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供应 发表于 2011-4-23 14:47

{:1_100:}{:1_100:}

宋供应 发表于 2011-4-23 14:47

{:1_53:}{:1_53:}

风光墨色 发表于 2011-4-25 13:48

任何艺术门类与形式,都是在批评中发展.进步和完善的。反过来说艺术一旦完善还叫艺术吗?假如说世界上还存在 ...
宋供应 发表于 2011-4-23 14:46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这位老哥说得好!

贺进 发表于 2011-4-26 09:11

书法需要批评!即然是作品,就不要怕批评!前几年,姜寿田出了一本《现代书家批评》,值得一读!批评可以擦 ...
马黎青 发表于 2011-4-19 20:19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姜寿田的这本书还是具有高屋建瓴的意义的。深刻、客观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是很难得的。书法是需要批评的,需要来自多方面的不同的声音,才会使书坛呈现繁荣的面貌!

墨池游鱼 发表于 2011-4-26 10:14

现在的书法界一片繁荣,已经直接与经济挂钩了。你要批一下,首先要自练真功,说出来才会有分量,否则批评出来就容易让被批的人反感,这就有违和谐。文人相轻,书者也有此弊。批不到位,自露马脚,浅薄了自己。难圆其说,砸人饭碗,两不相宜。哪有不轻不重搔两下,得名得利实惠呢。我觉得现下有些书法博士、教授的字很受追捧,但实话讲,并不多耐看,与经典和形成自身鲜明的风格还有不小差距。真该从这批人中,培养批评家,不至于浪费满腹学识,而不是去追捧高学历的墨宝。我不敢说,高学历者们的字迹能否传过下个世纪,但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没准还有戏,因为,现在缺这个。

版纳居士 发表于 2011-4-26 17:24

首先书法的理想标准要确立。我的标准是王羲之的雄强筋骨,王献之的亲切,颜真卿的夸张表现力!杨凝式、米芾得二王,苏东坡、黄庭坚得小王和颜真卿,赵子昂仅得小王。其余不足论也!

贺进 发表于 2011-4-26 21:38

本帖最后由 贺进 于 2011-4-26 21:41 编辑

现在的书法界一片繁荣,已经直接与经济挂钩了。你要批一下,首先要自练真功,说出来才会有分量,否则批评出来就容易让被批的人反感,这就有违和谐。文人相轻,书者也有此弊。批不到位,自露马脚,浅薄了自己。难圆其说,砸人饭碗,两不相宜。哪有不轻不重搔两下,得名得利实惠呢。我觉得现下有些书法博士、教授的字很受追捧,但实话讲,并不多耐看,与经典和形成自身鲜明的风格还有不小差距。真该从这批人中,培养批评家,不至于浪费满腹学识,而不是去追捧高学历的墨宝。我不敢说,高学历者们的字迹能否传过下个世纪,但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没准还有戏,因为,现在缺这个。
墨池游鱼 发表于 2011-4-26 10:14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现在的书法批评趋于两种极端,一是趋炎附势的无限制吹捧,一种是冷嘲热讽的恶意批判。这两种极端造成了当今书法批评界的风气走向不和谐化,无限制的吹捧,最主要的是体现在书法专业报刊及个人作品集当中,某书家的专题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文章,造成了很多人对文章的审美疲劳,感觉在一篇文章中换个名字谁都合适,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万能文章”,这样的文章决定了当今批评界的不良风气。另一种现象更多的是体现在书法专业网络中,当然也不是全部,极小部分的网友对书家的作品存在个人情绪化,恶语相讽、中伤他人这样的言语当然更会破坏书法批评的风向标。我们所说的批评,严格意义上讲是不存在个人情绪上的批评,尊重客观既有的事实,只以作品来谈作品,而不是以人来看作品,如果这样的批评态度来做批评的话相信书法批评会更加完善。

郑付忠 发表于 2011-4-26 21:55

书法批评,有比无好,宁缺毋滥

郑付忠 发表于 2011-4-26 21:56

书法批评,有比无好,宁缺毋滥

宋供应 发表于 2011-4-27 17:07

书法是展现多元素美的载体,没有一定的衡量美的尺度与标准。反观历史上遗留下来历代圣人.大师们的作品,不管表现形式如何,丑俊如何,你能说那一件不美吗?说美与不美,是看受众的个人感受而定。受众的文化素养,学识,对美的认知度等等,决定了他对每幅作品乃至每一位大师的认知度。就像我们平常生活,咸,淡,酸,辣各有所需一样。
在下认为,欣赏古代大师与现代名家的作品,应该先把自己的知识结构调整一下。从历史的深处和书法的广度入手,从历代大师的墨迹,碑刻,法帖资料中汲取营养,增加学识与涵养,当然也离不开文学,诗,词,文赋方面的修为。从学习与实践中同古人对话,问问他们当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套用今天的美学观点与思维,是不是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古人和现代人的作品呢?因为我相信不管是古代大师和现代名家都有他们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决定了他们的书写风貌与书写水平。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公社辩论会】四月之辩:当代书法批评是否具有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