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 发表于 2004-12-18 18:11

ZT读书后杂感之一——张爱玲

主题:读书后杂感之一——张爱玲 [精]
作者:月里花魂  发表日期:2004-12-18 03:47:01 [表状]




本来我没兴趣写什么书后感的,但是自前一阵子看了张爱玲的文集之后,就有了这种冲动。读后的初感是对那些小资们的无比愤怒:我知道张爱玲的名字已经十年了,不过当初听说是什么小资生活和情感的东西,就以为和琼瑶,三毛之类的东西差不多,所以也就懒得看了,如果不是前些天闲极无聊,也不会随手拿来打发时间。我可真的真的很佩服那些小资们,如果把张爱玲的文章比作一块香喷喷的面包,那么小资们就是硬刮了面包的黄油之上的那层油光来欣赏和模仿的,这种独门绝技真的是独步天下啊!我气愤的是那些先生女士们自己拿那层油光自我陶醉也就是了,干吗要大肆宣扬来误导他人!
还是谈正题吧,我是有自知文学欣赏水平不大佳之明的,所以只能大略谈谈自己的感想。
首先,我自然是惊于张爱玲文学天才的,她不仅文笔上佳,而且写作技巧也进入了大家之境,她将人物的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分配结合得恰如其分,人物的描写也达到神似的境界。这种境界很少人能做到,我也只是在钱钟书等有限的前辈作家的笔下见到这种水平,而且感觉钱还不如张。现代这些所谓的作家可就差远了,我好象只是在梁晓声的《黄卡》中对那个小市民黄吉顺的前半期描写看到这种神似的手笔。
其次,张的作者的角度是置身事外的客观,这种客观是依据事物的客观发展来写作,不掺入作者的观点和感情,这一种客观比较适合于过去的历史和正在发展的人生比较平稳或社会生活比较稳定的群体。另一种客观是作者去主动认知的,虽然掺入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但是依然依据事物的客观发展来写作,这一种客观者写作面比较宽广,如托尔斯泰等人就是这一类型。前者一般来说很难做到,后者往往需要在事物的客观发展和自身的认知和感情之间作出选择,所以过得大都很痛苦,两者都是指那些真正的作家而言,一般的作家不如叫写家,日子过得比那些真正的作家舒服多了,那些炒作起来的垃圾就更不用提了。不过也有例外,象路遥,虽然要尽力达到大家的境界,但是无论是文笔,还是写作技巧都没有达到大家的水平,而且本身的认知不知是不高还是受到环境的限制,也影响了作品,但是他的写作精神还是值得尊敬的。还有海岩,他虽然聪明地避开了社会环境的限制,但是他的各方面都有问题,不过他的作品都比较贴近现实,所以才能长盛不衰,这一类可以称为中坚作家。大家毕竟是很少出现的,维持文学道统主要是这些中坚作家的功劳。
最后,张爱玲写作态度很诚实。一方面是对写作的诚实,她笔下的人物大都是她所了解的,她也是老老实实地根据人物的原型或特点来写作的,所以我们只要客观点,就可以感受到她笔下的人物除个别作品外大都很真实,所以她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再加上其它长处就成了大家。另一种诚实是对自己作品的品价的诚实,无论是少年轻狂时写的《连环套》,还是完成政治任务式的《赤地之恋》,她都诚实地作出很低的品价。我们现在的作家大都缺少这种诚实的态度,即使不在社会环境限制的地方,也虚猾得很,我想也许他们连现实生活都很少接触就胡编乱造吧。
大陆之外的华人将张爱玲视为中国现代最优秀的作家,我认同这一点,有人为鲁迅鸣不平,我觉得大可不必,鲁迅是伟大的,我也坚持这一点,因为鲁迅正视并面对了传统文化和现实社会的弊病!但是我认为鲁迅并不是单纯的作家,还是社会活动和评论家,他主要的贡献在后者。
至于张爱玲这个人,我认为是一个极度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一点大概小资们很迷醉欣赏吧)。过去骂她是汉奸文人,我认为太过分了,张还是有国家民族观念的,她拒绝参加为日本人粉饰太平的“大东亚文学者大会”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她与真正的文人汉奸胡兰成的婚姻,则证明了国家民族相对于她的个人情趣是次要的,这是典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的作法。