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刚 发表于 2005-3-19 14:20

[推荐]书画印小常识

LBHIDDENLBHIDDEN 元佑脚
  指黄庭坚的书法。黄系宋元佑年间著名书家,故有此称。宋陈师道《后山诗注·徐仙书》诗:“肯学黄家元佑脚,信知人厄非天穷。”自注:“徐清,蓬莱女官。清诗效谢体,书效山谷,妍妙可喜。”元方回《桐江续集·跋吴初邻山谷临风笛真迹》诗:“细认黄家元佑脚,似人殊喜见他乡。”
书丹
  古代刻碑,先以朱笔书于碑石,然后再行镌刻,故名。《后汉书·蔡邕传》云:熹平四年“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后称书写碑志等为“书丹”。
宋四家
  宋代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或谓“蔡”指蔡京。然亦有称蔡襄、薛绍彭、黄庭坚、米芾为“宋四家”。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体变第四》云:“宋称四家,君谟安劲,绍彭和静,黄、米复出,意态更新,而偏斜拖沓,宋亦遂亡。南宋宗四家,笔办则稍弱矣。”
垛叠
  指不用勾勒,直接用墨(或色)点簇、浓淡自然堆积复叠的画法,堂用于写意花鸟画中,在技法上和“工笔”相对。垛叠法色和色、色和墨湿时任其自然融合,墨彩鲜活能取得生动的效果。另外,“垛叠”还是画笔枝技法术语,“从外画入谓之垛叠。”
嵌色点
  传统的一种点苔法。青绿、金碧山水或重彩花鸟画中点苔常用之。画时先作墨点,然后在墨点中嵌点石青、石绿等色,留出四周墨痕,也称“嵌宝点”。
渴苔点
  “渴苔”是指石上生的苔草,点时笔中含墨较少,笔触干渴,一笔落定,要使落点四面有毛茸感,不得拖擦。有两种点法:一是浓皴山石,淡墨作“渴苔点”;一是淡皴山石,浓墨作“渴苔点”。元代王蒙用此法较多。
画梅四贵
  指画梅要注意做到和避免的四个方面。即“贵稀不贵繁,贵瘦不贵肥,贵老不贵嫩,贵含不贵开”。“
稀”、“繁”指花群,“瘦”、“肥”指梅枝,“老”、“嫩”指梅干,“含”、“开”指花朵。

冯志刚 发表于 2005-3-19 14:21

[推荐]书画印小常识

LBHIDDENLBHIDDEN扒丝
  抽纱工种抽绣的一种。作法是不抽去纱线,而是间隔几根纱收绕一针,使其显出网状的细小孔眼。山东烟台地区称扒丝为叫“扣眼”。烟台的扣眼台布,用棉线在布料上“拉”出细密的洞眼,好像在筛地上衬托着主花,有虚有实,虚实分明,手工精致,在国际上被誉为“花边之冠”。
迸跳
  “迸”和“跳”本是喷射跳动的意思。引伸到中国画用笔上,泛指由内向外(实际指由下往上)带“跳跃式”的笔道,称之谓“迸跳”。如画竹干节枝叶,梢头细劲轻灵,行笔宜疾速而不迟缓,务求笔意贯穿,
故常运用“迸跳”技法。元代《李息斋竹谱》称画竹枝“从里画出谓之迸跳”。
花套袜
  现代袜类名称,是纱线袜中花色品种最多的短统袜。穿着对象,有男花套袜和女花套袜之分;袜口类型,有罗口(包括单、双罗口和翻口)和橡口两类;花型组织,有横条花、罗纹花、对称三角花、单花板、双花板、吊线、方格、刚眼以及印花、绣花等多种,花型变化较繁复。
广储司
  清内务府所属机构。康熙十六年(1677)由御用监改置。下设银、皮、瓷、缎、衣、茶六库,掌其出纳。银库储金银,皮库储皮革、昵绒、象牙、犀角等,瓷库储瓷器及铜、锡器皿,缎库储缎、纱、绸、绫、绢
、布等,衣库储朝服、便衣及八旗兵丁盔甲等,茶库储茶叶、人碜、香、纸、颜料、绒线等。六库之下设有银作、铜作、染作、衣作、绣作、花作、皮作、帽房、针线房,分别承做各项物品。广储司每年由内务府大臣一人轮值管理,本司设总管六库郎中及六库郎中、中外郎、司库、司匠、副司库、库使等员。
介休窑
  古代瓷窑。窑址在山西介休洪山镇。亦称“洪山窑”。创烧于宋初,历金、元、明、清数代,烧瓷历史
达千年之久,为北方瓷窑所少见。宋代烧瓷品种较丰富,除白釉瓷外,还有黑釉和白釉釉下褐彩瓷等。装饰技法有印花、划花、剔花、釉下彩绘和镂雕等。白釉印花大都受定窑影响,纹饰布局完整,线条清晰,但不讲求均衡对称。褐釉盘、碗、洗等器物也大量运用印花装饰,盘洗器饰以婴戏荡船纹,为介休窑独出。介休窑还受磁州窑影响,烧制白釉划花、剔花、釉下黑彩划花、釉下褐彩器和白釉釉下褐彩器等。另有一种白地红花器,色彩异常美丽,为介休窑绝精之作。

