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好古 发表于 2011-4-2 10:30

自说自话之 孙伯翔、刘洪洋及其他

         在当代书坛,提起孙伯翔,人们便会情不自禁的想到,他是写魏碑的,而提起写魏碑的书法家,人们便会不约而同的想到孙伯翔.可以说,在二十一世纪初的这几年里,孙先生成了魏碑的代名词,他本人也完成了一个从书法家到著名书法家再到"当代碑学大师"的蜕变.
         随着孙先生知名度的提高,其书法作品被人们普遍认可再到狂热追捧,孙先生的影响力突显在书坛的各个角落,"伯翔热"一度成为了书坛的主要潮流.学其运笔者有之,学其结体者有之,学其章法者有之,读其理论者有之.上行下效,一大批孙先生的追随者也随之诞生.孙先生的影子无不出现于各类书法比赛和书法展览中,在碑体书法的众多爱好者中,十之六七都是孙先生的模仿者和学习者.孙先生也凭借其扎实的魏碑功底和大批探索型的碑体书法在书坛长期处于领跑者地位,其影响之大,影响人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广,令其他书法家望尘莫及,自叹弗如。孙先生真可谓当今书坛之执牛耳者.
      在如火如荼的碑学热中,在众多的碑体书法研习者中,有好多人是比较突出的,李松、钱松君、王昱等则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这几人这几年的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从多次入展到频频获奖到国展评委,青年才俊,风光无限。
      李松的字界格明显,章法整齐,去掉了魏碑的尖锐菱角,将碑体书法融入了行草的运笔成分,使之灵动化、妍美化。李松一出,使沉寂多年的出坛为之一亮。在魏碑书法上的 变化和拓展方面,李松最明显。
      钱松君将碑体书法加以个性化和现代化,在运笔上多了牵丝和萦带,仔细观之,其作品更像是碑体化了的行楷书,总缺少点蕴籍和含蓄。
       王昱则更多的学到了孙先生的字型特征,除了功力不同、风格稍有差异外,他的运笔、结体、章法和孙先生如出一辙,他是孙先生一个不折不扣的追随者和效仿者。
       总体来讲,李松的字写的流动,写的轻盈,而钱松君和王昱则入古不深,多时人面目。
    在众多的孙体书法爱好者中(我们姑且就这样称呼),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这人就是天津书坛的刘洪洋,刘氏是何许人?请看其简历,刘洪洋,字骏,号一石,世人称洪泽、洪祥。1963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书法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书画社篆刻艺术委员会首席顾问,天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天津市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孔孟书画院艺术顾问,宝坻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作品获得CCTV全国首届电视书法大赛金奖(篆刻),CCTV全国第二届电视书法大赛金奖(篆书),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篆刻),第二届中国书法艺术届"书法十杰",全国第五届、国际第八届刻字艺术展全国奖,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金奖,中国书协培训中心六、十周年回顾展特等奖、金奖,书法导报首届年展金奖,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艺术展铜奖,"皖北煤炭杯"全国书法大赛三等奖,"走进青海"全国书法展优秀奖,西泠印社四届、五届评展边款奖、优秀奖。入展中国书协、西泠印社主办展览40余次,作品被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篆刻博物馆等多家收藏,作品流传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刘洪洋书法篆刻集》等专著三部。
    从这个简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是他的印章刻的好,二是他的书法写的好。刘氏这几年很红,也很火,加上正值壮年,精力旺盛,在他的作品中,时有精品出现。刘氏是目前天津书坛的生力军和中坚力量。
    综观刘洪洋,他是个多面手,在创作上篆隶楷行草印样样涉猎。在目前的这些写字的人当中,这一点是很难得的。刘洪洋的篆书集厚重和灵巧为一身,有的偏重于篆,全是篆法;有时则篆隶相济,篆法隶法相间而为,时有佳作。他的隶书作品则将汉隶汉简结合一体,时不时的融入行书笔意。但比起他的篆隶书,隶书给人的感觉则略逊一筹。而刘氏的魏碑作品,则更多的学习的是孙伯翔,在运笔上,他融入了魏碑和草书的笔法,但是由于不能运用自如,总觉得有些许牵强和生硬,这从刘洪洋的魏碑创作中就看得很清楚,魏碑是主体、是主流,而草书只是粘上去的、附上去的,是附带、是添加,而不是两者自然交融之后生长出来的。这类作品,草书的成分总是夹杂在魏碑中,给人的感觉是不连贯、不成熟,好象轻轻一碰,草书的部分就会跌落下来。再看其纯粹性的魏碑书法作品,或许他是在追求一种入纸和刀刻的感觉,在运笔上显得粗糙和雷同,雕琢感极强,这是他创作上不足的一个方面。
    在魏碑字体的变化和创新上,李松要比刘氏高出许多,而在风格的多样性和全面性上,刘洪洋则要高出李松许多。不过,他们有目前的这些成就,已实属不容。
    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刘洪洋的篆刻已初具自家面目,略有个人风貌,篆隶作品也有相当的成就,而其在魏碑书法的创作上,则未脱孙氏窠臼。在当代,在碑体书法创作的连带化和行草化上,沙孟海、陆维钊等人则是非常优秀和非常成功的,赵之谦、于右任都堪称一代宗师,这些人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模范和榜样。
    当代书坛是一个繁荣和热闹的书坛,无论是书协各专业委员会的设立还是以前的正书展和行草展,再到现在重新分工的行书展、草书展、隶书展以及篆书展,书法和书协的细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明显,在如此良好和宽松的环境里,我们真的希望能够有一代大家诞生,无论是哪个书体的大家,我们都热情期待!
    别的不说,如果在目前的状况下能够出现几个像胡小石那样真正的碑学大家,那我们也是非常高兴和值得庆贺的。读了这些人的作品,你才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继承和发展,什么是真正的开拓和创新。研究了他们的著作,你才会明白,真正的大师不是创造出来的,真正的大家也不是推出来的,大家或大师或许就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那一两位书法研究者和工作者,也或许就是经过大浪淘沙而洗尽铅华后的一两名辛勤耕耘者,而不是由媒介狂轰烂炸所评选出来的某些最高得票者,也不是经别人忽悠而一举成名的部分"弄潮儿"。

森豪正室 发表于 2011-4-2 15:12

{:1_56:}

阳夏人也 发表于 2011-4-2 20:43

{:1_56:}{:1_56:}{:1_56:}

津武多善 发表于 2011-4-3 13:04

必须顶哈哈我们武清人~~~

天南茗茶 发表于 2011-4-3 14:37

分享了支持

正塬堂 发表于 2011-4-3 17:10

回复 1# 韩好古


    {:1_43:}很看好刘洪洋!

王品墨 发表于 2011-4-4 11:13

{:1_107:}{:1_10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说自话之 孙伯翔、刘洪洋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