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略谈笔肚对笔性的影响
略谈笔肚对笔性的影响写字,制笔之人,多重笔毛质量,笔头长度,粗细,弹性等,对笔头形状略有忽视,窃以为笔形,主要是笔肚对毛笔性能有巨大的影响。
笔肚形状有三:1,鼓,2,平,3,细腰。
细腰呈葫芦状,据说是用山兔毛所制,因腰力不佳,后世用者乏人。
笔肚鼓者容易表现提按,一般适合表现楷书,小生楷书最喜“贡品玉兰”,其特别之处是笔柱有二:较长的心柱和较粗的副柱,外以较长披毛,笔发开,笔腹较粗,有明显的细长尖。既可表现很细腻的如楮字,也可表现痛快的颜体。
笔肚不鼓者适合表现“纯线条”性的字体,如篆隶,草书,其要求心柱很长,加键亦很重要,否则软而无力。林散之“笔头发白光,尖下稍黄,中部不涨者最好用”,应指此类羊毫。
由此得出结论:笔胜涨者,适合表现“块面,线条”型字体,如楷书,行草书,标准隶书等;笔肚不涨者适合表现“纯线条”型字体,如篆书,摩崖隶书,草书等。
小生不懂制笔,以上想法只是个人用笔陋见.
[讨论]略谈笔肚对笔性的影响
了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