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才 发表于 2011-4-6 17:22

全国第五届篆刻展二题

全国第五届篆刻展二题

一、篆刻展给相关产业带来了经济上的实惠
财经人士老爱讲:“华尔街打个喷嚏,世界的经济就要感冒”。随着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国内会展经济带来的经济效应也作用于中国艺术层面的展览。第五届全国篆刻展的举办,着实让与篆刻相关的产业老板兴奋。他们说:“五届篆刻展一搞,石章刻刀立马畅销,如果天天有篆刻展该多好!”
从目前获得的与篆刻相关产业在第五届篆刻展征稿期间销售金额的资料来看,石章厂家、印泥厂家、刻刀厂家及销售篆刻书籍的书店均是既得利益的受惠者。四川成都某篆刻工具厂生产的硬质合金刀在此期间成为印坛的畅销产品。据业内人士告知:该厂仅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地就卖了4000多把,按每把15元计算,厂家的销售额就可达到6万多元。6万元按说数额不是太大,但如果不遇上篆刻展,肯定不会有这样的销售业绩。浙江的青田石章、福建的寿山石章是中国印材的集散地,在五届篆刻展征稿期间,这两地的石章的销售金额一路走高。浙江青田石章厂家往常每日石章销售金额不足三万元,征稿期间销售金额达到了六万多元,按两个月的热销期算的话,这两个月内浙江青田石章厂家销售金额可达到360余万元。福建寿山石章厂家也由每日的三四万元的销售金额,狂增到了9万多元。按两个月的热销期算的话,这两个月福建寿山石章厂家销售金额达到了540多万元(本文中青田石章、寿山石章的销售额为福建、浙江两地厂家、商家销售的总额,而非一家一地的销售金额)。
一滴露水可映见阳光。第五届篆刻展给一些小品种和小的篆刻技能提供了可贵的商机。谁又能想到,拓款居然也会给有此专长的印人带来赚钱的机会。五届篆刻展征稿中明确要求参赛作者提供二方边款,边款在参展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是明显的,参展的印人岂敢轻视,为强化印屏的艺术效果,花钱拓款也是心甘情愿的。郑州古玩城内刻印为业的印人,印章拓款每面拓费5元,生意蛮好。印泥在书画店内是一个小品种,销量有限,这一期间,西冷印社生产的潜泉印泥、漳州生产的八宝印泥也分外俏销。
笔者提供的这些数字不仅是枯燥的,而且也未必完全精确,罗列的数字也仅仅是供大家参考的,这些数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大家感受到第五届篆刻展的影响力及带给篆刻相关产业经济上的收效,以期引起印坛人士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关于评选的相关话题
第五届全国篆刻展是一个重要的展事,它从征稿之始就受到书坛的广泛关注。一个全国性的篆刻展览,如何去体现它应有的广泛性、艺术性、权威性?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公正、公平的评选对广泛性、艺术性、权威性的体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公正、公平的评选做保障,神圣的“三性”只会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评选的标准是评审工作的依据和前提,评选标准的合理与否又影响着评审的公正、公平的结果。篆刻展“三性”的体现与公平、公正的评选及评选的标准三者环环相扣,又相互制约影响。
评选需要有一种相对的评选标准,评选的标准是评审公正、公平的保障。如果失去了评选的标准,评选必然要滑向无序、随意、主观的境地;必然要引发黑哨、暗箱操作;必然滋生书坛公众的不满。如果评选标准没有相对的共性和统一性,那么,评审的公正、公平性将会出现操作上的盲点。我说这一番话,并不是说这一届的篆刻展没有评选标准。关键在于,大家关心这一届篆刻展能否在评选标准上更加量化、更加系统化,让评选标准有更切实际的操作性。如何建立一个在评审中共同依据并认可的评选标准,成为近一个时期印坛人士所面临解决的课题。
