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临张黑女
一临:http://www.shufa.org/bbs/thread-202574-1-1.html二临:http://www.shufa.org/bbs/thread-202744-1-1.html
三临:http://www.shufa.org/bbs/thread-202983-1-1.html
四临:http://www.shufa.org/bbs/thread-203213-1-1.html
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临停,这样一遍遍地尝试着临,但总知道,会有一天临不下去的,只要还有想法,只要感觉还没有从各个角度临透,就还会临。
在四临写意的味道下,又忽然收了回来,重新审视原碑,力求进行重新整合,从用笔到结构都似乎在做着一种规范化的工作。
感觉临帖应该是这样,完全相似甚或相同是一个阶段,突然形的束缚而放开去临是另一个阶段,找到原碑特征后把原碑特征放大出来再临又是一个阶段,这个从阶段上讲是第三个阶段吧。下一个阶段可以先预言一下,准备用小楷去写几轮,体会另外的不同味道。
一张四尺毛边纸正好临完全文
局部之一
局部之二
http://www.shufa.org/bbs/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天地悠悠的微博 关于张黑女墓志,想说一些下边的问题。
第一,原文断句。
凡临一本字帖,我想,首先我们能做到认识全文文字,虽然不认识也不影响我们临帖,但认识肯定有助于将来背临,而且深入研究一本字帖,临写了几百遍,竟然有些字还不认识,不知道什么意思,怎么也是讲不过去的,尤其对于我们用来看家的“处女帖”。
原文如下:
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志。君讳玄,字黑女,南阳白水人也。出自皇帝之苗裔。昔在中叶,作牧周、殷。爰及汉、魏司徒、司空。不因举烛,便自高明;无假置水,故已清洁。远祖和,吏部尚书、并州刺史。祖具,中坚将军、新平太守。父,汤寇将军、蒲坂令。所谓华盖相晖,容光照世。君禀阴阳之纯精,含五行之秀气。雅性高奇,识量冲远。解褐中书侍郎,除南阳太守。严威既被,其犹草上加风,民之悦化,若鱼之乐水。方欲羽翼天朝,抓牙帝室。何图幽灵无简,歼此名哲。春秋卅有二,太和十七年,薨于蒲坂城建中乡孝义里。妻,河北陈进寿女。寿为巨禄太守。便是环宝相映,双玉参差。俱以普泰元年,岁次辛亥,十月丁酉,朔一日丁酉,葬于蒲坂城东原之上。君临终清悟,神诮端明,动言成轨,泯然去世。于时兆人同悲,遐方凄(长)泣。故刊石传光以作诵曰:郁矣兰胄,茂乎芳干。叶映霄衢,根通海翰。杰气贯岳,荣光接汉。德与风翔,泽丛雨散。运谢星驰,时流迅速。既凋桐枝,复催良木。三河奄曜,川塸丧烛。痛感毛群,悲伤羽族。扃堂无晓,坟宇唯昏。咸韬松户,共寝泉门。追风永迈,式铭幽传。
网上有此碑的断句与文字的识别,与我理解的不完全相同,当然一个人一个理解,能理解得通就可以。
第二,原文大意。
我曾试着翻译全文,但有很多字意不好找到根据,也只能臆测,力求上下文通顺罢了,古文学水平有限,希望文字指正。
译文:
已经故去的南阳张先生墓志。先生讳“玄”,字黑女,是南阳白水人。出身于皇室的后代,从前在中世纪,曾在周朝与殷朝时做过牧官,等到了汉魏时期又做过司徒司空等官职。他的家世,不因为秉烛本身就有远见卓识;也不用准备清水,本身就清正廉洁。远祖张和,做吏部尚书和并州刺史,祖父张具做过中坚将军与新平太守,父亲做过荡寇将军与蒲坂令,就是人们所说的帝王的气象来辉映,荣誉与光辉照耀人世间。先生秉承了阴阳的精华,内含五行的灵秀之气,雅量高标,胸怀远大。从一介布衣被选拔而做了中书侍郎,后来又被委任做了南阳太守。威名已经加到身上,就如同青草被清风拂过,百姓喜欢接受他的教化,就如同鱼儿喜欢水。正想保护天朝,辅助王室,哪曾想鬼蜮无常,收去了一代名哲,三十二岁那年,在蒲坂城建中乡孝义里去世。他的妻子,是河北陈进寿的女儿,陈进寿做巨禄太守,他们夫妻就算是玉环与瑰宝互相映衬,两块美玉错落相随了,一起于普泰元年——也就是农历辛亥年十月丁酉这一天,初二这一天的酉时埋葬在蒲坂城东原之上。