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志飞 发表于 2011-8-31 07:28

这是本教程的:(说明了我写这本书的目的)

结尾
《兰亭序》虽然在唐以前就有拓本流传,但作为经典范本成为公众学习对象的历史则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所开创的。由于《兰亭》真迹的昙花一现,古代又没有照像印刷技术,遂使传本面貌千奇百怪,差异极大。像下真迹一等的唐人精摹本,不是一般人能有幸一睹其风采的,更不用说临摹了!我们看古代大家临《兰亭》似乎多为意临,原因就在这里,我们总不能要求古人拿着《定武兰亭》临出《冯摹兰亭》的风貌吧!所以,我们看问题必须了解古人所面临的书学条件,他们所用的书写工具的性能与书写习性等等的差异。不能片面地以神龙本为标准批评古人临摹的精准度,以至否认实临的重要性。并以此作为我们临不像的借口。
由于我们不了解书法临摹的几个要点,比如以王羲之为例,他精小楷、章草、行书、今草,而往往只学其一,或只习其一帖,这就割断了不同书体间书写技法的互补关系,使技法学习较为片面。由于多节临少通临,往往对其整体节奏缺乏充分地把握领会。由于不了解其笔毫材质的性能,多用羊毫临摹,以至讲笔笔中锋,对其基本笔法——侧锋取势全无体会。由于所临范本的印刷质量不高,遂误认为古人用笔多藏锋,每笔都逆锋起笔,于晋人笔势的转换连绵全无体会。不了解魏晋玄学的基本精神等等,遂使我们一退再退,以至于认为以我们现有的学书条件已不可能深入传统,不可能体会古人笔法之精髓,并创作出有古意的作品。遂弃而转向对形式构成,民间粗俗书风的探求学习,逐渐背离了书法的传统精神,而以所谓原创、个性形式、风格自*。但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直面古人真迹进行反思,我们就会发现,我们丧失了书法的真意,丧失了对其作定义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对传统书法的理解与古人的理解不相应。我们可以称我们写的字是书法,但往往与古人的书法完全是两回事。其实,古人能称得上是法书的作品在其所有书迹中所占的比重是极少的,能留传千古的也就是这些作品,可以说是精华中的精华。我们只有深入学习这些精华中之精华,体会古人人生艺术之至高境界,学习与之交流的语言,只有这样,我们的艺术人生才能与古人相鼓荡而至于天人之际。
本教程试图尽量还原王羲之及其时代的书法的人文环境材料背景,将《兰亭序》放回到他那个时代去进行极为细致地技法解析,破除迷信,切实了解晋人笔法真像。说明,只要工具相近,方法得当,对一切古代法帖都能进行较为精准地实临,体会其笔法内核。以此树立我们深入学习传统书法的信心。

翁志飞 发表于 2011-8-31 07:30

回复 11# 翁志飞


    印刷前草稿--

翁志飞 发表于 2011-8-31 07:30

回复 12# 翁志飞

翁志飞 发表于 2011-8-31 07:30

回复 13# 翁志飞

翁志飞 发表于 2011-8-31 07:31

回复 14# 翁志飞

翁志飞 发表于 2011-8-31 07:31

本帖最后由 翁志飞 于 2011-8-31 07:59 编辑

有意者请汇30元至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72信箱 翁志飞收 邮编:321004。收到后签名挂号寄出!谢谢!!!
另可供本人晋唐笔法学习班第6期高清视频,刻成DVD共4张,有意者请汇200元至浙江金华浙江师范大学72信箱 翁志飞收 邮编:321004。包快递!!!谢谢!!!
如果两样都要,请汇230元,包快递!!!请务必在汇款单上写上你的手机号码!!!

翁志飞 发表于 2011-8-31 07:32

视频的清晰度,可看:
http://images.56.com/flashApp/56.11.08.22.b.swf?vid=NjAzNjM2MTM&ref=www.dx-art.com

翁志飞 发表于 2011-8-31 07:34

此书也可通过当地新华书店博库网购:
http://detail.bookuu.com/2058553.html
或者直接联系福建美术出版社发行部服务热线:
0591-87620820

xuelizhao 发表于 2011-8-31 09:36

{:1_107:}{:1_43:}

移花接木 发表于 2011-8-31 10:03

学习了!{:1_59:}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翁志飞新著<行书技法宝典王羲之兰亭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