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1-5-10 21:07

本帖最后由 煮墨斋主 于 2011-5-11 19:08 编辑

祝贺“翰墨焦点——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在京举办!!陈洪武先生不仅是中国书协的行政领导,更是一位颇受关注和推崇的当代行草书的高手,其书风古朴、厚重,线条变化无穷,结体恣肆挥洒,似长江之水,奔涌而来;其小楷我更喜欢,不一为的求工,而是信手拈来,别具一番风味。
   高庆春先生的楚简早已广为人知,其书法一改楚简的线条质感,使之更加的厚重老辣。
   张继先生的隶书个人风格鲜明,且影响很大。张学群先生作为一位地方的父母官,其实在成为市长之前,就已经是一位享誉全国的行草书名家,其书法飘逸、线条流畅,颇有雅士之风。王家新先生是个儒雅的人,对书法的理解也是很深刻的,其书法不计工拙,一任自然。
    林峯先生书法婉转流畅,极具江南小桥流水之雅趣,结体变化多端,极具天然之妙。
    张健会先生的隶书在当代绝对是顶级的,厚重古拙。对汉碑的理解绝非一般。
    毛国典先生的隶书取法汉简,在当代个性鲜明。
    洪厚甜先生是一位早已成名的在全国很有影响的楷书专家和行草书的高手,其结体变化多端,雅趣十足,线条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
    王亚洲先生取法广,气息大。
    李阳老师的书法气息高古,烂漫脱俗,以陶博吾风格出,得其绵厚朴拙。画风亦清和新丽,文人风采,大妙!
    王厚祥先生草书是独具风貌,线条取怀素之流畅,张旭之厚重,二王之雅逸,整个章法叠宕起伏,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刘京闻先生书法取二王之雅逸,张旭怀素之流畅,傅王铎之逸趣,不激不励,自然舒展,娓娓道来。
    杨明臣老师的书法师宗二王,在晋唐中、小楷方面浸淫较深,主攻钟、王、褚、赵诸家,结字严整,用笔劲挺,追求精到细腻、清逸散淡的艺术风格。行书在二王基础上吸收赵、董艺术营养,书卷气息浓厚。草书,隽秀、典雅、飘逸,连贯的章法,平起提按疾徐有度的线条节奏,中锋用笔的微妙变化以及依势而成的墨韵处理,形成了他清新独具的审美追求。他的取法很广,但始终贯穿于高格调的雅逸风格之中。其书风端正儒雅,笔力轻健,充分体现出萧散简约、平和静致的韵味。-------
希望能够获得作品集一册珍藏、学习,谢谢!(330800) 江西省高安市第五小学 皮幸军
电话:13870562167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1-5-10 21:08

本帖最后由 煮墨斋主 于 2011-5-10 22:57 编辑

剑初老师五体精能,全面发展,而且水平都非常高。作品拙朴古奥、意境幽远,兼备碑帖之长,注重点画的纵横结合,注重情感的流露,注重形式的探索,视觉冲击力强。其楷书结构奇险率意,变幻灵动,缩放有效,欹正相生,风姿翩翩,随意布势,不衫不履。用笔纵横挥洒,洞达跳宕,方圆兼备,刚柔相济,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垂露收笔处戛然而止。而楷之难,还在于平整中寓姿态,考验书家对多种笔法,造型的把握能力。观剑初老师楷书刚挺利落,秀逸疏宕,但更具行书的飘逸之气,楷而有行,融于隶意,古雅、飘逸,妩媚之处仍以气骨胜之;行笔中常现神来之笔,字结体姿态各异,生动活泼,笔笔起止自然,无丝毫习气,看似平整规范的楷书,却能读出万般奇宕……自然柔美之处又能藏骨抱筋,美哉!先生的行草书,草法灵犀自运,别出机杼,收纵自如,提按得宜,使转有度。特别富有独创性的是,挥毫落纸之际,有独到的塑造线条形态的办法,充分发挥了毛笔的特性,通过微妙的调度,形成点、线、块、面大小、粗细、整散、浓枯、焦润等极为丰富的变化,开拓出崭新境界。其以碑意入行草,发展强化了线条的抒情性,加大了线条坚实厚重与轻灵飘逸这两极之间的对比度。点画纷披,乱石铺街,任情挥洒,如龙行虎步,慑人眼目,呈现出一种踏天割云,的气象。草书的关键在结字和线条,先生的结字新奇险崛,是造险的高手,虽异于草书诸贤,但我们仍能感受到一种秩序之美,和谐之美。线条的变化非常自然,表现力大为丰富;始终流贯着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气。他的作品形式感强,颇有创意,不简单的讲章法,包括点、画、线、条,包括间架结构,包含着各种书体的穿插,包括点和面、块、面的整合,都极其讲究,书法的墨色变化生动,对比妙趣横生,着力追求整体气魄上的宏大和营造形神皆备、和谐统一的审美意境。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1-5-10 21:11