建立一个评选的标准不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难就难在于所定的标准只是相对的标准,而非令所有人信服而认同的标准;难就难在篆刻艺术与我们所处的时代都发生了变化,篆刻的发展与社会的变化是互动的,相互影响的。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尽管我们内心还有着浓浓的古典情绪,尽管我们内心向往文人雅士那品印鉴印的悠闲生活。但随着传媒、展览成为推广传播篆刻的主导性展示方式之后,这种书斋雅兴、案头清供的传统也被消解了,随之而来的是篆刻的品评鉴赏标准的改变,造成了用原有的品评标准已不能完全适用于当代篆刻创作的实际状况,有些标准甚至是与今天的审美观、创作观大相径庭的。传统意义上的篆刻是先“篆”后“刻”的,如今在印坛已不是绝对的标准,极端个性化的“字法”大行其道,多元化的社会和多样性的取舍,给当代篆刻预留了极大的创作空间。(你可以固守传统,你也可以改变篆刻的传统。)青年印人创作观念较前代人更为自由大胆,入印可以是篆书,也可以不是篆书,或隶或行或草,你就是简化字入印也没有人有异议,更有甚者将数字、拼音搬上印面,但又遵守字法的纯粹性和系统性的底线。在向其他艺术门类的借鉴上,今天的印人与古人相比,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向三代吉金寻求灵感已无法满足美术化倾向一派的求变求新的欲望,为进一步丰富篆刻的语汇,他们对现代书法、版画、民间美术进行广泛融取,大胆将各种信息符号巧妙移入印面;古典一派则对古砖文、陶刻、写经进行印化处理,并对镜铭、青铜器纹样进行移植、改造,虽是走在先“篆”后“刻”的路途,但在个性思想的指导下,也极力与古人拉开距离。
印坛的细心同道曾把第一届和第四届的篆刻展作品风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第一届和第四届的篆刻作品在风格上、创作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和不同。第一届的篆刻展作品在笔法上讲究“下笔有由”、“不失六书”,“印宗秦汉”是这一届创作观的主流倾向,审美上追求一种传统的“中和之美”;从第四届篆刻展作品来看,参展作者的创作观及作品形式与前三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印从书出”的观念已不再起主导性作用。一些作者在创作观念和作品形式上力求突破书法篆刻的制约,寻求在创作上的个性化风格的展现。他们大胆地将其他艺术门类的语汇和创作元素搬到了篆刻创作之中,尝试着将一切可以入印的艺术形式统摄入印。
评委的创作观、审美观构成了评选的相对具体标准,具体的评选标准又作用于印风的导向,印风与评选标准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互动关联的。是不是可以这样讲,有什么样的评选标准,就将会形成什么样的评选导向,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篆刻风格导向。评委会的评委来自不同的省份,有着不同的艺术背景,他们的审美观、创作观也是千差万别。不同的审美取向和不同的篆刻风格,使得评选的标准也必然赋予了多元化和多样性色彩。如何在尊重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相对的共同性的评选标准?或者说这种有相对共同性的评选标准应建立在有共同性的审美基础上,或者建立在相对统一的评选观念上。我们渴望评选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客观地说,能有一个有相对共同性并得到印坛认同、认可的标准已属不易。
建立有相对的共同性和统一性的评选标准,进行公正、公平的评选一是需要在评选机制上改进和创新;二是需要克服利益因素的影响;三是需要克服人情关系的影响。渴望共同性、统一性的标准反映了印坛对篆刻评选工作的期许,也反映了对评选标准的理想期待。
中国是一个人情化的社会,人情观念根深蒂固。亲情、友情人皆有之。人情对评选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评选如不超越人情关系的影响,评选的公正、公平将会失去它应有的原则和标准,不要因人情因素让印坛民众伤心。尽管人人都对人情因素的负面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但如果真的要超越人情的影响,真的需要思想的净化与升华。
评选中的利益因素在艺术商品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变得尤为突出。“一登国展,则身价百倍。”有这样的名利效应,让不少人再也不能心静气平。评选中的竞争是激烈的,又是残酷的,一人入展则伴随着数十人的落选,入展者神采飞扬,落选者黯然神伤,有些人为走捷径,不惜拿出钱物来换取国展的“门票”或“奖券”。他们的这种行为对评选有着很强的“杀伤力”,我们绝不能让这些走捷径的人的目的得逞,为了净化评审,更需要我们的评委们不为钱物所诱惑,不被利益所驱使,“利益”将会成为考验评委良知的最佳方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第五届篆刻展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