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一碟——郑志刚短评王宏剑
王宏剑:直将油画作国画按:著名美术批评家郑志刚近日推出“中国书画名家短评”系列文章,篇幅不大,言简意赅,嚼之津津,迥异于时下艺术评论“注水”之风。开篇直指清华美院著名油画家王宏剑。
郑志刚
王宏剑是迥出俗流的中国油画家,他的根在河南。2004年,49岁,他去豫晋京,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他有出色的绘画才分,又有仰高钻深的黾勉精神,取得今日成就,可谓天不负人。
他1955年生于河南灵宝,198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86年入调河南省书画院任专业画家。所以得调画院,与其油画作品《奠基者》斩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有着直接关联。1984年的这届美展上,他与曹新林、谢冰毅共摘得两银一铜,真正为河南美术长了脸。此次获奖,可以说成了他们人生命运的转折点,三人因之先后职事画院,自兹驶入艺术创作的高速路。
王宏剑在全国美展中的骄人业绩令同道们惊羡:1989年,油画《春之祭》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并引起争论;1994年油画《冬之祭》获第八届全国美展最高奖——优秀作品展奖;1999年油画《阳关三叠》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实现了河南省在全国最高级别的美术大展中金牌零的突破;2004年,油画《孟良崮》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铜奖。
王宏剑的拿手好戏是乡土写实题材,苍凉、悲壮、凝重、雄深、凄寂、荒远等观感,溢满了他的画面,而在此之上却又纵横捭阖着雷霆万钧的诗意。读他的画,不得不怦然心动、如受重锤,如冷水浇脊,瞠视良久欲辩无言。
从《函谷关》、《神农架》、《佛光》、《黄河古驿》、《天下黄河》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每一幅画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经意之极的构思,绝无草率雷同之弊。尽管走的是西画古典主义路线,他却似乎要在画面上尽力张扬一种纯正的国画味道。无论标题,还是构图,无论题材,还是寓意,都好像要把深埋在底层父老血脉灵魂最深处的某种“苦涩与奋争”和盘掘出,而后含泪晾晒。读他的画,如观铅云压城、星垂大野,令人呼吸紧促,不得轻快愉悦。读他的画,分明又无时不在享受着一种深沉的诗意,如粗浑黄河潜流奔涌,如春夜风摇老树吱嘎呻吟,百脉通畅汩汩汤汤,层层叠叠的大美激荡在心间。
乡土情结于王宏剑而言,是终生饮不尽的一斝醇酒。他是真懂农民,真懂土地,真懂这个饱受磨难的恢宏民族的。他充分认同并无限沉溺于民族传统文化,直要把油画画成国画。我见过他的国画与书法作品,暗自钦服其孤诣与苦心。他在油画画面中所披露出来的写意水墨式想象力与中国古典文学素养,都使我不得不坚信,一个不容忽视的出色油画家,在我们眼前诞生了。 拜读。{:1_28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