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 别 伪 制 印 章
印章使用的材料,历来有金、银、铜、玉、锡、铁、竹、骨、犀角、象牙以及石材等。以下着重介绍石质印章的辩识,因为明清以来流派印章的高手们多以石才制印,而市面上的伪制印章,向来也以石印的比重为最大。
石材印章的鉴别,一般有以下几个过程。
一看印才属性。
在辩识一方印才之前,对于其出产地点和品类,首先要有一个全面的估摸,或属青田,或属寿山,或类昌化,抑或内蒙巴林等等。
一般的石质印才,总有他时代和外观上的特征的。内蒙巴林石的出现,不过是近二十年的事,因此,即使有名家印作的刻面,亦应毫不犹豫地当代篆刻家的范畴之内。在这个大前提下,来认识近代、现代以前的篆刻作品,便也有了时限和印才上的相对参照依据了。这样,在推断明代以后的篆刻作品时,我们大体可以得出其取用印材基本属于青田、寿山、昌化这三大坑口的结论了。当然,在此范围之外,偶尔也会有一些其他品类的印材(如艾叶绿、大松石、煤金石等),但这是极少数的。
所以说,我们只有从根本上确认篆刻印材的出品属性,才不致偏离进一步推敲审察对象孰真孰假、孰优孰劣的正常轨道。
二看包浆成色。传世印章的年代既久,在外观上必然会有一种陈旧的陈色和包浆。这种现象尤同家什日用品之类,使用五年和十年的成色就大不一样。若再使用二十年立判。印章一物,纯为把玩一用,试想在经过了几十年乃至数百年的摩挲之后,将会是什么模样呢?从成色上讲,年年岁岁的日积月累,为其披上了一件称“包浆”的外衣,而这一外衣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形成的。因为时间上的长短,成色有程度上的不同。
俗语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如面对一方印章的成色一时辨别不清的话,则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取出年代相近的印章实物来作一番比较,多少会有所获知的。
三看特异表象
作伪者所使用的印章材质,一般为新材和劣作。为了在较短时间内使印材变得带有陈旧气息,即常人所说的"旧气",便生发了许多种"做旧"的手法。
印章上的"做旧",最为常见的有入土、入油和入火三种方法。
入土深埋,一任地下水土渗透进去,使印材慢慢改变质性,使原先生涩的石质,逐渐变得浑润。这个方法因短时期内不能奏效,故多已不用。
入油之法可分两项来说。入油浸泡为其一法,即将印石投入到盛有油液的器皿中,在充分吸收油液的过程中,逐渐改变石性.这个方法亦因颇费时日且效果不彰而为人所弃用.入油之法的另一项,则是文火将印材在油液中煎煮.此法使油液迅速侵入,并使原先品质较优的印石顿生华美莹透之感。
入火烩制是一种最为多见的作伪方法。这一方法在操作上并不复杂却生效明显。市肆上常有持此类印章作兜售者。入火烩制因加入墨汁,印石尽管通体上完全完全无明润可谈。但售假者却依然利用收藏者急欲购置老旧印石的心理和错觉,使这些纯以劣石制成的货色得以高价卖出,令匆匆买进的购客后悔不已。
作假印石还有一种手法,便是将印石略加温度炙烤,使之出现少许龟裂,然后浸泡于掺有颜色(一般为浅黑色、紫酱色和深黄色)的液体(水或油皆有)之中,待颜色沁入后取出,这样在作假者手中,便越是奇货可居了。
近几年来,闻说在印石材料的作假上,已经运用了空前高明的科学方法和化学手段。其颜色之艳亮,品质之精美,完全超出了人们习惯认识和想象。如果将这些新出印材较之眼下业已司空见惯的鸡血石假章,想来一定高出许多筹数的。
鉴 别 伪 制 印 章
[这个贴子最后由乖乖虎在 2004/07/16 11:08pm 第 2 次编辑]2.从 款 识 文 字 看 伪 制 印 章
从理论上说,款识文字是印面文字的别裁和旁注。在反映风格上,印款与印面又应是紧密相连和趋于一致的。从创作特性上说,款识文字更能够体现书法一道的技法要旨(然较之篆刻印面的调整和修饰余地而言,却反而要狭小得多)。因此,边款文字的优劣高低,归根结底还是书法使然。