本帖最后由 煮墨斋主 于 2011-5-10 21:15 编辑

欣赏了李有来老师精彩的书法作品,我觉得其行书用笔虽得力于米芾较多,但稍加改变而出以平衡和清健,不故作欹斜跳荡;结字在取法“二王”的基础上,又溶入赵松雪和董其昌的某些姿态特征,精谨流丽中时见散淡萧疏。草书则出入怀素、王铎,线条飘忽宛转,灵动爽洁;章法紧密连贯,聚散自然,心手相得之际更有率真之趣。他的笔下具有一股从容洒脱的韵质,但又很难确指是专学哪一家。这种效果的形成,一方面体现了他通过对古人作品的反复临习揣摩而获得的技巧把握能力,另一方面更反映出,他在学习古人的过程中还保持着清醒的自我意识,没有被古人完全束缚,而是力求将古法变化成为自己的本领,并从中摸索和强化个人习惯乃至风格特征。作品自然古朴,格调高雅。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1-5-10 21:13

李彬先生对经典传统的广收博取,故而神气完足,品相纯正,韵味深长.其用笔劲健自在,爽利遒逸,纤秾并用,提按迅疾,翻折称奇,尤重时间感和书写节奏`韵律的应用.墨色上带燥方润,浓淡相映,烟霏露结,力求笔墨的纯粹与张扬.体势上小大不拘,势巧形密,张弛有度,落纸云烟,或壮伟,或灵秀,或持重,或奇纵,或雍容……奇正相生,形随心动,无不称意!其章法尤重对空间的理解与挖掘,通篇精气贯注,参差错落,连绵不绝,直视无碍,一泻千里!李彬先生的书法特质表现为以博大精深的传统去兼容多样碑帖技法,熔时代精神为己用,达我性情,抒我怀抱,显示了一个极开放的、吐故纳新的胸襟气度。其书法以帖为面,以碑为骨,化碑为帖,在他的作品中,你能得见二王的秀逸通脱,张果亭的凌厉畅达,王觉斯的奔轶横放,西狭张迁的厚重跌宕,简牍墓志的谨严洗练,得见东坡道人的郁郁芊芊的文气,董香光的曼妙多姿,然而更多的自我人格投射的爽朗劲健的气脉。李彬老师人和字都是非常的漂亮!观李彬老师的小楷字,融合了魏碑及汉隶得笔意,透漏出很深的临帖功夫。结体自然流畅,不饰雕琢,正如诗云: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整篇感觉,娴静淡雅,不急不躁,清新脱俗,如观美景,如睹佳人也!其行草书册页,深受晋人影响,深处二王一路,线条舒展流畅,刚中有柔,柔中含刚,刚柔并济。结体变化丰富,提安顿错,有规有矩。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1-5-10 21:18

本帖最后由 煮墨斋主 于 2011-5-10 23:05 编辑

又是一位颇具才情的军旅书家,军营书法人才辈出。许金学老师是当前最具活力的艺术家。其隶书取法上乘,格调高雅。崇厚朴,求大气,重创意,有想法、有风格,有张继的影子。其行草书用笔沉着稳健,线条既凝重老辣,又豪放雄浑,纵而能敛,放而能收;起笔果断,行笔稳健,收笔含蓄,运用自如。结体严谨不苟,且兼具南帖秀丽典雅、妙美冲和之长,更着意在气息韵致上古调新纳,绰约其神。其用墨浓淡相宜,行笔流畅,墨色浓重不失清雅,润泽不失空灵。在他的笔下,巧与拙、动与静、方与圆、中与侧、疾与涩、疏与密,圆通的空间与流动的体势,顿挫的美质与平和的气韵,表现得淋漓尽致,自然中含。这在作品中表现为丰富细致的用笔技巧、沉着畅快的行笔方式和典雅遒丽的艺术格调。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1-5-10 21:20

