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叶峰先生《试说“丑中之美”》感言
叶峰先生:你好!你的文章《试说“丑中之美”》拜读。正如你所说,艺术中的“丑”并不是现实中一般的美丑的丑,而是另一种境界的美。昨日读褚遂良《伊阙佛龕》,夫人见后,说这字不好看,还是赵孟頫的字好看。我即想起你的这篇文章。其实并不是《伊阙佛龕》的字不好看,而是我夫人没有研究过书法,不具备鉴赏这种美的能力。多年以前我对《伊阙佛龕》的也并不动心,并有点格格不入,但正如傅雷先生在《观画答客问》所言“久而渐领,愈久愈爱:此神品也。美在皮表,一览无余,情致浅而意味淡,故初喜而终厌。美在其中,蕴藉多致,耐人寻味,画尽意在,故初平平而终见妙境。若夫风骨嶙峋,森森然,巍巍然,如高僧隐士,骤视若拒人千里之外,或平淡天然,空若无物,如木讷之士,寻常人必掉首弗顾。斯则必神专志一,虚心静气,严肃深思,方能于嶙峋中见出壮美,平淡中辩得隽永。唯其藏之深,故非浅尝所能获;唯其蓄之厚,故探之无尽,叩之不竭”。抄此数语,姑作回应。见笑。中国书法绘画也讲究“宁拙毋巧”‘“大巧若拙”。乍看起来并不美,但越看越有韵味,才是上乘之作。傅雷先生在评黄宾虹大师的画作说过,有人看黄先生的画,觉得乱乱麻麻,但只要细究起来,黄先生的画笔笔都从法中来,又都把古法化为己有,令人回味。 丑是不明白之前的丑,到了一定境界和时空便是美! 所言极是。谢谢关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