以刻款文字来反馈印面文字的真实程度,向来被视作是鉴别印作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其原因在于,印面文字通常采篆体,且风格多变,初识者不易把握;而边款文字却多用楷书、行书或隶书,各家用笔特性及间架结构的特点,较有规律可行。初识同一类字体所制边款细加比较,赝品上边款的狐狸尾巴将无所遁形。
下面,让我们试以具体印拓为例,来作一番剖析。
如:丁敬(敬身)款"张得天收藏金石文字印记"白文印。
从此作的具款来看,得知丁敬于甲申年为当时名书画家张照(字得天)所刻。(利用大名头唬人,这是作伪者常用的做法)。甲申年为公元一七**年,丁敬时年七十岁,此刻应为其去世前一年的暮年之作。统观丁氏篆刻,他的晚年作品圆和清逸的笔调暂且不论,单就刻款而言,已于日趋缓厚略带行书意味的作风(见六八岁)款,取代了前期的多显折刃的刀笔。
如果将丁敬作品的其他刻款与伪制印作进行如里比较的话,则更能看出此中的破绽来。
丁氏"玉几翁"及"古杭沈心"分别作于庚申年(公元一七四零年)和甲子年(公元一七四四年),是时,他的年龄当在五十岁或稍前几年。从其刻款的表现来看,尚存行刀折刃的特点,尽管在用刀上似甚放纵,,但细细察之,却不难窥见其刀笔的大体不失规矩和内中的韵味意致。和他的印面文字一样,丁氏刻款大致运用了以切为主、辅助推拉的方法,而在总体上仍不失行次顿蹲的风范。
另外,从伪制刻款的结体布置上看,由使刀方法的杂侧不经所引来的组字松散,为其明显的败笔。如将丁氏所刻两印之"甲"、"先生"、"丁敬"等款字,较之伪作中的同样款字,此间的大相径庭,便立即可见。如果我们再来比照一下丁敬作于甲申年的同年款,则更是洞若观火了。
总之,此印的作伪者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可印技能,却未能从本质上把握丁敬原作的独特风格和内在精神。尤其是在尚未弄清丁氏刻款的一般规律之前便只求大概地盲目走刀,那么,充其量只能是貌合神离了。
鉴 别 伪 制 印 章
3.从 总 体 风 貌 看 伪 制 印 章所谓总体风貌,是指一方篆刻作品的创作特性所构成的艺术上的神态和气息,而这一神态气息,又是由篆刻印章的刀法、篆法和章法这三个基本要素所组合起来的。这个情形,犹如一个人的面目一般,虽说都有五官,却人人皆异。即便是双胞胎,若细细观察,也有不尽相同之处,这个不同,当然是指一个人特有的神情态度。艺术印章亦然。由于各个印家的创作手法和创作观念的不同,他手下所表现的作品自然也就不同了。
让我们仍以篆刻作品作为实例,展开比较和分析。
黄易"一笑百虑忘"白文印。
从印面文字和边款文字看,前印为仿效黄易旧刻无疑。此两印都采取了工稳周到的结篆布字方式,这是它们的共同点。然而,由于用刀方法的截然不同(原印以切刀作,仿刻则纯用衢刀),便构成了两印在总体风貌上的了两印在总体风貌上的南辕北辙。
切刀法所反映的,是曲折含蓄的笔调,而衢刀却是表达一种饱满矫健的韵味,而这两种大相径庭的刻制方法,是鉴别孰真孰家的关键所在。另外,因为仿作边款在刻制方法上的差异,致使此一仿作再显败笔。
我们有时会遇到这种情况,同一印章的印拓在不同时期的谱籍中出现,一方清晰工整,一方模糊不清。利用集谱的方法来夹嵌伪作的向来不少。如此,疑惑之心亦往往由此生起,害怕为作伪者的高超手段所骗。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除了冷静地观察此一印作的诸项创作要素外,最重要的,是要细察由此形成的总体气息特征。
一方具有一定水准的印作,一般总是有自己的风格面目的,尤其是名家印作,这个特性愈是明显。即便是经过破损残破,轻易也不会有凝其气息精神而令人感觉委顿。
鉴 别 伪 制 印 章
你好:一收藏店内藏有“燕州防御使副符”我比较敢兴趣。帮我推断一下真伪,谢谢。
落款“大顺永昌元年礼政府”
此引是李自成政权之印,1644改年号为大顺,有六政府,改印为符。铜质柄钮,宽边篆字
传世,包浆。厚重。
有收藏价值吗?存世多吗?会不会为赝品。谢谢指点。
要尽快,我要离开这,我想快点买,出价500
还有什么鉴别方法吗
鉴 别 伪 制 印 章
谢谢虎兄,够详实,已经保存!鉴 别 伪 制 印 章
很难鉴别的啊 看不到实物 但是我觉得应该慎重! 学习了。 学习学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