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愤青们跑哪去了 ??
对于愤青,我是这么理解的。比如说,公交车上人满为患,一人高马大的光头小伙子把住车门高喊“我不上去谁也甭想走。”这人即使不是愤青也离准愤青不远了。对这样的人,我不仅不反感,反倒有点欣赏——愤青就应该有点这样的执着和霸气。但等这厮安稳挤上车后又遇到类似情况时,一抹面孔,说话的味道全变了——大体和厕所里气味差不多,“挤什么挤,再挤抽你丫的。”这样的人,有一个更为合适的称谓送给他:流氓!有人说愤青不就是流氓吗?当然不是。流氓可能有愤青的气质,但如同厕所里的石头永远打磨不成大理石地面一样,把流氓和愤青一概而论,是对愤青最大的侮辱。如您所想,我就是打算把愤青形容为一块大理石的,他们坚硬无比,通体散发着青光,一条道走到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可避免的,愤青偶尔也会耍几把流氓把势,这也是人们常常把两者混为一谈的主要原因,但愤青永远不会成为流氓,他们的作为如同在姑娘面前掌碎大石一样,意在吸引而不是威慑。
我目所能及最大的愤青群体不是别人,是大宋年间被逼上梁山的一群好汉(宋江除外)。自此以后,中国的愤青刚有形成为群体的苗头,均被及时阉割了。即使以个体形式出现的愤青,也日渐呈衰落之势,乃至现在扳指头数来数去,真正当之无愧于愤青这个称呼的仅有王小波一人,而且还是仙去的。时下的愤青们,十有八九是王小波的徒子徒孙,大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势。虽然走狗们只学得了些许皮毛,但毕竟令人欣慰,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愤青的时代该是多么的平淡无趣。不知道当叛逆的力量逐渐被小资和无厘头们淹没或同化,奢靡的花花世界没有了愤青一两声猎豹般的嘶吼,还会不会有人感到悲哀。
网络的出现曾让愤青们野草般窜生,他们把BBS看作一个个山头,各自竖旗称王,拿鼠标当霸王枪使,很是热闹了一阵子。但仿佛是约好了一般,一两年前还在网上歪着脖子说话、横着膀子走路的愤青们仿佛一夜之间集体消失了,缺少了愤青的网络开始变得了然无趣、索然无味起来。看看现在的网上,铺天盖地而来的是卖弄与炒作,弥漫着各种体液的味道,整个一群魔乱舞。愤青们有的功成名退,褪尽锋芒过上了安身立命的幸福晚年生活,有的蜗居网络某个不为人所知的旮旯,写点类似回忆录似文字籍以自恋,垂垂老去。有人说,商业时代是养活不了几个愤青的,说得很有道理,愤青也要吃饭,愤青也需要零花钱——但这不是愤青全线溃败的主要原因,在一个乏善可陈的时代,厌倦成了一剂让人浑身软弱无力的毒药。
我们大多数人不是愤青,但却对愤青抱有亲切感。愤青的可爱之处在于,他们承载了大多数人的悲凉和愤怒,并勇敢地说了出来。我们也有说的欲望,但我们都挤在一个狭窄如公交车般的空间里,面对那些无论是把住车门叫嚷的的混蛋还是在车内大放厥词的流氓,我们都敢怒不敢言。而真的愤青会出脚将他们踢将下去。如今,愤青们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几个也如同珍稀动物一样被物欲追杀着。与此同时,伪愤青们却还在得意忘形地作着拙劣的表演,戴副墨镜,穿袭黑袍,手握麦克在舞台上扮“思想者”,一不小心暴露出满身发育不良的肌肉。
新近长大的孩子,哈日哈韩,只有无知、幼稚的叛逆,很少遭遇愤怒,他们的成长环境也根本没有赋予他们愤怒的机会,他们只会因为没钱购买奇装异服、吃麦当劳、听明星的演唱会而心烦意乱。在和平年代、物质社会,愤青无疑是另一种精神层面上的英雄。因此,请允许我于一片莺声燕舞中问一句,愤青,你们都跑哪去了?
来源:人民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