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帖研究论著辑要
法帖研究论著(一)帖目
1.中国法帖全集
启功主编,共分十七册,,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3月。
2.鸣野山房帖目
一作《鸣野山房汇刻帖目》。清沈复粲编著。四卷。本书系作者自藏及所见法帖的编目。全书分元、亨、利、贞四集,元集9种,亨集15种,利集21种,贞集23种,共收历代丛帖68种。每种均注出子目,有些亦录入序跋。本书仅有传钞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均有收藏。
3.帖目稿
清杨守敬编著,一题黄愕编著。原十六卷,今存十一卷。全书共收历代法帖287种。有光绪五年(1879)稿本。
4.枫树山房集帖目
一作《集帖目》、 《惠秋韶帖目》。清惠兆壬编著。三卷。本书著录历代集帖166目录,其中75种列有子目,另附有董其昌帖目24种。本书稿本尚存,另有传钞本行世。
5.宋拓绛帖目
清王存善编著。一卷。清初孙承泽旧藏《绛帖》二十卷合装十册,后归梁清标,嘉庆初年又转入吴荣光之手,再归潘仕成,后又经伍崇曜质归王氏。有民国初年泉唐王氏排印本。
6. 法帖提要
张伯英著。七卷。本书原为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而作,收作者所见历代丛帖,单帖共512种,其中单帖一卷者约200种。本书仅有原稿本。
7.丛帖目
容庚编著。二十卷。前有1964年自序及1978年洗得霖序。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1年1月初版第一册,1981年6月初版第二册,1982年9月初版第3册,1986年9月初版第4册。
8.帖学举要
王壮弘著。一册。前有1985年5月作者前言,后附“历代单刻伪帖目”、“历代集帖目”。本书论及较著名的古丛帖单帖30种。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年1月初版。
9.法帖举要
郑裕孚编著。二卷,本书收录历代丛帖,不收单帖,按时代先后编次,上卷南唐至北宋,下卷南宋至清,共61种,各帖目下,录入前人有关论述,间加编者按语。所收各条,仅一部分列出子目。后附有宋文元所补的明、清汇帖刻者姓氏及宋、明单帖目录。有民国三十一年(1942)阳曲郑氏排印本。
10.广东丛帖叙录
冼玉清编著。一册。本书共收广东历代所刻丛帖20种,并记其刻者、年月,录其子目与序跋,有时附有编者评论。有1949年《广东文献丛书》本。
(二)论考
1.法帖通解
宋秦观著。一卷。有《百陵学山》本、 《丛书集成初编》本、《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
2.二王帖评释
宋许开编。一册。本书编者曾集诸帖中王羲之、王献之法书150帖汇为三卷,南宋开禧二年(1206)刻于清江,因称清江《二王帖》。原刻本不传,有明嘉靖丁未(1547)江阴汤世贤兼隐斋摹刻本。有雍正间(1723一1735)洋溢堂刊本、 《横山草堂丛书》第一集本。
3.石刻铺叙
宋曾宏父著。二卷。 《知不足斋丛书》本后有朱彝尊跋、康熙辛卯(1711)何焯跋、乾隆乙丑(1745)钱大昕跋。本书以叙述作者自集《凤墅帖》为主,间及石经和秘阁诸帖。版本有《知不足斋丛书》本、 《贷园丛书》本、古物同欣社印本、风雨楼《秘笈留真》本。
4.法帖谱系
宋曹士冕著。二卷。前有自序,书成于宋淳祐乙巳(1245)。本书通行有《百川学海》本、 《书学会编》本、《书苑》本。
5.闲者轩帖考
清孙承泽著。一卷。本书对三十八种古帖进行了考证,上起晋王羲之《兰亭序》帖,下至明文徵明《停云馆帖》,分别叙述其流传变化之迹,并加以评论。收入《知不足斋丛书》第四集、 《榆园丛刻》附《娱园丛刻》、 《风雨楼丛书》、《古今文艺丛书》第五集、 《丛书集成初编》艺术类。
6.古今法帖考
清王澍著。一卷。本书为作者《淳化秘阁法帖考正》附录二种之一,论述历代传刻《淳化阁帖》及各种汇帖中较著名者,均各详其源流本末。
7.淳化秘阁法帖源流考
清周行仁编。一卷。本书抄录《淳化阁帖》释文为正文,后附宋以来各家有关《阁帖》的考证、评论,是研究《阁帖》有用的参考资料。收入道光本《昭代丛书》癸集萃编。
8.天际乌云帖考
清翁方纲著。二卷。本书为作者专考传为苏轼所书《天际乌云帖》之作。本书有郑氏风雨楼刊本,又收入《美术丛书》初集第十辑,编者称据旧写本著录。
9.南村帖考
清程文荣著。四卷,本书收宋、元丛帖四十六种目录。有咸丰间(1851—1861)刊本、 《聚学轩丛书》本、 《续携李遗书》本、宣统间(1909—1911)印铸局铅字排印本(前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张廷济书札一通)。
10.帖考
林志钧著。一册。全书共收考订丛帖的论文二十五篇,附录三篇,共涉及历代丛帖二十七种。有1962年陈叔通校印本。
11.宋代帖学研究
水赉佑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8月。
12.晚清帖学研究
曹建著。本文为晚清帖学的专题研究,分为上下两篇。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三)释文
1.法帖释文
原题《历代帝王名臣法帖释文》。宋刘次庄著。十卷。后有元祐七年(1092)五月十九日自跋。本书作者于元祐四年(1089)以家藏《淳化阁帖》十卷摹刻上石,称为《戏鱼堂帖》,因此帖刻于临江,故又名《临江帖》。版本有《百川学海》本、《书学会编》本、《四库全书》本。
