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家VS造假者
鉴定家VS造假者?鲁力(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江苏站副站长)
????利用科学手段作伪渐成“主流”
????当前书画的作伪出现了哪些新动态?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专程采访了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江苏站副站长、南京博物院书画鉴定专家鲁力。他告诉记者,以前旧书画作伪主要还是沿袭了传统的造假方式,主要是一些不法画商请人在造假,而现在的近现代书画卖得远比古代书画好,所以近现代书画的造假成了当前书画作伪的“主流”。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已陆续被用到造假程序中。
????鲁站长介绍说,比如造某名家的画,作伪者开始采用精聚焦幻灯机把原作拍成幻灯片,用高倍的实物投影仪打在墙上,对画的造型进行固定,解决了以前作伪时难于把握的“形准”的问题(包括款字题识的“形准”)。现在做假印章就更方便了,用照相制版章,与真章毫无二致。而对纸张“作旧”的新办法更是层出不穷。为了使纸张迅速老化、以达到或接近“自然旧”的目的,他们采用强紫外线照射、稀硫酸腐蚀作旧、用烟熏等物理或化学手段。例如烟熏,东西做好之后,造假者就会把书画挂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屋子里,用点燃椰子壳冒出的烟来熏新纸,这时候,纸张上就会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咖啡色;而如果纸张要造“疲”(就是要造出纸张因年久而呈现出的老化状况),作伪者就会用浓度很稀的硫酸轻轻刷在纸上,由于硫酸无色无味,处理后的纸张,看上去与原纸毫无二致。两个月后,由于硫酸的作用,纸上表面就呈现出一种碳化状况。另外,白颜料的“反铅”作旧法、印泥的作旧处理法等都利用了“科学的方法”。
????要特别提到的是,鉴定家鉴定时,讲“一字、二画、三印章”,现在书画的造假主要群体已由过去的不法画商变成了今天的某些画院画家、美院师生。这些人本身就具备很好的美术和书法功底,平时有机会得到专业鉴定人员的“点拨”,再加上高科技手段的辅助,可谓如虎添翼。例如前几年,在江苏某市文物商店,他们一干鉴定家看到落款为于右任的一张书法作品,写得很精彩。可随后,他们在无锡和苏州又看到了类似的作品,这显然是一种不大正常的现象。这个造假者就是个有着很好书法功底的内行人。目前,市场上不少高水平的、具有“反鉴定”水平的伪作就出自这批人之手。
????互相竞争、互相学习
????鲁站长说,造假者与鉴定家两者本身就是互相竞争、互相学习的关系。国内书画鉴定大家傅熹年曾说过,在书画鉴定这行里,鉴定家和作伪者之间不存在谁比谁高明的问题,谁掌握有关画家的信息资料多,谁对有关画家的作品研究就更深入彻底,谁就一定是赢家。很多时候,鉴定家们吃了亏后,才会掌握新的作伪技术。前几年,有人拿来一些沾了泥土的汉竹简要卖给南京博物院,他仔细看了竹简上的字体,怀疑东西“靠不住”。那个朝代的汉隶写得非常慢,而造假者急于赚钱,写的速度相当快,笔意带有明显现代书法的特征。但出于谨慎,他把东西拿到院里考古研究,用红外线检测仪一检测,发现竹简上刻的是刘向的《战国策》,如果这东西是真的,就相当珍贵。然后又把竹简送到在宁的土壤研究所和古生物研究所进行年代测定,检测的结果都是该竹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这样的一个权威的检测结果仍然没有说服他,最后,这批竹简被送到了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马承源一看东西,就立刻说:“假的,千万别买,我们就曾上过当。”原来这批东西就是作伪者用出土的西汉棺材板做成的。不过,如果没有上博的前车之鉴,也很难讲南博不会吃这个亏。
????最后,鲁站长还向记者透露,还存在这样的情况,鉴定家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公布,立刻就被作伪者研究得很透,以便下次进行规避。他还告诉记者,每个出色的鉴定家都有一些独家的鉴定诀窍,是绝不对外公布的,否则还会被作伪者利用。
程晓中(南京博物院瓷器鉴定专家)
????科学研究成果被作伪者利用
????古玩市场里卖得最多的是瓷器和书画,相对于书画而言,瓷器的数量更多,但大部分都是仿制品,一般来说半数以上是现代仿品。目前,瓷器仿制仿得最好的是景德镇,一些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已被作伪者利用到烧造中去。
????说到瓷器仿制品较多的原因,南京博物院瓷器鉴定专家程晓中介绍说,古代的很多窑场都倒闭了,所以后代一些窑场就会仿制前代的作品。像唐代越窑、邢窑,宋代的五大名窑等等,在当时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可是后来一些窑场做出物美价廉的瓷器,由于商品竞争的原因,一些老窑场渐渐被新窑取代。不过,由于利润惊人,现在绝大部分的老窑厂又恢复烧造了,很多地方都没有专门的技术工人,当地农民就把封闭了数千年的瓷土挖出来,用古代的方式重新烧。瓷器仿古是集体合作的产物,清雍正朝的监窑官唐英曾总结出制瓷一共有72道工序,而每道工序至少要有一个人,这样烧造成一件成品瓷器至少要72个人合作。如果集中了制瓷器高手合作仿古,一个人要对付72个人,鉴定难度将相当大。
????鉴定专家买“赝品”
