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黑白——吴又华书画进京展暨《书法万象》首发
守住黑白——吴又华书画进京展暨《书法万象》首发日前,由中国艺术创作院、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吴又华书画进京展暨《书法万象》首发式在中国艺术创作院举行。此次展出的30余幅作品均为吴又华近年来围绕“守住黑白”这一主题精心创作的传统书法与焦墨山水。原中国书协副主席、现中国书协顾问陈永正和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研究部主任兼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恒二位先生为展览题写了展标。展前,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传席,北京师范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梁玖,北京大学研究员刘墨,中国国家画院梅墨生等人对本次活动的举办分别表示祝贺。中国艺术创作院院长严学章主持了活动仪式并讲话。中国艺术创作院常务副院长王天一致开幕词。《中国书法》杂志责编、著名书画篆刻家洪亮,首届中国书画飞龙奖颁奖典礼总策划王磊为活动揭幕。中国艺术创作院副院长刘德功代表主办单位接受作者赠书。中国艺术创作院副院长杨留义对《书法万象》进行了综述评价。《中国艺术》杂志总编辑彭一超,人民美术网主编李德哲,河北省国画院荣誉院长王玉河等书画界人士参加了活动仪式并分别发言,大家从不同侧面肯定了吴又华在书画创作和理论研究两方面齐头并进所取得的成绩。《中国书法》杂志副主编朱培尔,中国书协《书法通讯报》负责人吴川淮于活动开幕前观摩了展览。
吴又华,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创作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等职。著有《中国书法二十年》等多部理论书籍,2010年6月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其《书法万象》一书。 吴又华著作《书法万象》综述
(中国艺术创作院副院长杨留义)
全著分篇明晰,虽然只有看似简单的上、中、下三个篇章,但却包涵了书法作为艺术的方方面面。同时,从著作的成型看,我们看到了作为书法家、画家、书法评论家的吴又华先生对书法艺术的种种思考。
首先,上篇“由史而来”,从“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书法的发展”发端,畅谈了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一些不足,并且针对性地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和设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篇还从多个层面重点谈了吴又华先生过往十多年都在一直坚持倡导和研究的新文人书法,由此可见,吴又华先生对书法史尤其是对发生在当下的书法历史勇于作出自己的思考和批判。
中篇是“书法万象”,虽说只是收入了吴又华过往的20多篇文章,但内容的涉及还是比较全面的。大致涵盖了与书法艺术相关的创作、美学、展览、批评、学科建设、现状及未来等等多方面的思考。有些谈得比较宽泛,有的却谈得很深刻,甚至有很多一针见血的说道。也许,这些闪烁着吴又华先生智慧的语言会给当下书坛的健康持续发展能够带去一些有益的启示。
下篇名为“青眼有嘉”,文章的作者都是一些当下书坛比较活跃的理论家,他们所谈的,多是以吴又华先生长期以来为人为艺的内容;有说吴又华人格修养和学识智慧的,有针对吴又华某一部著作的评论,其中,特别是对吴又华先生的代表著作《中国书法二十年》的肯定说教占了较大篇幅。由此,我们或者可以肯定指出,作为书法家、画家和书法评论家,吴又华先生是有较高学术研究水平和专业修养的,同时,或者还该肯定指出,吴又华先生是一位充满智慧和敏锐学术眼光的艺术家。
总而言之,《书法万象》虽说是一部文集,并且还有其它作者的文章收入其中,但从著作的总体编排和学术构思上去考量,显然值得肯定一句:即《书法万象》是一部能够让我们较为立体地认识吴又华先生为艺为人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的书法论著。
(时间:2011年5月14日) 本帖最后由 吴荣标 于 2011-5-27 11:19 编辑
吴又华书画进京展前言