冯志刚 发表于 2005-3-19 14:22

[推荐]书画印小常识

LBHIDDENLBHIDDEN
阴阳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夷水》:“夷水自沙渠县入,……东径难留城南;城即山也,……西面上里余,得石穴。把火行百余步,二大石迹,并立穴中,相去一丈,俗名阴阳石。阴石常湿,阴石常燥。每水旱而不调,居民……往入穴中,旱则鞭阴石,应时雨;多雨则鞭阳石,俄而天晴。……又有盐石,即阳石也,……
疑即廪君所射盐神处也。”
橐驼纽
  古印纽名。印章的鼻雕成橐驼形,故名。应劭《汉竹仪》载:诸侯王,黄金玺,橐驼纽。魏晋时,官印亦有驼纽。
飞衬
  装裱旧书画技法之一。揭裱书画必用“飞衬”,飞衬的方法即在衬边寸,四围要空去一些,也称“出座”。出座空处,越细越好,有的空一、二分,也有仅空一线的。这样裁镶,在用浆时,可以无伤画心。古旧书画若有残缺时,可用陈墨略加接笔,其名为“全”。接笔必须艺术高妙,才可全得毫发无憾。
二色式装裱
  中国画装裱体式之一种。正面由圈档、天地头和惊燕组成。圈档颜色随画心颜色配制,天地头一般用青色,惊燕颜色与圈档颜色相同。
骨法用笔
  一、中国画技法术语。指国画钩线、点戳,用笔应有动物的“骨力”,以比拟用笔的功力。《笔阵图》:“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渭之墨豬;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二、中国古代品评人物画的标准之一。《古画品录》所举“六法”将“骨法用笔”列为第二。
卢山
  在山东诸城县南三十里,本名故山。《水经注》久台水出琅邪横县用语山,山在东武县故城东南,世谓之卢山。苏轼《超然台》记其东则卢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在四川卢山县西北九里。《元和志》县以此名。
斑文填漆
  即“彰髹”。因引起料不同,填色不同,磨平后出现的斑纹也不同,故名“斑文填漆”。斑文种类很多。有“叠云斑、豆斑、栗斑、蓓蕾斑、晕眼斑、花点斑、秾花斑、青苔斑、雨点斑、K斑、彪斑、玳瑁斑、犀花斑、龟鳞斑、雉尾斑、绉榖纹、石绺纹”等等。参阅《髹饰录》坤集·填嵌第七。
苍佩室墨
  清代名墨。安徽休宁胡开文所制贡品墨。同“铭园图”墨与“棉花图”墨等都是胡氏精品。“铭园图”是按照铭园64座亭台楼阁设计雕刻而成的,图样之精美,工艺之细致,堪与明清两代最佳墨模相匹敌。

