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才 发表于 2012-2-13 19:51

壬辰正月随感录

中国书法不仅关乎书家的思想境界、文化内涵以及学养、胸次等方面,同样也关系到创作当中“技”的因素。在创作中,毛笔的柔软和宣纸的控水特点对书家的技术水平要求极高,只有对书法材料的了解和掌握到了一定程度时,才会由手的直感与材料的特性两方面触发而进入一种完全的书法状态,这表现为笔意的随机性和即时发挥性。临砚就纸,胸中丘壑万千;才思潮涌,笔下点线纵横,宛如神助。纸与笔的接触像是造化与心灵的对话,因势生发,往往出现不可预料的奇妙效果。

          没有任何一个成功的书家可以抛开传统而另起炉灶。中国书法是在传统的根脉上的延续和发展。传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宝藏,现在大家都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审美追求从传统中取其所需。对传统的浸润日久,我对晋唐书法越来越情有独钟。但我借鉴传统是有选择的。而且是将传统和自己的审美感受相结合的,强调对经典的直接感受和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体悟古人的人文精神。

         中国书法的发展,走的是一条传统之路。在这条路上,名家辈出,高手如林,在中国书法史上彪炳千秋,熠熠生辉。其实,古代传下来的大书法家,也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创新家。都有那种“自我作古”求新求变的精神。在今天,书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取法太近和文化修养的欠缺。毕竟,大师们的东西太辉煌了。近百年来,由于经济、政治等原因,人们对于中国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轻视传统,轻视经典的现象普遍存在,割断历史。践踏传统的悲剧到文革达到了高潮。在书家中,传统的断代问题已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对传统文化的吸纳,并非一味在用墨、用笔等技术层面的学习,文化是一个整体。书法需要高度的提炼和概括,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厚积薄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壬辰正月随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