先生临终时还很清醒,神志清楚,说话还很有条理,溘然长逝。当时亿万人共同悲伤,远方的人痛苦哭泣,所以为了流传他的荣光而刻石作颂歌道:多么浓郁呵香兰的后代,多么茂盛啊发出芬芳的树干,叶子向上掩映九霄,根系广大直通大海,豪杰之气贯通五岳,荣光直接云汉,美好的品德与风同飞翔啊,恩泽像雨一样四方飘散。可惜时运不济流星西坠,时光如此迅速。桐树的枝干已经凋零了,良木竟然也被摧毁,三河被遮挡失去了光彩,平原从此缺少了烛光,就算是带毛的兽类都感到痛苦,就算带羽的禽类都感到悲伤,厅堂再没有早晨,坟墓从此只有黄昏,两个人一起走进青松掩映的地方,共赴黄泉,为了追怀先生的遗风而越过千年万代,所以刻下这篇墓志铭而永远流传。 本帖最后由 天地悠悠 于 2012-1-2 19:31 编辑
第三,原文中不能理解的两件事。
第一件,就是张玄的妻子是先于张玄而死,之后两人合葬,还是也在张玄死时恰好也死去,还是本不应该死却殉葬呢?碑文中并没有交代,只交代了同葬而已,这是一个疑问,不能理解的。
第二件,原文中有一处衍文,就是“遐方凄(长)泣”,这个“长”字是多出来的字,我就猜想,难道这个墓志不是事先拟好草稿,再书写到碑石上的吗?难道会是刻工直接在石上刻写出来的?不然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当然也可以理解为,书写的人就多写出了一个字,记刻工刻好后一检查,才发现多出一个字来,于是在一边加上三点,表示删除之意。到底是什么情况?不得而知。 第四,关于此碑志的笔法与结构特征。
网上见到有人写过一个临帖指导的文章,讲得很详细,但我个人认为多处有不妥之处,比如点的写法,讲了这种点那种点,两点三点四个点的写法等等,都抓的是个别现象,不是通性的东西,如果临帖不去找这个碑帖共性的东西,而只找个别的去分析,得不到真髓。
从结构上讲,此志的字方正微扁,这个很容易看出来,与隶书相去不远,但笔法上却没有一点隶书的东西,是由隶转楷过度很完美的作品。
结构上的第二点就是多内收外放,最典型的字就是“太”“春”这类带有长撇长捺的字。
从笔法上讲,有些笔画得格外注意一下。
(1)处于字中心的上方点,一般写得很粗壮,比如“帝”“字”“高”“宇”等字。
(2)横画不宜写得太倾斜,宜平。
(3)竖画起笔多平头,可以将笔管稍横倾斜,顺势“切”下。比如“水”定中间的竖钩起笔,“中”中的一竖等。
(4)长撇多兰叶撇,不宜越写越细,写到中部时反而宜加力,变得稍粗后再减力。如“人”字,“父”字,“原”字等等。
(5)捺画不太强调一波三折,很平直的伸出去,并且出锋很含蓄甚至不出锋,比如“人”“张”“水”等字。
(6)拆用翻法,不用转法,最好能翻出角来,先断开写,写完横再写一竖,最后再连贯着去写。
(7)钩画一般出锋并不锐,点到即止,甚至有些笔画的钩——尤其竖钩多写成垂露竖,只有钩的意思罢了。
至于说到此志中的异体字,错别字,不必多说,那时文字的规范化并不及现代,明显的是“式”字多写了一撇,有些字常常多写出一点,多写出一横,也是常见的。比如“牙”字右边作者多写了一点,有人分析说,是为了平衡,这一点加得多么多么好,我看纯胡扯,如果这样说,“式”字多了一撇又怎么解释?还有“墓”字的“土”的右边多写了一点,“堂”字多写了一横与一点,还是别说非为是,指鹿为马为好。
个人见识短浅,希望方家批评指正。 兄临帖认真,功夫深厚,自叹不如 {:1_248:} 回复 5# 渴望自由
快不要这样说,我们都是互相学习哦。{:1_248:} 十分精彩!向您学习!新年快乐!{:1_277:}{:1_277:}{:1_277:} 回复 7# 杨剑锋
杨兄新年快乐,新的一年中您有什么打算呢?
我觉得张黑女墓志快临不下去了,准备放一下了,还有一幅用小楷写的,再发完,之后临一临《荐季直表》,写一点苏字,换换口味了。
祝杨兄新年有成,多出好作品哦,让我们共同努力哦。 {:1_248:}{:1_248:} 很显然楼主是带着思想临帖的,总结、分析到位,学习了!
前几年,我也陆陆续续临了一段时间的张黑女,瞎胡临呗,用四张三尺毛边纸粘在一起临了一张,贴上来求教!
顺祝楼主新年快乐。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