吴又华先生将岭南画界温煦的和风带到了首都,以文会友,以画会友,是一次很好的南北方文化交流的机会。
20世纪,岭南画派、海上画派与京津画派鼎足而三,共同创造了中国画坛的繁盛景象,以二高一陈为旗帜的岭南画派所倡导的革新精神和融汇中外古今的折中主张在当代美术史上熠熠生辉。近些年来,人们有机会见到广东中国画界几代画家的创新之作,留下了先生不息的印象,也从他们的创作经验中获得了不少教益。
又华先生兼长书法、绘画,异常勤奋,深于思考,勤于著述,广泛涉猎古今书画理论,对当代书画艺术发展有自己的见解,他生活在文化底蕴深厚的番禺地区,兼得岭南山川之助,形成自己的艺术面貌,并在孜孜求索中与时更新,在他前面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次他到北京,与首都画界同道交流、对话,知己之间坦诚交换意见,相互切磋、借鉴,对彼此日后的发展必将大有裨益。
又华先生一定会不虚此行。
李 松
2011.5于北京安外
(李松系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原《美术》《中国美术》主编)
吴又华书画进京展暨《书法万象》首发 吴又华:感谢在座各位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的书画展和著作首发,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吴又华书画进京交流展暨《书法万象》首发式座谈纪要
活动主持:
严学章(中国艺术创作院院长)
参加人员:
朱培尔(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中国书法》副主编)
洪 亮(《中国书法》责任编辑)
王天一(中国艺术创作院常务副院长)
杨留义(中国艺术创作院副院长、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秘书长)
刘德功(中国艺术创作院副院长)
王玉河(河北省国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王 磊(首届中国书画飞龙奖颁奖典礼组委会副主任)
梁 玖(北京师范大学传媒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川淮(中国书协《书法家通讯》负责人)
彭一超(《中国艺术》总编辑)
李德哲(《人民美术网》艺术总监)
张国辉(民革中央画院副秘书长)
黄 露(《诗词丛刊》杂志社社长、华夏翰林文化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
钱青霞(中国孔子国际书画研究院院长)
吴又华(展览作者)
活动内容:
1)王天一先生代表中国艺术创作院致活动开幕词
2)杨留义先生代表中国艺术创作院对吴又华著作《书法万象》进行介绍
3)洪亮、王磊二位先生为《书法万象》首发式揭幕
4)吴又华先生向中国艺术创作院赠书,刘德功先生代表中国艺术创作院接收
5)严学章先生介绍与吴又华的相识、相交、相知过程,其中说到吴又华的这次进京活动称得上是“五子登科”。
首先,说他是“孝子”,因为吴又华先生这次来北京不仅仅是办书画展,同时他还带上年迈的父母到北京来游玩,让从来没有到过北京的母亲大人通过这次行走感受一下祖国首都的气息。
第二,说他是“学子”,因为吴又华先生在过去十多年,除了我们大家经常在报刊上可以看到他发表的文章以外,还长期坚持写字画画,今天,摆在我们大家面前的书画作品可以说明,吴又华先生不仅非常地勤奋和努力,同时也是具有较高的书画创作水平的。
第三,说他是“游子”,因为据我所知,吴又华先生一直以来都喜欢广交师友和开阔眼界,为提高他的书画创作和理论研究而经常在全国各地走动,对此,我个人认为,吴又华的这种“游学”精神是很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
第四,说他是“傻子”,因为吴又华先生长年居住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广州,但他没有去做老板赚钱过富足的日子,相反,他却选择了书画作为最大的事业,这不仅意味着需要付出艰辛,同时也意味着必须耐得住寂寞和守得住清苦。
第五,说他是“棋子”,这是站在我们院里工作开展方面说的,因为从中国艺术创作院成立之初,吴又华先生就担任着学术委员会的副主任,过去几年,他到处游走和举办个人书画展览,始终没有把我们院这个招牌挂在嘴边,由此,中国艺术创作院从创建发展到今天能够得到社会以及同行们的较高认可,应该说与“吴又华是棋子”关系很大。
6)自由发言
