133knx.jpg 韩宁宁给她自己的字为“静安”。我以为这一“静”即是宁静致远的“静”。其近作诸葛亮《诫子书》有:“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恰好阐述了她处“静”以学艺修身养逸的安宁乐趣。刘熙载有“书,抒也。”任何艺术往往指涉一个艺术家本人对“世界”和“本我”存在的认识及体验。而“本我”体验更多来自于先天习性、后天熏陶与滋养。
所谓字乃人心外显。韩宁宁天性豁达开朗,善于表达,正好暗合动静自如的本真,这对她日后养成注重书艺之大“静”境界、张合自如,游刃有余不无关系。
书乃述世。一幅作品往往透露书家对所述字句的理解和与之产生共鸣的境界阐释。韩宁宁也不脱形于此,她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获得硕士学位。在长期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下,造就了其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最重静逸之道。这使得其对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对当前艺术的原生元素符号相互探求理解更加的透彻明了,她注重楷行的安静隽永超凡脱俗神逸俊秀,作品更多的是深入到历史背景深处去求道,有着深深的文化烙印。践静以境,入闲逸于笔墨章法,融浩瀚文化于筋骨血肉,使之大气深厚。
http://www.shuhuacun.net/data/attachment/portal/201204/06/0804172u0euwewke0gku0w.jpg
让人欣赏之作,除了艺术的本真之外,还能看到更多的处世之度、为艺之本。两者相得益彰,莫不补脾。
望眼古今书之大家,莫不有着对传统的深深见地。只有扎根于传统,在其之上真正研习了各种艺术本真,方能结合自身的美学诉求开拓出自己的艺术之路。韩宁宁从艺三十年。从1978年起,在前辈书法家赵家熹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从此爱上书法艺术。期间她在不足4平方米的陋室中,一直勤奋地临摹碑帖,笔耕不止。数十年中,有30余年是在致力于楷书的学习,仅“多宝塔”就临习过不下50遍。她还陆续临过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等历代名家多种碑帖,其间更是得到书法家韩绍玉、篆刻家熊伯齐等人在行书、篆刻等方面的指点,真真正正汲取了雄厚的传统养分。形成了端庄严谨大气灵韵古雅、且柔且刚,韧节有劲。或有金石之透析,或有舞袖之唯美。宁静之间有洒脱,笔意勾连,气息婉转,呼应自如。写竹时有竹之刚正不阿。写风时有风之流畅痛快。写江时有江之辗转奔腾。字如画显,画如人境。
人境安闲,静存逸趣。其趣俨然,其心明悟。
韩宁宁认为书法有着实用和欣赏的双重价值,是以“美”来展现的艺术,是用笔、结构和章法来体现的内涵和功夫!注重“静”的意识。静中有动,动静自如。以静以基抒发“本我”,于方寸之地展现自己所领略的“世道”。 韩宁宁有一得也。
http://www.shuhuacun.net/data/attachment/portal/201204/06/0804083ft705kiiozdttdz.jpg
韩宁宁经历颇丰。1982年,她考入北京印痕楼治印社从事专业刻字工作。1987年,她的老师韩绍玉先生把她送进了“北京紫薇宾馆”,开始了她长达20余年的经商生涯。其间,她曾在北京同力制冷设备公司、北京市京海实业总公司、宁波耀马电器有限公司、上海大金科技公司、上海日立电器公司担任过总经理、北京华亿百鑫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
尽管长年驰骋商海,但韩宁宁并不认为这与她研习书法有什么冲突,相反,她认为这两者之间有着更紧密的维系,韩宁宁认为书法给她带来了无上的快乐和工作的业绩,书法给她搭建了多种平台,使她的企业知名,并因书法把企业文化而提升。如今她已退休,终于有了时间专事热爱的书法艺术。
现实生活中的韩宁宁是一个仪态端庄、娴熟大方,与人为善,尊重他人,自信却不孤傲,聪慧却不张扬,具有典型东方淑女柔媚形象的女强人。这种古典雅致,收放正如,恰合她的书法逸趣,以静为道,知静化美,发静为艺,因静养身。
韩宁宁有逸矣。(任晋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