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 为民 崇德 尚艺--西部墨潮新风
爱国 为民 崇德 尚艺--西部墨潮新风 3月2日,中国文联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是: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爱国,是精神气节;为民,是价值取向;崇德,是基本操守;尚艺,是职业追求。《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的主要内容为:坚持爱国为民、弘扬先进文化、追求德艺双馨、倡导宽容和谐、模范遵纪守法。 中国传统艺术,向来有“人品不高、落墨无法”的评价规则,主张人品、艺品的和谐统一。历代优秀的文艺作品,无不体现对现实人生或温馨委婉或振聋发聩的道德介入。早在中国的先秦时代,《左氏春秋》里就提出了“文物昭德”、“乐以安德”的文艺主张,孔子则把文质统一、尽善尽美作为最高的艺术准则。而事实上早已今非昔比,艺人吸毒、文人对骂、文艺作品低级趣味……针对此前备受诟病的文艺界“十大恶俗”现象,中国文联作为团结全国文艺工作者的协会,一年半来,多次调查研讨,走访各界人士,吸收意见建议,总结并发布“文艺界核心价值观”。 公约一出台,在文艺界引起广泛关注。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夏潮说,文艺界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提炼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的起草制定,是进一步提高文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引领文明道德风尚的客观要求。夏潮表示,下一步中国文联将在文艺界和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并在全国文联系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各级文艺家协会会员带头践行和遵守。此外,对在学习宣传和践行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过程中,涌现出来的职业道德高尚、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尤其是中青年艺术家,中国文联将对他们给予表彰。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书法?1. 历史的观点:东汉扬雄曰:“书者,心画也”。什么是“心画”?两种意思,一种是用心在画画,这一意思符合写字的规律“意先笔后”。但这只是符合写字的规律,不是对书法的解释,解释书法的概念是画画,画画和书法是同一级同一类概念,同一类概念只能比喻不能解释,“心画”用来作为书法的定义,显然是不合适的。另一种意思,心中有画,心中有画相当字在心中,以此定义书法仍不合适。清刘熙载说:“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2. 现代的观点:将历史的观点变换说法,再加上一些时髦语言。如:书法是一种乐趣。书法就是人生。书法是一种追求。书法是一种境界。书法是一种美的享受。书法是自我个性的张扬。书法是用毛笔书写中国汉字,等等。这些解释只完成了形式上的解释,涉及了内容,但没完成内容的解释。问题出在:不完整、不充分、不确切。3.书法的准确定义:书法是一种书写汉字的艺术,或者说书法是一种汉字书写的艺术。对书法定义的展开解读:书法的三个层次:写字、书法、书法艺术。这里有必要将写字、书法和书法艺术三个概念加以说明并予以区别。写字就是按照汉字的笔画要求将汉字写出来。写字的要求是写工整,不要写错。写字的目的在于让别人易于辨认。书法就是照传统的书写规则和法度写字,书法的要求是在写字的基础上,将字写美写漂亮。书法的目的在于让人喜欢看、爱看。书法艺术则是用书法的艺术语言去表达和表现思想情感。书法艺术的要求是将字写美写漂亮的同时还要能很好地表达书写文字内容的思想情感和书家自己的思想情感。书法艺术的目的在于表情达意。以往人们不大注意区分这些概念,只知道或者听人说谁的字写的好就行了。现在有了书法的三个层次的划分,大家就可以根据这一概念对自己遇到的书法家以及他们的书法作品进行一个大概的评估。第二个问题:书法艺术问题1.书法是不是艺术的争议力主书法不是艺术的权威代表人物是原文化部副部长(51年,解放初)郑振铎,观点是:书法是“非专业之业”。力挺书法是艺术的观点是:“书法是当然的艺术。”2.问题的临时解决毛泽东关于书法艺术的论说:多一门艺术没有什么不好。这句话所包含的四层意思:①毛泽东感觉书法应该是一门艺术;②毛泽东认为书法是一门艺术还需要得到证明;③在未证明以前先按艺术对待利大于弊;④寄希望于书法理论工作者,今后能够证明书法是一门艺术。3.书法理论工作者的历史使命①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必须证明中国书法是一门艺术。②证明书法是一门艺术的条件:书法艺术语言理论的诞生和成立。③书法艺术语言理论已经诞生,可以证明了。讨论话题:1.谈谈自己对书法的认识。 2.谈谈你对书法三个层次划分的看法。 爱国 为民 崇德 尚艺--西部墨潮新风 中国书法从问世的那天起,书家们相互之间的比较就伴随而生了。最初的比较当然侧重于互相学习。