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皆醉我独醒
别人皆醉我独醒 从范曾出名看艺术家成功的三大节奏。 在中国。大凡成功大大的人,都曾是一个时期的风云人物。成功的人都有些特别的举动。这样的成功人士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思想超前,行动超前。在艺术界更是。成功的艺术家几乎都是在外地(外国)出名后在国内(本地)才得以成名的。艺术没有国界,但艺术一定有平台。有了平台,才可能有机会。艺术也一定要有一个被人们普遍承认的舞台。有了舞台,才有施展才华的地方。艺术也一定需要媒体宣传。有了他们,姑且不管他们懂不懂书画,评不评得到点子上(当然,所谓媒体说到点子上都是自己的人讲的。)有个成语叫推波助澜。善用者胜。有人叫这样的动作形容为“墙外开花墙内香”。 范曾就是一个善于利用这个舞台的人。他自己的自述中说:1979年之后,我曾若干次赴港、出国访问展览和讲学。(请注意我上面说的三台,此为平台。) 1979年10月,我作为荣宝斋代表团的特邀成员,赴日本参加荣宝斋展览的开幕式,我的二十幅作品被日本各界人士抢购一空,这是我在国外首战告捷。(这是舞台) 1980年4月张仃先生与我的联合书画展在香港举行,可谓盛况空前,在开幕之后的一个半小时内,作品被世界各国收藏家订购完毕,在香港文坛上传为佳话。 香港各大报纸几乎每天详细评论展览的作品,认为是一次“轰动香港的画展”,说“中国文化不会失落”。同年10月我应加拿大UBC大学和维多利亚大学之邀赴温哥华讲学,我仅带了一张画《广陵散》到北美去。主要接待我的是著名的古典文学评论家、诗人叶嘉莹。在那儿我作过几次影响颇大的报告:《中国古典绘画的本质》、《中国书法》、《中国古典诗歌》和《我的艺术》。UBC大学建立亚洲中心,请我为屏风题词,我大书杜甫的《望岳》一诗,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气派和使命感。1981年我的个人画展在日本横滨举行,日本各报都有报道。NHK广播电视中心特邀平山郁夫先生向全日本介绍我的作品,他认为我的画充满活力,是现代中国画的优秀代表。1982年我的另一次个人画展在日本东京举行,这次的影响更大。《朝日新闻》、《东京新闻》以整版介绍我的画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1983年日本冈山县日中友好协会和两备柽园财团联合倡议在冈山县建立永久性的“范曾美术馆”,由久负盛名的日中友好人士冈崎嘉平先生任名誉馆长。这个倡议得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和国内文化部的支持,1984年4月1日正式开幕。这是中国画家以个人名义在国外建立的第一座美术馆,它规模壮丽,设备精良。日本人仅为世界上两位画家作过这样的努力(另一位是法国近代画家)。无论国内有这样那样的议论,但是,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在海外受到这样的推崇,总是国家、民族的光荣,不是我一个人的事。开幕之日,中国大使馆的文迟大使和其他重要官员出席了大会,热烈庆祝美术馆的落成并赞扬日本友好人士所作的努力。日本的电视向全国播放了美术馆的陈列;日本的卫星广播在“每周世界一名人”的节目中,向全世界用三种语言播放了这一轰动日本的消息。范曾美术馆里陈列着我的大小作品八十多幅,其中代表作有《广陵散》、《竹林七贤》、《达摩》、《钟馗》、《采薇图》、《前后赤壁赋》、《灵运歌啸图》和《载酒行》等等。美术馆成了冈山一景,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国的鉴赏家和游览者。美术馆没有任何商业性,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基点之一。(这是媒台) 这些现象各地都有。有人在法国办展,在英国巡展,也许不一定要到顶级博物馆,但要的是那个国家,要的是那个事实,加之花钱请(也有不花钱的)媒体所道一二。回来国内再搞个汇报展,这就是世界承认的顶级艺术家。如果你没有这一步,你在国内口口相传,你至少会比别人晚20年。书法界也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过万,而真正出名的也就那么点人。中国书协的理事现在也有200多,而价格不什么的,也只是少数。我曾听我们艺术界的人说,XX省的XXX书法大家,那N年前的书法惨不忍睹。然而,有一年的有一个时候,在北京中国美术馆搞了个个人书法展,据说因为单位的原因,请了某某领导出席开幕式,也据说那个领导说那个字好。(无从查知是媒体说的,还是带话说的。)反正,他从北京回来,那书法的价格立即翻番。也成了艺术界津津乐道的风云人物一直到现在。http://bbs.shufa.org/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天生不懂书的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