冯志刚 发表于 2005-3-19 14:23

[推荐]书画印小常识

LBHIDDENLBHIDDEN
印石小知识(田黄)
  田坑石中最著名、最贵重的品种,数量稀少,素有“石中之王”之称。质细密坚实,温润凝腻。透明度高,石之表面大多包有一层灰黑之皮(俗称“乌鸦皮”)。色橘黄最佳,结晶呈萝卜丝状或橘瓤纹状,价倍黄金;其次是金黄、桂花黄、熟栗黄。传说隆冬季节,印泥冻结,田黄盖之,印泥即解,实非。但由此可知田黄质地温润的情况。
雕补花
  抽纱工种的一种。是在贴补的花样中衬以纸型,使图案更为平整,制作较省工。一般贴补在麻布等底料
上,做成盘垫之类,是北京地区的一种传统产品,由于工轻料粗,故被视为“粗工”。此外,还有一种“棉补花”,是在贴布内衬以棉花,使图案凸起如浮雕状。这两种粗工产品的不足之处是,前者因衬纸,经不起洗浆;后者因衬有棉花,洗浆时含水太多,不易干,干后也不平整。
八面受敌
  砚名。何蓖《春渚纪闻》卷九:“水曹赵竦、子立……其所用砚,……上下界为八砚。云:性懒涤砚,又不奈宿墨滞笔。日用一砚,八日而周,始一濯之,则常用新砚矣;故名日‘八面受敌’云。”
馆阁
  宋沿唐制,置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三馆,又置秘阁、龙图、天章等阁,分掌图书经籍和编修国史等,通称馆阁。明、清并宋馆阁职掌于翰林院,故通称翰林院为馆阁。馆阁中人作文,文体、书体皆尚典重工整,俗称馆阁体。
蛾翠
  形容美女之眉。李贺《恼公》诗;“含水弯蛾翠,登楼选马鬃。”温庭筠《春洲曲》:“韶光染色如蛾翠,绿湿红鲜水容媚。”
淡彩
  其特点是浅淡明快。多在水墨写意画中使用。其作法是在勾勒皴染的墨稿上敷上一层浅淡的色彩。元代画家黄公望创立的浅绛山水采用的就是“淡彩”的手法。
象生瓷
  塑造人物、动物、花卉、果品的雕塑瓷,叫做象生瓷。明清之际,江苏宜兴制作的象生紫砂器,颇有称誉。乾隆时,景德镇的制瓷工人开始用瓷土制造胡桃、莲子、茨菇、石榴、风菱、雪藕、红枣和螃蟹、海螺等,制作精细,形象生动,艺术价值很高。清末寂园叟在《陶雅》中提到象生瓷时说:"像生器皿,色目非一,人物鸟兽,指不胜屈。"
卷轴
  是中国画裱画最常见的体式,以装有“轴杆”得名。一般一幅作品裱为一轴,也有多幅作品裱为一轴的。国画的计量单位“轴”,即由此而来。卷轴有直幅和横幅之分。立轴、吊屏、中堂为直幅,横披、手卷为横幅。