随着书法的发展,特别是书法与名利挂钩后,书法的评判开始了。书家们相互之间的比较除了互相学习外,更多的就变成了一种优劣高下的竞争。第一个问题:昨天中国书法评判的现象为了了解昨天中国书法评判的现象,这里举书法史上两位有影响的书法家的评判。1.王献之的“耻崇家范”和“书艺神授”《书谱》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且立身扬名,事资尊显。胜母之里,曾参不入。以子敬之豪翰,绍右军之笔札,虽复粗传楷则,实恐未克箕裘。况乃假讬神仙,耻崇家范,以斯成学,孰愈而墙!《书谱》中的另一段记载: 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敬之书。子敬尝作佳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子敬:“卿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又答:“时人那得知!”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的书法是跟他父亲学习的,他的书艺水平不及他的父亲,大家都是这么看的。但是当谢安问他,他和他父亲相比谁的书法好的时候,他却说“故当胜”,意思是自己的书艺水平比父亲王羲之的高,而且还编了一个“书艺神授”的故事,说自己的书法是由神仙传授的。王羲之、王献之是父子关系,为了书名父子之间的竞争尚且如此,别的人就可想而知了。 应该说王献之是很聪明的,他看出了书法的评判没有标准,完全是凭人去说。因而他就大胆地加以利用和发挥。在谢安面前,王献之很老实,不拐弯摸角,将自己的想法、看法都直白地说了出来。好一句“时人那得知!”对后世书家该有多么大的启示?这在书法史上也应该算得上第一人。快两千年了,关乎书法的大事、要紧事时人们怎么知晓?谁是当今真正的名家大家?谁优谁劣?时人仍然不得而知。 2.米芾的“两盆污水” 米芾在书法上的名气不为之不大,看看其在《海岳名言》中是怎样评说自己和自己的两个儿子的,又是怎样评说别的书法家的。 说到自己和自己的两个儿子都是选好的说,论及别人,总是能找出各种理由将其否定。诸如欧阳询、柳公权、智永、丁道护、虞世南、陆柬之、徐峤之、唐明皇、徐浩、张旭、石漫卿、褚遂良、颜真卿、李邕等这些被后世推崇的大家,米芾均以无精神、非古也、乏纤浓、岂能垂世、更无骨气、全无妍媚、俗、恶等予以否定。从而得出的只有一个结论:人不如己。
爱国 为民 崇德 尚艺--西部墨潮新风 《海岳名言》中论及别人不好时,用的最多的也是最毒的两个字是“俗”与“恶”。这应该就是米芾的“杀手锏”。《海岳名言》中一次性点名诋毁了唐代十四位书法家,其中包括倍受后世推崇的颜真卿、柳公权等。理由很简单,就是“恶”、“俗”。 “俗”与“恶”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米芾未说。“俗”与“恶”应该说是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是个说不清的问题,非常类似于秦桧所发明的“莫须有”。但这两个字的功能和作用却非同小可,如同两大盆污水,只要泼到哪位书家的身上,那他就算倒了大霉了。与之相应,任何一位书评家,只要拿起这个模糊武器,端起这两大盆污水想往谁身上泼就往谁身上泼,只要泼到了谁的身上就足以把他搞倒搞臭。大家一定没有忘记,几年以前,中国书坛的一些“丑”书家,只端起了一盆污水,只用了一个“俗”字就将王羲之打翻在地,搞臭了。还有现今的书法展事赛事中有人就是用这把“杀手锏”将一些传统功力深厚的优秀书家逐出圈外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米芾在中国书法评判史上是开了一个很坏的头。 古人距我们相去甚远,从遗留至今有限的笔墨中我们尚可见到一斑,相象当年的锯锤争高应该更为有趣、更为激烈。 3.对昨天中国书法评判的感言: 由于中国书法的评判没有统一标准,书法连同它的评判又与社会名利密切相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的、有不同的评法,其中真真假假,是是非非也就不容易说清了。历史上任何一位书法家,说他好,可以找到评说的依据,说他不好,同样可以找到评说的依据。肯定它容易,否定他也很容易。各有各的说法,各有各的道理。历史留给我们的书法评判就是这样一笔糊涂帐。第二个问题: 锯、锤子、剪子比本领 锯、锤子、剪子比本领是我上小学的一篇课文。锯、锤子、剪子比本领的实质: 一、没有统一标准; 二、没有裁判; 三、一相情愿; 爱国 为民 崇德 尚艺--西部墨潮新风 四、无评判结果。 第三个问题:昨天的书法评判的实质 我们对锯、锤子、剪子比本领的实质进行了透析。我们不妨对昨天的书法评判做一番剖析,透过现象看其本质。1.昨天中国书法评判的实质是什么呢? 第一、没有统一标准,谁想怎么评就怎么评;第二、没有裁判,怎么样于自己有利就怎么样评,评对评错无需裁定;第三、一厢情愿,谁想评就评,谁想评谁就评谁;第四、无评判结论,甲的结论,乙可以否定,乙的结论丙同样可以推翻。 2.昨天的中国书法的评判是一个“锯锤相较”的时代 抛开中国书法这一国粹光辉的一面,单从评判这一视角望去,中国书法评判的昨天是一种怎样的竞争呢?透过种种表象,看其实质,昨天的中国书法的评判玩的是一种锯、锤子、剪子比本领式的游戏,昨天的中国书法的评判是一个“锯锤相较”的时代。不说透了神秘,说透了可笑,但这却是不能改变的中国书法评判的真实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