洪亮:首先感谢艺术创作院,接着,因为我们杂志的主编李刚田先生今天有别的事情未能到场,他委托我代表《中国书法》杂志社对吴又华先生的这次书画进京展和著作首发表示祝贺。同时,今天作为朋友来参加展览活动,对本次活动表示祝贺,这种雅集式的活动非常亲切;到来之后,看到了大家是一些有专业水平、专业能力、理论著作的人才,而不是一些戴着头衔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很高兴。感受吴又华首行是他的做人,从中国文化和书法去思考问题,从文化大背景中去审视、思考文化和书画艺术,把握时代主流,达到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有独立的审美追求,这些都是来源于吴又华传统文化的正视和把握住了传统书画的正脉,使我们看到了传统的经典,让传统经典现代化。所以说,我认为吴又华今天的书画创作路子很正,他已经把个人的情感和真性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了。
彭一超:很高兴参加吴又华先生的书画进京交流展和《书法万象》首发式,并且表示祝贺。要我说,吴又华先生首先是一位复合型的人才,说是复合型的,因为又华先生既是书画家,又是理论家;书法写得很正统,很有古代文人的气息,特别是行草书创作;山水画构图饱满,气韵生动;所著文章涉及到了许多重大书法活动的评论,能够切中时癖。第二,又华先生是一位“金字塔”型的人才,今天,书法家比画家多,画家又比理论家多,理论家又比评论家多;可又华先生既是书法家,又是画家,还是理论家,更加是评论家,所以说他是一位站在金字塔尖的人才。第三,看一看又华先生的艺术简介,就知道他是一个自学成才的人才,因为文字里面讲述得很清楚,又华没有什么背景,也没有在某某著名学府就读过,但其著作的成绩足以说明一切。最后,衷心祝贺又华先生有更好地发展。
刘德功:有幸参加今天的活动,感到很高兴。今年三月份与吴又华见过一面,当时只感受他在理论研究方面非常突出。从这次展出的作品中,感受更加全面一些,又华先生是一位真性情的人,看到其作品随意性很强,不做作,是真情流露,作品从传统中找自己的东西,用笔讲究,让人感到很轻松。得到启示,学习了不少东西,一个理论家能写字也能画画,说明书法家和画家有“书外功”、“画外功”非常重要。著作里能够直言,很直率,值得画界朋友学习,文章里文辞很犀利,作品里笔墨很美,值得借鉴。
王玉河:真诚是真正的老师,时间是最好的朋友。看吴又华的作品,用心造境,焦墨也融合了一些水墨,值得尝试。
黄露:非常高兴,与又华亦师亦友,一路走来,多得朋友的帮助,作为编辑,有幸是又华《书法万象》的第一读者。又华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发展,跟其为人、性格,融合了社会各方面,跟其对社会的热心是分不开的。
钱青霞:今天参加活动,感受到了吴又华老师为人的真诚和作品中对自然的热情。
王磊:参加书画展很荣幸,从著作的中篇感受到了很多观点。
杨留义:从书法的造型、结构、构图、用笔感受到又华先生所走的路子正、功底深;画中,不管是石涛、黄秋园都好,都是踏踏实实的,画得很老到、灵活,一笔一划老老实实地画,从书画感受到又华先生前途很大。
梁玖:我是画画和教书的,同又华交往有十五六年了,据我所知,又华很勤奋,虽然不在专业的岗位上,但一路走来都坚持书画创作和文艺理论的学习研究,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看又华今天展览的作品,感觉具有浓重的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艺术韵味,无论是他的焦墨实现形态的山水画作品,还是行草书作品呈看就是中国艺术味道的东西,不是那种为了求新而不着边际地野涂,相反,在作品里面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现象,即守其味而又有其味是难得的。正因如此,我认为又华的书画创作有很多地方值得大家去思考和学习。
吴川淮:又华兄书画皆通,变法其中。书法有浓郁的文人气象,审美中和,不暴烈,不造势,随情即写,犹见其人。绘画则寄情山水,应化自然,将自己的学养蕴藉于无形。
严学章:真正的交流是真心交流,而不是面上交流。一直以来,又华的书画文章大多是直面当代,特别是当下,其影响最大的著作《中国书法二十年》,敢于说真话,非常难得,有批评家的眼光和立场。创作上直面传统,路子很正,走的一经典和守护传统,其作品《守住黑白》可以说是本次活动的前言,是对其书画创作审美追求的最好解释。
吴又华:感谢在座各位百忙之中来参加我的书画展和著作首发,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代吴又华先生谢谢大家的关注!!!{:1_12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