事实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独立于社会之外存在的,张的婚姻事实上服务了日本人和汉奸政权。这样的事情即使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也说明了对国家和民族观念的淡漠。张爱玲婚姻的悲剧收场则证明了她的婚姻观的错误或不成熟,在婚姻选择中,对方的才学情趣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他的婚姻观和品格吧,张爱玲恰恰忽视了这最重要的。更可气的是张死后胡兰成竟然恬不知耻地美化往事为自己本来已经不要了的脸上贴金,难怪香港作家亦舒要斥骂他“鲜廉寡耻”和“老而不死谓之贼”了。
张爱玲好象还有个“反动作家的头衔,那是指她的《赤地之恋》和《秧歌》吧,《赤地之恋》我没看过,拒张爱玲本人说是照别人给的情节写的,别人大概是美国人和当时叫的“蒋匪帮”,因为张当时在美国驻港机构做事,写的是她所不了解的东西,她本人对这部小说的品价也很低,因此说这部小说是反动的应该没错,不过因此而给她挂上反动作家的名衔窃以为似乎有些过分,毕竟她只反动了一次,而比她反动得多的人好多当时都是被尊为上宾的,好在现在最反动的蒋先生又是先生了,张爱玲的头衔似乎也好象去了吧。
以大陆当时的立场,最反动,真正反动的文学作品,据我所知应该还是张爱玲写的,是《秧歌》,为当时的立场考虑,文中对农民的描写才是最恶毒的攻击,造谣污蔑是不怕的,也不值得痛恨,最可恨的是那些或生生的不利于己事实被揭出来,〈秧歌〉就做到了这一点,它的结尾虽然未必没有,但是在当时毕竟是个别的或少数的,可以不作考虑,但是对农民(应该是新解放区的农民)的描写就反动到骨子里了,因为作品把当时中国农民客观地描写出来,从骨子里否定了农民的先进性和很低的先进的可能性。我早从生产队田地里比庄稼还茂盛的荒草,和农民根深蒂固的家族和小农观念中知道了最先进阶级的联盟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知道张爱玲对其描写是真实的。当然,最先进的阶级也比她的联盟强不到哪里去,不过,我在本地坐井观了观我们这片天,那个自以为进步的群体好象也不怎么样,明知道什么才是对的,但是不是做的事情和普通小市民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就是在兴高采烈地做他们所激烈反对和鄙弃的事情,不过说起话来还是那副自以为先进的样子,我比较了一下,觉得现在最先进的阶级还是名副其实的,嘿嘿……
再以当时大陆的立场来考虑,张爱玲的另一部作品简直就是最好的政治教材,那是《小艾》。小艾的苦难也不是很深,但是却让人觉得很真实,也就很感人。类似真实的感觉我只是在〈新儿女英雄传〉中感受过,过去大陆的作品大都取材很真实,但是由于政治环境和政治意识的关系,使得以真实的题材创作出的作品感觉反而有些不真实了。
以这两部作品看张爱玲好象是个两头蛇,我想来就觉得好笑。不过这两部作品都写得很真实,张爱玲只不过客观真实地用文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我最喜欢张爱玲的〈十八春〉,那绝对是张的成熟之作,遗憾的是电视剧拍得太垃圾,看起来好象琼瑶的病态故事,而且还是根据〈半生缘〉改编的,那是港台和海外出版时因为政治需要切了〈十八春〉的尾巴出版的,本来自然的结尾一下子轻浮起来了。我是男人,回味起曼祯,就象回味张爱玲笔下的其他正面女性一样,感觉总是温馨的,将来能找个那样的女人就好了。
我讨厌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所以我不喜欢张爱玲这个人,但是我很喜欢她的作品,就象我喜欢〈红楼梦〉那样可惜她的创作时间不长,否则以她的才气,写出象〈红楼梦〉前八十回那样的巨著我想也是可能的,可惜啊。

SUI 发表于 2004-12-19 13:52

ZT读书后杂感之一——张爱玲

对于文字的驾驭及独特风格
张爱玲可谓小说史上的百年一人。

烟雨楼 发表于 2005-3-17 17:50

ZT读书后杂感之一——张爱玲

张爱您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ZT读书后杂感之一——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