2,法帖释文考异
明顾从义撰。十卷。本书原刻本为作者手写上板。有明露香园刊本, 《四库全书》收入史部目录类。
3.校正淳化阁帖释文
清乾隆敕撰。十卷。乾隆三十四年(1769)从内府所藏《淳化阁帖》中,择出宋淳化四年(993)赐毕土安之初拓本,命内府诸臣校定刻石,次序一从旧刻,仅重新核定其标题之讹,改刊音释之误,又参取刘次庄、黄伯思、姜夔、施宿、顾从义、王澍诸家之说,复以《大观帖》、 《太清楼帖》互相参证,辨正精密。乾隆四十三年(1778),侍郎金简将其中案语释文录出,仍按原帖卷次分为十卷,以聚珍板印行,即为本书。本书除聚珍板本外,尚有福建覆刊本、吴省兰重刊本等。
4.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释文
清陈焯、梁诗正等编。十六卷。本书仿宋刘次庄《法帖释文》、明顾从义《法帖释文考异》为《淳化阁帖》释文考订之例,就清乾隆十五年(1750)梁诗正、蒋溥、汪由敦、稽璜等所编《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考辨其行草偏旁、印章名氏等,对研究《三希堂帖》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武英殿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鸿宝斋石印本。
5.风墅残帖释文
清姚衡、姚宴、钱大昕著。十卷。有姚氏咫进斋刊本。此外《贷园丛书》、 《丛书集成初编》所收仅李氏释文二卷。
6.淳化阁帖释文
清徐朝弼编。十卷。本书是《淳化阁帖》文字的集释。有嘉庆间(1796-1820)刊本。
7.十七帖述
清王弘撰著。一卷。有《檀几丛书》本。
(四)题跋
1.淳化阁帖跋
清沈兰先著。一卷。本书为考释《淳化阁帖》而作,虽过于简略,可为研究《淳化阁帖》的参考。收入道光本《昭代丛书》辛集别编。
2.滋蕙堂法帖题跋
清曾恒德著。一卷。作者精于赏鉴,本书收录其有关历代法帖的题跋,可为研究法帖的参考。有世楷堂刊本,并收入道光本《昭代丛书》丁集新编。
3.惜抱轩法帖题跋
清姚鼐著。三卷。本书是作者为古法书所作释文及题跋的汇编。本书收入作者《惜抱轩全集》中,有同治五年(1866)省心阁刊本、光绪二十三年(1907)上海校经山房刊本、民国三年(1914)上海会文堂书局石印本。此外附入《四部各要》所收《惜抱轩文集》后,题《法帖题跋》。
4.绛帖题跋
罗原觉著。一卷。本书以作者所得原孔氏旧藏宋拓《绛帖》七册为依据,加以考订校录,可以作为研究《绛帖》的参考材料。有民国十二年(1923)南海罗氏排印本。
书迹著录
(一)前代内府所藏
1.宣和书谱
宋徽宗赵佶敕撰。二十卷。书中记宋徽宗时内府所藏古人墨迹,以篆、隶、正、行、草、分书分类,将“历代诸帝王书”列于卷首,以下依次为卷二篆、隶书,卷三至卷六正书,卷七至卷十二行书,卷十三至卷十九草书,卷二十八分书附制诏诰命,各体书前均有叙论,再以善该体书家姓名为纲,各以时代先后为序,记宋人书法止于蔡京、蔡卞、米芾。书中所收各书家均附小传,后列其作品目录。主要版本有:元刊本(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七著录),明嘉靖庚子(1540)杨升庵刊本、《津逮秘书》本、 《学津讨源》本、 《四库全书》本。
2.思陵书画记
宋周密著。一卷。本书专记宋高宗时书画装裱格式,甚为详细。本书收入《说郛》(宛委山堂本)卷八十八, 《五朝小说(《五朝小说大观》)宋人百家小说》琐记家。
3.秘殿珠林
清乾隆九年(1744)敕撰。二十四卷。编集官员为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等。本书专收清内府所藏属于佛道内容的书画作品。每种再分上等、次等。本书无刻本,除《四库全书》本外,仅有一种钞本。
4.石渠宝笈
清乾隆十九年(1754)敕撰。四十四卷。纂辑官员为张照、梁诗正、励宗万、张若霭、庄有恭、裘日修、陈邦彦、观保、董邦达等。本书是继《秘殿珠林》之后为著录内府所藏书画而作。本书尚有《续编》、 《三编》,卷数未详,上虞罗氏印有《三编》目录三本。本书无刊本,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民国七年(1918)上海涵芬楼石印本。
5.石渠随笔
清阮元著。八卷。末有伍崇曜跋。本书为作者于乾隆辛亥(1791)时奉劝续编《石渠宝笈》时所记下的笔记。清咸丰四年(1854)伍崇曜刊入《粤雅堂丛书》第十五集。
6.西清札记
清胡敬著。四卷。前有自序。本书为作者于嘉庆乙亥(1815)奉命编纂《石渠宝笈三编》时仿阮元《石渠随笔》而作。本书为《胡氏书画考三种》之一,有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本及民国十三年(1924)上海中国书画保存会影嘉庆本。
7.盛京故宫书画录
清金梁编。七册。前有自序及徐世昌序。本书所录均为沈阳故宫翔凤阁一处所藏书画,共449件,作者于光绪二十四年(1908)著录。本书仅有一种铅印本,印行年代不详。
8,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
北京故宫古物陈列所编。十四卷,附三卷。前有龚心湛、王耒、何煜序。本书仅有铅印本刊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