冯志刚 发表于 2005-3-19 14:23

[推荐]书画印小常识

LBHIDDENLBHIDDEN
顶烟
  也叫“上烟”或“头烟”。制墨的烟炱,无论松烟、油烟、漆烟,都是用窑烧成的。烟炱距离火最远,在窑的四边或顶上的叫“顶烟”,属上品,是最好的醇烟。
柏树法
  中国画技法名。古柏勾线用墨偏干,树皮树干如麻丝弯缠斜抱,疤节垒垒,或豁腹札形,或秃顶鸱喙,或如蜿虫纽结,夭矫似龙,或加藤萝牵挂,苔藓斑驳。根畔不宜多草,如画折枝;叶多用攒点法,直笔抒写
,五、六笔为一丛,丛聚如黛。继以淡墨分凹凸皴染枝干,再染叶,最后略施色即成。
点垛
  中国画技法名。写意花卉技法之一,亦称“点簇”。其法不用钩勒,而以笔尖蘸墨或颜色,笔毫落纸铺开,一笔之中分出浓淡;或笔腹先蘸甲色,笔尖再蘸乙色,则点垛出来具有甲、乙的混合色。主要用以表现花的瓣和叶,及小草、昆虫等。亦称“点染”。
九叠篆
  刻印用的篆字别体折叠均匀,填满印面。折叠多少,根据字的笔划繁简而定,有多至十叠以上者。九为数之终,所谓“九叠”,只是形容其折叠之多。九叠文官印,都作朱文,盛行于宋、元。
金碧山水
  以中国画颜料中的泥金、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比“青绿山水”多泥金一色。泥金一般用于钩染山廓、石纹、坡脚、沙嘴、彩霞,以及宫室、楼阁等建筑物。工艺绘画中多见。
青绿山水法
  中国画技法名。宜表现色泽艳丽的丘壑林泉之类。先以浓淡墨色勾出山石、林木、泉流等轮廊层次。树叶多为夹叶,也可点叶。行笔宜有虚实,山石要有凹凸块面。继以淡赭石染山石打底;磨细石绿调轻胶软笔轻染,稍干,用草绿分阴阳皴擦丘壑;再以重汁绿轻染棱角背向,使之苍润华滋。待干,复以石绿、石青重点加染,多为上重下轻逐层积旋。待干,再轻罩染石绿,使之和谐。树木、楼阁等按类似色同时渲染。最后以梢浓石青、石绿(重点地方或用墨)点染。用笔宜活忌板。若青绿染色过重或火气,可用绿调赭成茶绿润和。加泥金勾勒山棱树廓,叫“金碧山水”。
蜜玺
  古时以蜂蜡制成的印章,用以殉葬,亦明器之类。郝懿行《晋宋书故·蜜章》:“晋武帝泰始四年(268),文明王皇后崩,将合葬,开崇阳陵,使太尉司马望奉祭,进皇帝蜜玺绶于便房神坐。”
博古扇
  古纨扇之一种。《杖扇新录》载:阮文达公,好古成癖,所收戟头、笔洗、甎泉布之类,不下数百种,常配合扇形,拓以制扁,时人称为“阮氏扇”,亦名“博古扇”。是一种以古器拓本为纹饰,所制之纨扁。

