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才 发表于 2011-4-8 22:27

龙门二十品的研究

龙门二十品的研究

提倡书法取法北朝碑刻的风气,极盛于清代中叶至清末之际。清乾嘉学者包世臣(公元1775—1885年)在《艺舟双楫》中称颂“北朝人书,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继之清末学者康有为(公元1858—1927年)著《广艺舟双楫》,极力推崇碑刻书法艺术,成为清末碑派书论的代表作。他对龙门造像题记尤为推崇:“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像,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亦紧密非常。……故能择魏世造像记学之,已自能书矣。”在此期间至民国以来,著录、研究魏碑的学者和著作甚多,就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还有王昶《金石萃编》,方若《校碑随笔》(今人王壮弘增补),郭玉堂《洛阳出土石刻时地记》,李健人《洛阳古今谈》,有正书局石印《六朝墓志精华》、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杨震方《碑帖叙录》,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龙门四品》、《龙门二十品》等,北京大学、北京图书馆还有编目。此外,日本水野清一、长广敏雄的《龙门石窟之研究》,日本公论社出版的《龙门二十品与五十品》等,也有较大的影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门二十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