欣赏了谢少承老师的精彩书法,我感觉对其书风产生真正影响的是米芾和王铎,因为米芾披着复古外衣的内在张扬非常符合他的口味和性格,王铎则是实现他内在张扬最好的借鉴对象。米芾是对王羲之技巧理解得最深的一位,他除了对“二王”技巧进行整理之外,在风格、动作上做了一些分解,而他对于书法中的态势的合理运用,明显地表示他独特的意趣与理解;而王铎则是对“二王”法度进行改革最为彻底的一位,他已经不只是在乎整理“二王”的技巧,而是将“二王”法度进行了变革,大大丰富了“二王”流派书法的表现力,开拓了“二王”书风的新境界。米芾与王铎的共通之处是他们都非常注重对于传统的学习,他们都是在传统的旗帜下发展与创造,他们是“二王”旗帜下最富有个性与表现力的书家,这可能就是谢老师钟情他们的原因所在吧,谢老师的理想正是在充分理解的状况下创造自己的艺术品格与风格。谢老师对于笔法有着很高的要求,他非常重视线条的力量感与韵律感,在用笔上他并没有承继“二王”与米芾的妍美温润,而是在量地借助于来自王铎以及碑的用笔,中侧锋并用而且加大了侧锋的比重,尤其是一改王羲之、米芾式的短线条,大量使用长线条,同时注意顿挫提按与笔的快速运动相结合,所以,他笔下的线条反映出来的不是平和恬淡,而是涩与挺。在结字上,他非常注重势的运用,所有的字都存在一定的态势,在他的作品中,基本上找不到方形的结字形式或者讲是比较平正的结字,他非常在意线条在割布空间时的黑白所形成的对比与形状,非常注重造势,在他的作品中往往会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来构造一些奇险的结字,形成通篇作品的字眼所在。这种无论是黑还是白所形成的形状,给视觉带来的是一种运动感,一种动荡不稳定的感觉,再加上其快速的用笔与恣肆劲挺的线条,使作品有一种强烈的动感。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1-5-10 21:22

张维忠老师的作品比较熟悉的,传统,守正,求活,创新。以楷书见长,行草俱佳。楷书取法魏晋,于墓志用功尤勤,且颇有心得和体会。既具有魏碑墓志的笔法,结体,特征的继承,又具有魏碑墓志以外的灵动,活泼,神采的创新。行草书运笔跳荡不拘,变化莫测,既法古又出新,不泥于某家某派,某碑某帖,又能体现深厚的传统继承,也无娇揉造作之态。实属不易!蔡邕日:“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 。“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孙过庭日:“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这些“法度”和规距,在张维忠老师的笔下,惟妙惟肖,发挥得淋漓尽致。得其神采,得其妙境。王僧虔日:“书之妙道,神采为上”,这也是艺术家的情感于娴熟的书法法度之中焕发的艺术状态,入妙通灵后的艺术精神。在当下大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要保持平和的创作心态。在渐修中顿悟、厚积中薄发。把人品的修炼和提高作为提高书法艺术水平的重要前提,作为达到书法艺术崇高境界的必由之路。这样,就会有更多高雅作品传承,书法艺术就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张维忠老师就是这样追求艺术创造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愿他能创造出更多更好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精品!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1-5-10 21:28

方建光老师的书法作品,从字里行间看得出来,方先生有很深厚的传统功力,笔墨酣畅、技法洗练、循规蹈矩、循古开今,令人耳目一新,大概在碑和行书上面下过不少的功夫。他的用笔方圆结合,开张有致、使转灵活,不求着意的飞白效果,而力度使然,纤毫毕现;在结体方面,有二王的痕迹,也不失米芾的风采,最难的是与平和中求险峻,与奇崛中拓平和,疾徐自如,有继承亦有发展,融入了自己对书法的独到认识和个性的风采,气势恢弘、特点突出,给人以强烈的感官震撼和耳目一些的感觉。有浓厚的书卷气而丝毫不露张野,这绝对是得益于对传统笔贴的临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夫,是根本做不到这一点的!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1-5-10 21:38

李胜春老师的行书用笔爽快,收放有度,转折自如,作品中多是中锋用笔,收笔的地方,随意自然,弹性十足,却像君子一样文质彬彬,线条凝重老练,豪放雄浑,起笔的地方也注意得十分精到,线条在走的过程中,十分稳健而又不失飘逸,收笔含蓄却又不失得体大方,老师书法中的用墨浓淡相宜,特别对淡墨浓墨的把握最好。行笔流畅,墨色浓重不失清雅,浓重不失空灵。在他的笔下,书法中收与放,长与短,轻与重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结构上,严谨有序而又不失奔放,错落有致而且显得十分统一,方圆并用,收放自如,实在是高超。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1-5-10 21:50

观吴正前先生的书作,章法新颖多变,给观者一种极美的视觉享受。古人云“字如其人”,他的大字落笔大气磅礴、酣畅淋漓中又不失精到,具有一股正大气象和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小行书的组合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大与小、钢与柔经吴先生的天衣妙手把两者处理得如此和谐自然,使二者相得益彰。他的小字行书用笔简炼、活泼率意、流中能留;结体随机赋形、不加雕饰,使整幅作品虚实呼应、开合有度、大小错落,有着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楷书之难难于把严谨的结体和单一的笔画写出新意、写得灵动。从吴先生的楷书可以看出他在北魏石刻下过很深的功夫,但没有受到传统思想的绑缚。经过长期的临习,在魏碑点画坚实、体势欹斜的基调中强调用笔流动自然,让人观之有从容洒脱、进退自如的心境,绝无生硬、呆板之感。
页: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查看完整版本: 翰墨焦点——当代书法名家邀请展 在京举办(附全部展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