冯志刚 发表于 2005-3-19 14:24

[推荐]书画印小常识

LBHIDDENLBHIDDEN
京裱
  我国裱画的主要派别之一。流行于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地区。装饰上一般趋向于高贵华丽,质地厚重,锦锻作边,常用多色绫,外饰惊燕,以浓装为特色。用料精良,裱工讲究,自成一家。讲求防燥、防裂。
昌化石    雕刻工艺品用材。叶蜡石的一种。因产于浙江昌化(今临安县西武隆)而得名。有红、黄、褐色,以灰白色居多,是常用的制印材料。质略透明,如热藕粉者,名“昌化冻”;有鲜红斑块象鸡血所凝结者,称“鸡血石”,一般含有杂质;有大虫量红斑而纯净者极其贵重,为制印章的上品。
白描
  指以墨线勾勒表现物象、不着颜色的方法,也泛指略施淡墨渲染的线描画格。白描多指人物和花卉画,它源于古代“白画”。一般运用同一墨色不同类型的长短、粗细、轻重、转折等线条来表现物象,体现不同对象的质感、质量和动势的变化。艺术效果简洁、明快,是一种独立的绘画样式。
双勾
  指表现物象用上下或左右两条线来勾成轮廓的画法,是工笔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宋人花鸟画以双勾著称,线条细致精到,有利于深入描绘和刻划对象的神态。
雀爪
  指画树小枝下垂状如雀爪,故名。明代邹德中谓“树枝有四等:火焰、雀爪、丁香、拖枝”雀爪枝常、以中锋垂笔表现枯梢老槎,作秋林点红叶。北宋郭熙善雀爪法,故有“雀爪郭熙”之称。另外,“雀爪”也是画生枝的技法名。
蟹爪
  枝垂形如蟹爪,故名。“学画先画树,画树先画枯树”(龚贤)。垂枝和仰枝是树枝变化的两类基本形态。北宋郭熙取鉴李成树法,善画寒林,常作蟹爪树,在传统树法中独具风貌。生活中常见的龙爪槐,树身
挺直而树枝拳曲,多为蟹爪形态。《芥子园画传》中称“蟹爪画法必须锋芒毕露如书家所谓悬针者,可配荷叶皴,以笔法皆主犀利也”。
粘边朱文
  指印面篆文四旁出笔与边相联。明徐上达《印法参同·字法类》云:“朱文粘边印,乃‘建业文房’之法,篆文四旁有出笔者,皆与边相联,此制亦未尝无谓。”
迟刀
  刻印时,刀刃入石较深,不能速进,谓之“迟刀”。近人邓散木云:“徘徊审顾,谓之迟刀。”又云:“刻印下刀必须徘徊审顾,不能任意为之。”

冯志刚 发表于 2005-3-19 14:26

[推荐]书画印小常识

LBHIDDENLBHIDDEN
运刀
  刻印过程中镌刻动作谓之“运刀”。明潘茂弘《印章法·运刀》云:“刻印当虚手腕,不可着实,字亦活相有力,缓缓习熟,自然入室。”据运刀的徐、疾、冲、切、轻、重等不同情况,又产生出各种刀法名目。
双刀法
  刻印时,在印文笔画两侧下刀,用两刀刻完一画者,谓之双刀法。即刀锋当着字画之一侧,一刀刻后,将印石倒转过来,再刻字画之另一侧。近人邓散木云:“双刀在画两侧下刀,刻精白文及朱文用之。”
满白文
  白文字体之一种。其笔画丰满,挤得极紧凑。镌刻时需注意,笔画浑厚劲挺,切忌疲软臃肿;体势须平正自然,流畅端庄;不得矫揉造作。陈鍊《印说》云:“满白文,最称庄重。文务填满,字取平正,致须流利,与隶相融。”
平刀
  用刀将印底部分铲平,所谓“平起其脚”。此法在明代盛得,现已罕为印人所用。邓散木云:“平正其下,使无参差,谓之平刀。用同‘补刀’。”又,以刀口直切之刻法,亦称平刀,又称为“切玉法”。
补刀
  刻印既成之后,用于修饰作品。明赵宦光《篆学指南》云:“既印之后,或中肥边瘦,或上短下长,或左垂右起,修饰匀称谓之补刀。”近人邓散木云:“短长肥瘦,修饰都匀,谓之补刀。”又云:“印不宜多修,多修则神意两失,长者短之,肥者瘦之,其所修饰,不过一刀二刀而已。”
西汉印绶
  按官员品秩不同,分金印、银印、铜印;印有绶,有绿绶、紫绶、青绶、黄绶和黑绶;印上有纽,有龟纽、鼻组等。佩印之制,战国已有,汉沿用,并加详其制度。
六玺
  秦、汉皇帝的印玺。《后汉书·光武纪》建武三年注引蔡邕《独断》:“皇帝六玺,皆玉螭虎纽,文曰‘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皆以武都紫泥封之。”又有传国玺,合称为七玺。参阅《宋书·礼志》五。
传国玺
  皇帝的印章。也称秦玺。秦以前以金、玉、银为方寸玺,秦以来皇帝独称玺,专用玉材。相传秦始皇得蓝田玉,雕为印,四周刻龙,正面刻李斯所写篆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见《后汉书·徐 传·注》。《宋书·礼志·汉旧仪》作“受天之命,皇帝寿昌”。历代封建王朝以玺有“受命于天”文,争以得玺为符瑞。秦玺己亡,历代自行铸造,文亦有别。有关玺的沿革及传述,参阅明陶宗仪《辍耕录》二六、沈德符《秦玺始末》、清赵翼《陔余丛考·杨桓传国玺考之误》。

