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当代书法创作的格局
多元化:当代书法创作的格局在上世纪的一百年中,人类社会经历了机械时代、工业时代、电气时代、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科技时代、后工业时代。实验卫星、探测卫星、通讯卫星,使得地球变成了一个小村庄。空间变小了,距离拉近了,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切变化为当代的书法创作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与社会基础。使书法创作在当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多元化、多风格的局面。随着书法生态环境的变化,书法旧有的广泛日常实用性与对深邃文化人格品质体现的成分在“泛化”中减缩,而更多的表现为对书法作为艺术的本体特性的自觉追求。当代书坛的多元格局,造就了当代书法发展的全新局面。书家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创作方向,因此也产生了很多的书法流派和多样的书法风格。王镛、郭子绪、石开等引领了“流行书风”,陈振濂引领了“学院派书法”,周俊杰引领了“新古典主义”书法,张海引领了“中原书风”,黄苗子、张强、朱青生、傅京生、杨应时、王南溟、庄天明、古干、邵岩、王冬龄、朱乃正等引领了“现代书法”,邱世鸿、何昌贵、冯宝麟、吴又华、胡湛、小舟(周建强)等人引领了“新文人书法”,等等。在当代,由于多元化文化的发展,书法家们越来越注重个性的张扬,再加上出土文物的丰富,可以借鉴和取法的资料日益增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说,从事隶书创作的书家不再满足于只从正统经典碑帖中吸取精华,而是更多地着眼取法“民间书法”。关于“民间书法”的界定,可谓众说纷纭,王镛顾名思义使其定义为“出自民间书手的作品”;马啸则把“民间书法”的范围界定为以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平民百姓的书法为主体,还包括有一定身份、有一定知识的地方官吏和下层知识分子;沃兴华又把“‘民间书法’相对于‘名家书法’”来认识。事实上,这些观点表述虽然不同,但背后却存在着极大的核心认同,即“民间书法”的非经典性、非名家性、非官方性。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简椟、帛书、书丹、题记、金文、陶文、砖文、敦煌写经、墓志铭等民间书迹,也含盖一些没有被社会认可的文人墨迹(这些墨迹中,有些是随意的书写,本身就没有打算在书法上有所建树;有些是倾心翰墨,却没有被社会承认)。在民间雅化原创者看来,这些非经典书迹才是经典书作生成的源泉,是经典书法产生的温床。正如沃兴华所说:“民间书法之所以被重视,是因为其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具有更多的创新元素,更具有开放性。民间书法是一种原始的发展的传统系列,是历来书法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雅化是民间书法创新取得成功的唯一出路。当代书法创新的个案,再次证明了民间雅化原创式的可行性。张海、王镛、何应辉、孙伯翔正是这类创作者成功的代表。张海曾掀起当代书坛的“汉简热”,开一时之风,后主攻行草与汉简隶书,在汉简雅化与隶书型草化方面均取得突破性成就;王镛发现了作为民间书法的汉晋砖瓦墨刻的价值,以造型能力极强的画家的法眼大胆改造、整理雅化民间书法,使他的作品在充满野逸、粗放、率真之外,又不乏书卷气;何应辉一改线条的流美,而挖掘摩崖刻字、砖、简帛等民间书法,用不太符合传统规范的笔法完成了对字型的夸张规范,形成了前无古人的反派意味。孙伯翔接过于右任魏碑行书化的旗帜,潜心打磨,终成造化。显然,民间雅化原创式以开创全新的经典书法风格为最终审美理想,其核心价值在于书法风格的原创性。 {:1_56:} {:1_50:} {:1_107:}{:1_107:} {:1_5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