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陳書屋主人 发表于 2011-8-28 14:53

書法課該“加”,哪門課該“減”——有感於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


書法課該“加”,哪門課該“減”
作者:洪信良來源:錢江晚報



      8月26日,教育部下發了《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要求在小學三至六年級的課程中,每周安排一課時書法課,希望有條件開設書法課的地區,爭取在今年秋季開設書法課,尚不具備條件的地區,也要做好開課的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相關報道見今日A13版)
  電腦這一新型工具,無疑顛覆了很多人的交流方式與學習方式,對漢字書寫的衝擊尤為明顯。“提筆忘字”的越來越多,字寫得像“毛毛蟲”的越來越多,別說寫得如“紙上的音樂與舞蹈”了,往往連寫正確都成了一種奢望。“字如其人”的論斷也似乎在群體性的怠慢中失靈了。
  漢字又不僅僅是種交流工具,早在青銅時代,它就成了一種“有意味的形式”,具有“活生生的、流動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現力量的美”(李澤厚語)。正因如此,珍視漢字及其書法藝術,可說是在當今文化多元的世界中,中華文化實現費孝通先生所說的“文化自覺”的第一步。
  從這個角度來看,教育部的“意見”既是在書法“瀕危”的焦慮中對漠視母語文化行為的反撥,更是在“地球越來越小”的世界性的文化轉型期中,堅守自主地位的積極努力。常言道:“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讓小學生從具有審美功能的的書法入手,至少可以得到書寫正確與清楚的實用效果,何樂而不為?
  可讓人擔憂的是,這一捍衛母語尊嚴的舉措,很有可能陷入功利主義的教育泥潭中無法動彈。小學生的書包之重早已不是新聞,有一線教師說,他所在學校二年級孩子的課程已經有11門了,課程表幾年前就排不下了,該往哪裏加呢?事實上,早就有些省市把每周一節書法課的要求寫進文件,可這一“美育”教學既然與“分數”關係不大,不少學校既沒聘請專業的書法老師,也不實打實地開課,書法課往往成了語、數、英等“主課”刮分的地盤。
  也就是說,在未給小學教育動係統性的減法手術之前,諸如“活動課”“地方課程”“書法課”等課程,往往會成為“紙上”課程。哪怕是來自教育部的“意見”,也未必不會淪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空架子。就是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的“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又有幾個學校真正落到實處?
  “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對“正在消失的兒童”來說,顯得那麼奢侈。正像紀伯倫所說:“你唱歌的時候,饑餓的人用他的肚子來聽你。”當每天超負荷的作業逼得小學生們在作業本上做“草上飛”的時候,他們離“書法”很遠,他們離“成功法”很近。

半陳書屋主人 发表于 2011-8-28 14:53

書法課會不會成了“豆芽課”
作者:熊丙奇來源:新京報


      由于電腦、手機的廣泛使用,中小學生漢字書寫能力越來越差,針對這一情況,教育部要求中小學校每周安排一課時的書法課。
  中小學生書寫能力差,在筆者看來,還受另外兩大因素影響。一是中小學的作業量大,學生們為趕寫作業,不得不提高速度,導致書寫越來越潦草,越是高年級,由于升學臨近,這種趨勢越嚴重。我就遇到多位小學生,一二年級寫漢字一筆一畫,工工整整,而到了三四年級就龍飛鳳舞了,問他們及其父母的原因,都是要提高作業速度,就不能再講究,只要不寫錯、能識別就行。畢竟相對于書寫分,做題速度慢的損失更為巨大。
  二是沒有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漢字的審美情趣,在中小學的教育中,越來越淡化,而更多強調的是應試工具屬性。此次教育部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藝術等課程中,開展形式多樣的書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語文等相應課程中設置與書法有關的選修課程。可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和藝術課,哪一門不是豆芽課、副科,不被學校重視。在高中階段,還有多少學校開設選修課,大多數選修課早已被高考科目所霸佔。
  所以,按照目前的情形,筆者對每周上一書法課的效果,並不感到樂觀。這要麼成為新的“豆芽課”,要麼“臨時響應”做做樣子之後又恢復原樣。

半陳書屋主人 发表于 2011-8-28 14:54

中小學開書法課,“好課”要能上好
作者:李記來源:西安晚報



   根據教育部的通知,我國將在中小學校通過有關課程及活動開展書法教育。通知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中,要按照課程標準要求開展書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級的語文課程中,每周安排一課時的書法課。(8月27日《京華時報》)
  中小學生的確是應該學點書法,書法課也是廣被呼吁、備受期待的“好課”。每年的“兩會”上,都有代表委員提出“應該開設書法課”的議案提案。
  中小學生能否學得好書法,和中小學能否教得好書法有直接的因果關係。眼下開學在即,讓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在短短幾天內,便完成對書法教育的課程安排、教學管理、教師任職條件及資源配置等,無疑有難度。以專業的書法教師為例,也許那些“練過”硬筆書法和毛筆字的教師,能夠“趕鴨子上架”,但是,這種連基本的培訓都沒有的“臨時磨槍”,效用幾何呢?為何沒有提前安排,或者是設置教師培訓的過渡期呢?
  從報道中可知,按照教育部通知的要求,“普通高中在語文等相應課程中設置與書法有關的選修課程;中小學校還可在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中開展書法教育”。也就是說,目前階段的中小學書法課,是未作考試要求的非必修課——這邊,在開學之初,學校要為課程設置、師資培訓等焦頭爛額;那邊,真正意義上的書法教育,很可能因為不是“必修”、又未能科學合理安排,而在實際教學中被架空。
  前一階段,民國老課本隔著幾十年的時光,又被挖掘出來,實實在在地流行了一把。我們應該認識到的是,教材畢竟只是教育的載體和依托,教育模式、教育環境、教學過程等如果未能配套,不管多麼優秀的課本,其能起到的效用,也是有限的。
  對中小學書法教育而言,情況亦是如此:書法課是載體,讓載體的效用最大化發揮,“好課”上好,讓孩子們均能從中受益,考驗著教育主管部門“運籌帷幄”的能力。與此同時,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社會各界,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讓中小學生讀國學、讓中小學生練書法,藉此完成對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還需從根本上改變當前以升學為目的的教育教學現狀,將讀國學、練書法等教育,融入到對中小學生的健全人格、獨立精神現代教育理念當中,以培養出更多既能傳承傳統文化、又具有現代意識的合格公民。

陈碧甫 发表于 2011-9-2 21:48

书法是艺术,不是每个人非写不可的。如果一个都觉得过好了每一天,何必一定要写书法,要尊重人的选择。
应该说是中小加强一下写字和打字我倒觉得有必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書法課該“加”,哪門課該“減”——有感於教育部《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