冯志刚 发表于 2005-3-19 14:28

[推荐]书画印小常识

LBHIDDENLBHIDDEN[这个贴子最后由冯志刚在 2005/03/19 02:32pm 第 1 次编辑]


椶扇
  《杖扇新录》:古有椶扇,又称“葵扇”、“蒲扇”、“蕉扇”,江浙名“芭蕉扇”。椶梠一名蒲葵。《研北》杂志称《唐韵》椶字注云,蒲葵也,乃樱扇耳。以其似蕉,故亦名芭蕉扇。产闽广者多,叶圆大而厚,柄长尺外,色浅碧,乾则白而不枯。采下阴干,上压重物,使之平整,剪成圆形,削细篾丝,杂锦线,缘其边。以其柄为扇柄,名“自来柄”,称“粗货”。有的截其柄,以名竹、文木、洋漆、象牙、瑇瑁为之,饰以翠睫银花,缘以锦边,是为“细货”。通称为蒲扇或芭蕉扇。妇女,商人多用之。
圆朱文
  印文字体之一种。指具有圆转妩媚意味之细朱文。在篆刻艺术上别具风格。陈鍊《印说》云:“圆朱文
,元赵松雪善作此体,其文圆转妩媚,故曰‘圆朱’。要丰神流动,如春花舞风,轻云出岫。”
柳叶文
  清陈鍊《印说》云:“柳叶文,瓘晋卫三世攻书,备善众体。此仿上古科斗书,但头尾都细象柳叶,故曰柳叶文。”明何良俊《四友斋论书》云:“唐时称李阳冰,阳冰时作‘柳叶’,殊乏古意。”
阳识
  款识为阳文者叫做“阳识”。会稽赵之谦以六朝书法和武梁祠造像等刻成阳文款识。邓散木《篆刻学》
云:“印侧刻阳识,创自赵撝叔。”这种刻款方法,丰富了篆刻艺术形式。
合文
  秦至汉初,官印中有四个字的,多以田字格为栏。其中亦有五字的,则取其中二字合占一格,俗称为“合文”。合文,仍以自然流畅为美,不宜局促拥挤。秦鈢中“泰田左寖上”中“田左”为合文。近人吴昌硕善作合文印,有“泰山残石楼”、“一月安东令”等印。
揭裱
  装裱旧书画技法之一。揭绢尚可,揭纸最难。纸薄浆重或用白芨为糊的,要审慎小心。书画破损的,须用类似原绢原纸的绢纸修补。补的时候,对纸的厚薄,绢的粗细,务使一般无异。就是纸纹丝缕,也须一样。旧绢旧纸必须收集于平时,始可应用于无尽。
苏裱
  我国裱画的主要派别之一。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苏裱继承了宋代裱背的优良传统,至明代,加以文征明父子、都元敬、王弇洲等的精妙心得,使苏裱更见完善。嘉靖、万历年间为盛期,有“吴装最善,他处无及”的佳评(见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以后更是名家辈出,技艺益精。苏裱一般较素静淡雅,挺拔柔软,选料优良,装制熨贴、整旧得法、形式多样、裱工精佳。并讲求防霉、防蠹。历代苏裱妙手,有一套修复古旧书画的特殊技艺,一幅书画,即使支离破碎,折皱残缺,一经装裱,可起死回生,竟成完璧。因此苏裱有“书画郎中”的赞誉。解放后,苏裱在保护古代文物,发展书画艺术,促进文化交流,扩大工艺美术出口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冯志刚 发表于 2005-3-19 14:29

