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相斌 发表于 2011-12-24 14:00

中国书法院成立大会没能参加的书家还有很多,届时会有年展邀请实力派书法家参与,请关注!

静心堂主冉平 发表于 2011-12-27 20:44

好啊 家门口的盛事

徐波书法 发表于 2012-1-2 23:49

师者寻书行在道
维研义理浅复深
迎得梅雪飘香处
春意盎然是本根

雪松 发表于 2012-1-3 13:54

圆镜中的画是出自哪位大师之手?意境悠远,浓妆淡抹总相宜!

雪松 发表于 2012-1-3 14:02

师者寻书行在道
维研义理浅复深
迎得梅雪飘香处
春意盎然是本根
         妙极了!前两句与后两句各自意蕴紧密关联,感觉出求学者的精神追求和求知欲。不畏困苦、孜孜不倦的人,终会迎来他人生的绚丽华章!
      祝福一直追求文化艺术的朋友们龙年大吉!

程利书法 发表于 2012-1-22 16:33

何谓美育?美育最终目的是借助艺术形式的学习以实现自我净化。比如书法提倡骨力,谈清刚,遒韧,这样的美的渗透力,比任何说教和提倡都显得更有力量。因为它让一个人从精神深处去认识这种力量,潜移默化表现为行动:为人无媚态,为言不阿谀,为事不半途而废,能矢志不移,就是这种力量由内而外的显现,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力量的渗透对社会所起到的精神净化作用远胜于一切政治说教和艺术形式点缀,它可能不具有一台歌舞晚会所释放的汹涌澎湃狂热不息的激情,但它确是润物细无声的稳扎稳打,持之以恒。构建和谐社会,靠的不是一时的渲染和激情,而是一种对优秀价值观的肯定和这种价值观的持久感染力。

徐波书法 发表于 2012-1-27 11:40

书法作品的创作是是要有灵性的,同时也必须有勤奋的学习态度。古人云:“智莫大乎如人 。”在书法艺术创造意识中,“知书道,知书艺。”显得尤其重要,当代书家不少书法个性 处于低俗困境中,不知道书法艺术发展的核心,王新华却深知传统的书法经典如何去消化,如何去取舍并转化为自己书法创造中需要的书法理论。

徐波书法 发表于 2012-1-27 11:46

据悉,赵本山已被央视领导取消了参加央视龙年春晚演出的资格。这真是一个大快人心的好消息!

  赵本山是靠迎合人们的低级趣味起家的。具体而言,赵本山是靠在央视春晚中引导启发人们意淫肚脐以下部位而爆得大名并成为巨富的。鉴于央视春晚具有的无可比拟的得天独厚的巨大影响力,完全可以说,赵本山是引发中国近年来低俗文化泛滥的总导演和开风气者(不过并不能由此而追究赵本山的法律责任),这并非危言耸听。赵本山的小品除了使他和他的徒弟赚得锅满瓢满之外,除了能使人学会耍贫嘴及产生性联想外,对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的需要根本没起过多少正面的积极作用。喜新厌旧,粘花惹草,妻妾(面首)成群,出轨浪漫,本来就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些动物的本能人类必须要自我控制,否则人就还不能说是文明的人,这是一切风俗、礼仪、道德、法律、文学艺术等存在的理由。一个“艺术家”如果不仅不想法设法把人的这些动物欲望向社会规范和精神生活上引导,反而去为之推波助澜,那么他就是明目张胆的制黄贩黄;赵本山正是这样的人,必须全国共诛之,全国共讨之,为的是尽量降低他的坏影响。

苏莹 发表于 2012-6-6 22:49

2012中国“美画空间”首届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                      入展名家目录马炜龙 (桐乡)于雄略(桐乡)   计建清(桐乡)计林涛 (桐乡)王晓峰(桐乡)   王坚(台州)王强 (陕西)王洪权(黑龙江) 冯玥(陕西)冯才权 (广东)孙正馨(桐乡)   吕燮强(桐乡)朱文治 (平湖)刘国峰(河南)   师维(陕西)邱剑 (嘉兴)   李海永(河北)   李昭旻(桐乡)李多来(安徽)    李欣(西安)   沈伯鸿(桐乡)沈富荣 (桐乡)沈运闿(桐乡)   陈量(北京)陈泽雄(宁夏)陈长来(江苏)杨宇力(绍兴)   张坤炎(桐乡)   张立玲(西安)张兴(桐乡)   何   东(湖北)    杨建民(湖州)宋江安(陕西)   周明华 (桐乡)   周继中(安徽)周晓云(桐乡)   林双全(福建)    郑心(江苏)赵纯洁(河南)赵宏一(陕西)    赵文火(桐乡)胡继川(湖北)   胡强 (桐乡)    高延鸿(河北)郭鸿光(河南)   袁道厚 (桐乡)   梁骜(哈尔滨)章柏年(嘉兴)   章明 (桐乡)   盛欣夫(桐乡)    曹伟革(陕西)曹建平(桐乡)   傅林林 (桐乡)   傅延禄(金华)蒋彬宽(嘉善)   童 辉 (陕西)    薛敏灵(福建)(以姓氏笔划为序)

苏莹 发表于 2012-6-16 12:35

民间常说‘敬神如神在’,其实依我的理解,敬神只不过是敬自己的心,每个人心中都有天平,他做的每件事都受到自己良心的考问,自私者即邪魔胜了,有道者即是为人。世界上任何一种宗教,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人们活在不纠结的人生境界里,不受现时种种罪与罚的责问,但又无法用世俗的方法说服人们,于是就衍生于种种关于来生的景愿,让人们向往,用以劝世人遵行道义,不必在有生之年受到良心责怪的地步罢了。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大事记西安中国书法院成立暨迎新2012书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