????程晓中说,目前,瓷器仿制仿得最好的是景德镇,国内惟一的陶瓷学院就在那里,很多人都是科班出身,他们的高仿品几乎和真品一样,很难鉴别。现在,对陶瓷的研究也许太深入,比如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每个时期的瓷片的成分作了详细的分析,而且还能测明瓷器烧成的温度。这对研究者来说,自然提供了方便。但也给那些仿造者提供了“祖传”的秘方(主要是胎釉成分和烧造温度、气氛)。比如用现代的电子技术可以将烧造温度控制得恰到好处,1000℃烧成就绝对不会高一度。而且,他们不但可以仿制外形,对一些“特殊工艺”也能模仿。比如,瓷器在使用中留下的痕迹也可以仿制,他们先将做好的瓷器用很细的砂纸打磨,再用高锰酸钾将底座的胎部刷一遍,最后再把香灰糅进去,就可以“古色古香”了。再如仿制由于长期埋在地下而留下的瓷器表面的“土沁”,可以将温度控制得低一点,再加入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这样做出来的瓷器就会使你觉得和刚从土里面拿出来是一样的。
????现在的陶瓷仿制水平之高,常常令专家看“走眼”。前些年,北京的两家重要博物馆在古玩市场各买了20万元的“六朝陶器”,事后证明这些全是赝品。原来,这些东西是河南省某博物馆下的商场做的仿古工艺品,不知道怎么被贩卖到了北京的潘家园。文物专家逛文物市场的时候,看上了这些东西。然后就拿去做“热释光”实验,检测出来的年代就是1600年前的东西。于是大家都买了回去。谁知道,刚买完,相同的东西又出现在古玩市场,而且越来越多。国家文物局立刻报请公安部,说当地出现了大量盗墓案件。当警察赶到当地时,发现当地的老百姓正在家里做呢。他们把六朝墓里出土的砖块磨成粉,因为烧造会去掉砖石里包含的射线,通过不了“热释光”的检测,他们就用特别的仪器把这些砖粉变成一个个六朝的陶器,结果热释光检测法就失灵了。
????鉴定要眼见为实
????那么,作为一般的收藏者如何鉴定瓷器呢?程晓中向记者介绍说,首先要有鉴定标准,现在的标准体系变得越来越细。像瓷器表面的釉,现在的产品比较光亮,而古代的就比较黯淡。但也有特例,古代也有一些比较光亮的瓷器,这和烧制的工艺和在墓葬中的环境有关,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其次,方法要对,“只用几百元买来的,它经过很多人的买卖,这就不可能是真的。”这种分析就是错误的。而且,不能道听途说,要眼见为实,这就要从传统的工艺上看,“一是胎,二是釉,三是造型,四是装饰,五是工艺,如温度、环境等,六是款字,七是使用痕迹或土沁。”程晓中说,“先要看真品,树立一个标准,这会避免你误入歧途。”
????谁来鉴定“鉴定家”?
????近十年来,我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持续火爆,带动起民间收藏的兴旺,艺术品收藏爱好者们对文物鉴定专家的寻求也随之高涨,于是“文物鉴定专家”群体也跟着迅速膨胀。有读者提出疑问,文物有真伪,鉴定家可以鉴定,那如果“鉴定家”有“真伪”,谁来鉴定?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江苏站的鉴定专家。
????据介绍,数年前,国家文物局专门开会讨论《可移动文物鉴定管理办法》,就是关于社会上文物鉴定的问题。现在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民间的鉴定家都可以出具鉴定证书,那就出现了一个疑问:这样的鉴定证书有没有法律效力,文物鉴定到底由谁说了算?“虽然说文物鉴定有相对性,但毕竟还有个权威性,鉴定专家不能自己封自己。”据了解,国家认可的鉴定专家必须要通过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考试,然后由他们出具的鉴定证书才具有法律效力。这项考试很严格,考试由数十个省级文物站的人参加,要刷掉三分之二。比如理论题100分,只占40%,然后要看实物60件,一件算1分,如果错8件以上就会被取消资格,所以通过考试的专家属于优中选优。
????十多年来,全国17个国家文物鉴定站能够通过这项考试的各类专家不足50人,而江苏通过这项考试的专家,目前只有六个人,全部是国家文物出境鉴定江苏站的成员。
????专家认为,如今,民间收藏很热,但收藏者眼光不够。有时他们花钱很多、很急,就拼命找人看。可是现在真正的专家不多,网上、电视上介绍的专家有的并不是真正的专家,并不一定很懂行,反而误人。实际上,在文物鉴定方面,民间也不乏“高手”和内行。他们通过自学和“交学费”也能掌握一定的文物鉴定知识。但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尤其不可能看到很多可以作为“标准器”的真东西,很多时候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鉴定是不能让人心服的。而且社会上还存在个别的所谓“鉴定家”,水平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这样的人对文物市场的破坏作用更大,所以说对文物要打假,更要对个别冒牌的文物鉴定家打假。
鉴定家VS造假者
大家如果多看看这样的文章,对鉴定会有很大的帮助的。鉴定家VS造假者
下面引用由东丽书法在 2005/03/16 01:36pm 发表的内容:大家如果多看看这样的文章,对鉴定会有很大的帮助的。
: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em05:
鉴定家VS造假者
嗯,看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鉴定家VS造假者
hhh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