[推荐]书画印小常识

LBHIDDENLBHIDDEN
内气外气
  气,指气韵、气势。清蒋和《学书要论》云:“一字八面流通为内气,一篇章法照应为外气。内气言笔画疏密、轻重、肥瘦,若平板散涣,何气之有?外气言一篇虚实、疏密、管束、接上、递下、错综、映带,第一字不可移至第二字,第二行不可移至第一行。”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与张芭堂论书》云:“写字要有气,气须从熟得来。有气则自有势,大小、长短、高下、欹正,随笔所至,自然贯注一片段,却著不得丝毫摆布,熟后自知。”
远山法
  山水画技法名。远山为近山之衬托,山水画的眉目。其形有尖、有平、有浓、有淡,或重叠数层,或低小一层,或远峰孤耸,或云遮半露,其形之大、小、圆、尖都要与主峰配合得当,不可随意处置。染远山需
存笔意而兼有笔法,使之有骨。古画中的远山有前层浓后层淡,或前淡后浓。是夕阳、日影倒射或云层遮山所造成。要使人感到有海角天涯之遥,才有意趣。如信手涂染,形如近山之影,或两边对称,峰头对齐,都是疵病。
徐黄异体
  中国绘画史上名词。宋·郭若虚对五代画家徐熙、黄答评论的一种说法。徐熙、黄筌同是花鸟画家。黄
筌事蜀为待诏,官至检校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绘宫中异卉珍禽,所作花鸟妙在赋色,用笔极新细,以色彩多次渲染。细致而华丽。人称“黄家富贵”。徐熙为江南处士,“志节高迈,放达不羁”。多写江湖汀花野竹、花果禽鱼,“画以墨笔为之,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殊有生动之意。”见《梦溪笔谈》。人称“徐熙野逸”。二人社会地位不同,环境与生,活习惯不同,志向不同,审美情趣也不同。各自形成独特的绘画风格。后人称之为“徐黄异体”。在花鸟画中徐黄二大派,也是二大典范。对后世影响极大。
红丝砚
  传统名砚。山东益都出红丝石,石质赤黄,有红纹如刷丝,萦绕石面。人琢为砚,名红丝砚。宋唐彦猷作《砚录》,以此石为上品。宋苏易简《砚谱》谓砚有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歙州龙尾石为第三。参阅宋杜绾《云林石谱·红丝石》、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事志》。七十年代,在临朐县老崖崮新坑发现紫红地黄刷丝纹砚石,质坚不顽,发墨不损毫,为新发现的一种红丝石佳品。
芙蓉石
  雕刻工艺品用材。寿山石品之一。芙蓉石产于加良山的顶峰。由纯洁叶蜡石组成,矿体呈脉状。石质柔而细,微透明,光滑而洁润,惟通灵稍逊于“白水晶”。肌里隐白色块,俗称“芙蓉屎”,又叫“卧虎屎”。外观特征与寿山乡各矿系所产石种,有明显不同。清乾隆后,“将军洞芙蓉”渐著名于世,至光绪间,“白芙蓉”已不可得,被誉为“邱石三宝”之一。陈亮伯《说印》认为:“印石之似玉者,佳也,真玉则不佳
奂。”芙蓉石之所以珍贵,主要在于“似玉而非玉”。因自古文人有“贵石而贱玉”之癖。陈子奋《寿山邱石小志》赞:“芙蓉之质与色,直可与田黄冻石雄峙寿山。”芙蓉石以白色为鲍型,其他尚有黄、红等色。白色者,名“白芙蓉”,质极细嫩,堪称寿山石中最佳的白色。有白玉白、猪油白、藕尖白几种。黄色者,名“黄芙蓉”,或牙黄,或朱黄,通明妩媚。红者,娇艳夺目,光彩焕发,名“红芙蓉”。此外还有淡青色,名“芙蓉青”。白地晕红色点者,名“花红冻”。芙蓉石有“将军洞”、“上洞”等几个矿洞,其中以将军洞最负盛名。

