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总务 发表于 2011-6-8 09:46

《涉事》第四辑——| 大| 家| 张荣庆 (高清晰版)

新文化书画杂志——《涉事》杂志第四辑出刊销售!
每册含快递费或邮局挂号费优惠价:50元。
http://www.shufa.org/bbs/thread-178469-1-1.html

《涉事》第四辑——| 大| 家|   张荣庆 (高清晰版)
张荣庆
别号退楼,一九三八年生,河北安国人。曾任中国书协三、四届理事、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教育委员会委员,中
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美术馆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工作室导师,清华
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退休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主任。
长期致力于中国古代书法史及书法研究,有《王羲之升平五年卒说献疑》、《王愔< 文字志> 考略》等著作多种,
书宗“二王”、以楷书行草见长。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书展,曾连获“全国第四届书展”、“全国第四
届中青年书展”、“全国第五届书展”大奖。一九八九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出版有《张荣庆书法作
品精选》、《中国美术馆名家系列——张荣庆卷》以及文集《退楼丛稿》等。

http://www.shufa.org/bbs/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论坛总务的微博

论坛总务 发表于 2011-6-8 09:48

学书小识
文/张荣庆

承蒙《中国书法》杂志同仁不弃,要刊发我的几件烂字,
责编吕书庆君还嘱我附上一段谈学书体会的文字。
说起来,不佞学书年头不短了。若讲学书理念,我是
一直坚持“入古”的,即立足于学古人,今人当中学古人
学得好的,我也学;所以,归根结底是入古。我把我的学
书历程,命之曰“入古之旅”。一路下来,不瞒朋友们说,
我整个是瞎玩,瞎琢磨,还像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到目前
为止,假如有朋友问我学书入门了没有?我还不敢拍着胸
脯作肯定的回答。写字这玩意儿,究竟是怎么回事,彻底
弄个明白,其实甚难。
昔孔门弟子子贡(名端沐赐)尝言:“贤者识其大者,
不贤者识其小者。”不佞浅陋,对于写字的认识,小之又小。
今姑妄言之,没有多大意思,恐怕要贻笑大方了。
近段时间以来, 中央号召人们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国家的发展,当然也包含个人的发展。欲求发展,就要不
断地进行调整,不断地朝好的正确的方向调整,即有效的
调整,科学的调整。写字亦如是。写字不能停步,须要不
休止地调整,方能求得长进。一般来讲,大路子(取径)
确定之后,重在取法上的调整和技能上的研精深化。古代
的大家们,都是因为善于不停地调整才成其为大家的。由
此观之,凡想寻求进步的朋友,大家都面临着一个不断调
整的课题。须要调整的地方人各异,大原则是要摸清自己
的情况,把握好自己,写得不错了,还能有办法写得更好。
尝闻有个别年轻朋友,拿了大奖或者当了某项大展的评委,
就趾高气扬,俨然作“大家”状,置“艺无止境”于脑后,
好事成了影响他们继续进步的包袱。我自己在1990 年前后
也曾连续蒙过三次奖,然而现在回头看那时的字,太差劲
了,这说明我后来的字是有长进的。我的办法虽不足为训,
但只要不停步,即便慢,亦颇感自慰。2008 年4 月,在中
国美术馆举办我的“入古之旅”书法展,展前赶活准备作品,
在小楷上竟又摸到一点似乎跟古人稍稍靠谱的感觉,真是
快意非常。所以我认为,树立戒骄戒躁不断调整的意识,
是很重要的。会调整的,跟不会调整多少年原地不动的,
或自以为已成大器毋须再求进取的,那情形是截然不同的。
纵观当今书坛创作,最活跃的力量,当属70 岁以下的
大批作者。这些年来,总的发展态势固然喜人,但就技法
的精能而言,我的看法是还远远赶不上古人。古人是率意
和精能俱到,我们则是率意有余,精能不足。
书写技能是书家的看家本领。
书法是一项技能要求非常高又非常细的活。
书写技能的锤炼,主要是规矩法度的锤炼和综合变通
能力的锤炼。
结字有法度,用笔有法度,用墨有法度,布局形式也
要有法度。四者都很重要,相对而言,结字和用笔更重要。
结字是一大关,必须高度重视,过好这一关。用笔乃是书
法中最核心的东西,其极端重要性,更不用说。总之,结字、
用笔、用墨乃至形式,均须法度精微,高度熟练,而且还
要善于灵活变通。变通,就是严守法度前提下的随机变化。
结字的变化,用笔的变化,用墨的变化,形式的变化,加
到一起,便是无穷无尽的变化。所以我认为,着力培养修
炼结字、用笔、用墨、形式上的综合变通能力,是非常重
要的。能力出办法,能力越强,办法越多。这是我近年来
所得的一点点认识,然而也只是认识而已,手下功夫还不行。
说到功夫,按传统古人的办法,除了字内功夫——书
写技能的修炼之外,还特别注重字外功夫,即学识修养的
增进。要想把字写好——技术含金量高,艺术品位高,这
两样功夫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一样也少不得的。我平
时爱看书抄书,比写字用的时间多得多。久而久之,潜移
默化,我觉得对我写字补益甚多。据我所知,有些年轻朋
友成天拼命练字,固然很好;可是不大留心下字外功夫。
这就好比走路,一条腿走路跟两条腿走路,那效果能一样
吗?
年前,“中国书法”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向
联合国申报取得成功,是一件非常鼓舞人心的大事。“申遗”
的目的,一是保护,二是弘扬。保护和弘扬,主要是靠我
们一代一代书人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对于传统书法中一
切好东西,要老老实实地继承和发扬光大,而不是破坏和
消解。要通过我们的身体力行,保持和维护中国传统书法
的纯洁和延续。古老而长青的中国书法艺术,任何时候不
能也不会使其变质断线,这就需要我们代代书人的薪火传
承,传承当中必有发展。所以,这不仅是一个切合学书实
践的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历史使命问题。
2010 年2 月7 日
结稿于香堂山居

论坛总务 发表于 2011-6-8 09:50

《涉事》第四辑——| 大| 家|   张荣庆 (高清晰版)

论坛总务 发表于 2011-6-8 09:50

《涉事》第四辑——| 大| 家|   张荣庆 (高清晰版)

论坛总务 发表于 2011-6-8 09:51

《涉事》第四辑——| 大| 家|   张荣庆 (高清晰版)

论坛总务 发表于 2011-6-8 09:51

《涉事》第四辑——| 大| 家|   张荣庆 (高清晰版)

王品墨 发表于 2011-6-8 23:41

{:1_107:}{:1_107:}

王玮ww 发表于 2011-6-9 07:04

{:1_43:}{:1_43:}

韩湘子 发表于 2011-6-9 08:34

精彩!http://www.zgysj.cn/

xuelizhao 发表于 2011-6-13 21:37

{:1_43:}{:1_43:}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涉事》第四辑——| 大| 家| 张荣庆 (高清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