冯志刚 发表于 2005-3-19 14:29

[推荐]书画印小常识

LBHIDDENLBHIDDEN
诸葛笔
  唐宋时名笔。亦名“散卓笔”。宋梅尧臣《宛陵集·次韵永叔试诸葛高笔戏书》诗:“笔工诸葛高,海内称第一。”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上:“笔盖出于宣州,自唐惟诸葛一姓世传其业。治平、嘉祐前有得诸葛笔者率以为珍玩,云一枝可敌它笔数枝。”山谷《笔说》:“宣城(今安徽宣城)诸葛高系散卓笔,大概笔长寸半,藏一寸于管中。”又欧阳修诗:“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宣人诸葛高,世业学不失。”相传此笔的制法,不用柱毫,不分心副,而是用两种或一种兽毫参差散立扎成。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能做到尖、齐、圆、健四德具备。宋代诸葛高先辈,与宣州(今宣城)陈氏同为唐时著名笔工,相传某贵人求宣城诸葛氏笔,以学晋代二王楷书,每支竟酬十金,并称这种笔为“翘轩宝帚”。
勾填
  中国画的一种设色技法。先用浓墨勾出物体轮廓,然后依照轮嘟着色。着色时不要让颜色尤其是石青、石绿、白粉等被覆力强的颜色盖住墨线,也不让颜色和墨线之间留有空隙。如有空隙,叫做“露白”。此法为我国最早设色技法,创于秦、汉,多用于服饰和重彩画鸟等。又称“勾勒填色法”。工艺绘画多用之。
拓稿
  指在刻铸文字、图象的器物、壁面上(碑刻、金石、墓壁等)翻拓下来的稿本。如古代墓壁上的石刻线画,以石为纸,以刀代笔,墨拓为本(如陕西唐墓壁画石椁线刻画),皆称"拓稿",又叫"拓本(片)"。碑帖拓本,先用湿纸("拓纸")紧复,用棕刷捶打揉磨,使凹凸分明,显出空心字形,然后用"拓包"(布裹棉花的小扁圆球)蘸墨扑打,形成黑底白字。以这样方式翻拓的文字、图象统称"拓稿","拓稿"有 "乌金拓"
(墨色深墨)、"蝉翼拓"(墨色淡逸)、"朱拓"(朱红色拓)等。另外,拓稿也叫"拷贝"、"过稿"。作法是:画稿肯定之后,将准备好的纸或绢蒙在画稿上,然后放在"拷贝台"上或玻璃窗上,用铅笔或其他工具照着画稿描绘出来。
没骨
  中国画技法术语。通常指不用明显的墨线勾勒,直接以色或墨来渲染再现形象的画法。没骨是从工笔中衍化出来的,技法特征表现为由线扩展到面。没骨法有两种表现形态,一种画法用于工笔画中,常用极淡的线来表现物象,然后分层晕染色彩,使线条淹没在颜色中,不见笔迹,主要靠颜色(墨色)的深浅来显示形象特征。宋代郭若虚称"没骨图"是"以其无笔骨骨气而名之",就是不明显显现线条的意思。二是没骨画法用于写意画中,以大笔蘸色"墨"一气点垛成形,为技法开拓创造、笔墨解放提供了方便。所谓"不勾外框只用颜色点染"(《芥子园画传》)。没骨画不用墨线勾线和写意画不强调线条是一致的,因此,在写意画中没骨法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画眼
  指一幅画的关节处、要点。在不管内容有多么庞杂的一幅画面内,总有一个点明画意的关键之处,称为画眼。如"踏花归来马蹄香"这幅画,占了整个画面许多地位的马或骑马的人,只是画“踏花归来”的情节,而围绕着马蹄翻飞的几只蝴蝶,才是画眼,因为它点明了一个“香”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推荐]书画印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