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说自话】戏说书家简介
当前,随着出版事业的蓬勃发展、印刷行业的迅速壮大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画家或书法家出版一两本画册、画集或一两本作品集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也不是什么困难事。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的书画作品集充斥于市间,无论是新华书店还是图书批发市场,无论是古旧书摊还是深巷夜市,大都有几本或数十本XXX作品集的书籍出售,场面不可谓不壮观,内容不可谓不丰富。大到知名的出版社,小到无名的印刷厂,都在或多或少的经营这项业务。仔细看一下这些作品集,颜色一个比一个鲜艳、纸张一个比一个考究、装潢一个比一个精美,名家题字者有之、自己署名者有之、电脑合成者有之,这场面,足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蔚为大观。
与今人相比,当今的这些条件是古人在地下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一般情况下,古代的名人、伟人、达官贵人,在其去世后才会有人对其树碑立传、编纂年谱、收集作品、汇编作品集。而在今天,在以前看来这些非常繁杂而累赘的工作在如今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交给一个出版社或印刷厂,不足一周便可以高质量的完成。
这些都是好现象、好事情,值得我们去欢欣,值得我们去鼓舞,值得我们去祝贺,因为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别的暂时不说,我们单说说书法家作品集。
看作品集,不得不看封面,看封面,便看到了扉页,看扉页便看到了书家简介。这类的作品集看多了,便会发现当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众多的作品集中和众多的书家简介中,我总结出了如下几点,现列举出来,以方便读者。
一.三岁临池,五岁染翰。这些作者大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便是三岁临池,五岁染翰,什么从小受家庭熏陶、老师影响、祖父指点等都要写进去,如不写进去,给人的感觉好象是没有家学渊源一样,年龄越小越好,老师越多越好,
祖父的指点越到位越好。
二.遍临诸碑或诸帖,临池XX载,功力非凡。如没有这些,给人的感觉是这些书法家与常人一样,没有什么与众不同。或许只有这样写了,才会显示出一个书法家的不同凡响。
三.初习X体,后研二王。这一段一般是这样写的,先临欧多年,再由隋唐上溯魏晋,究其本源,直追古人风韵,最后在XX 处找到了归宿并发扬光大。这一点好象是这些人成功的唯一之路。
四.名师指点。受业于恩师XXX,从教于名师XXX,研习于XX学院,受XX亲炙、XX奖掖都得写上,师傅的名头越大越好,名字叫的越响越好,用目前网络流行的话则是越雷人越好。
五.列举入选或获奖年表。先是中国书协的展览,下来是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等单位的联合展览,再从省地市的各级展览到社会上的纯粹商业展览,那年表,足足有好几页,入选(入展)的越多越好,获奖的越多越好。
六.社会职务。如XXX现为XXX会员,XXX理事,XX地方主席或副主席,XX级别的官员等,头衔越多越好,级别越高越好,因为这些可以彰显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
七.名人合影。作品集当中,不是与这个大师的合影,就是与哪个名家的合影,再看那作者的的神态,幸福之情洋溢于脸上,一副旁若无人、沾沾自喜的样子。
这些简历大多都很长,都很有条理,读起来也很有意思,看起来名副其实,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一.论三岁临池,五岁染翰。在他们的简介当中,大多都有这样的字眼,他们真的是三岁临池吗?这个是值得我们去怀疑的,从他们的简历当中表达出了这样一个信息,那便是不三岁临池,五岁染翰便成不了书法家,岂不知白石老人27岁才开始学习画画呢!这样的信息对当今的书法教育和发展有一定的误导作用。
二.论遍临碑帖。他们真的遍临碑帖了吗?我们知道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要学习、工作、吃饭和睡觉,除了这些活动,在一天当中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去临帖呢?要临完所有的碑帖谈何容易?别的不说,就目前发现的汉碑来讲,至少就有200多种,如果一个人从3岁开始临习碑帖,到40岁便说自己便临诸碑诸帖,你会相信吗?呜呼!
三.论由隋唐上溯魏晋。在这些人看来,这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可他们真的是这样上溯魏晋了吗?相信大家都看过电视,也看过电视广告,如果电视里有人说XX手表治好了他30多年的高血压,你会相信吗?我们不是说不相信由魏唐上溯魏晋的学书方法。
四.论名师指点。翻开这些简历,这句话在95%以上的人的简历当中有,除了老师名字不一样外,其他的话语惊人的一致。这个你会相信吗?启功老先生在《启功口述历史》这本书中曾经说过,他这辈子是教古典文学的,没有收过一个书法专业的学生,可现在好多人还是称为启先生的弟子,这又作何解释?用启先生的话说,这是另有所图。
五.论入选获奖。现在的展览真可以用一个“多”字来概括,光中书协的展览一年就有好多个,展览多并不可怕,这是好事,这对书法队伍的发展壮大、书法创作的引导以及培养新人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可是展览太多,就是好事吗?数量是上去了,质量呢?再何况其他的展览多如牛毛,别的不说,大家注意一下书法杂志或书法报一类的媒体,光长沙地区一年的展览少点说因为不下30个,这样的展览有含金量吗?
六.论名誉头衔。这些人的光环不可谓不耀眼、身份不可谓不复杂,那身份、那荣誉,真可谓羡煞王羲之、气死颜鲁公也。王羲之和颜真卿虽然没有怎么多耀眼的光环,但是他们的书法作品可照耀千古,这又是为什么呢?而这些书法家在耀眼的光环笼罩下,光芒会持续多长时间呢?这当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成为王羲之和颜真卿,也不是说达到了他们的哪个水平才可以出作品集、才可以写简历,因为历史不可复制,现阶段要达到或超过他们,似乎不可能。
七.论名人合影。现在与名人合影、签名留念是一种时尚,好多行业都或多或少的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可这样做了,你的书写作品就提高了吗?从个人生活照到家庭照,再到艺术照,照片不可谓不多矣!真不知道这是在出版书法作品集还是在出版人体摄影集。说句不好听的,照片可以用电脑合成,而现在电脑合成照片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
八.“作品畅销海内外,被众多博物馆所收藏”。
当然,这些简介并不像上面说的那样糟,其中大多数人的简介是非常好的,有些书法家的学书历程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这些书法家的简历代表了他们的成功之路,对我们具有极大的参考意义。况且,在目前的条件下,对大多数人来讲,只有参加展览或展览获奖才有可能加入中国书协,加入了中国书协,一个人作为书法家的身份才会被社会确定或认可,在这些方面这些简介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反,某些拖沓冗长的简历真的能够说明问题吗?似乎也未必,先秦·无名氏《弹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故歌曰:‘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之谓也。”这八个字虽然短小,但是把一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的清清楚楚,比起这简练浓缩而高度概括的语言,某些繁杂的长篇简介总让人觉得苍白无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所有书法家的简介并不是那样的好,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综上述,我们对大多数人的简介可得出如下结论:
书家简介一束花,五颜六色人人夸。
有朝一日看清了,此花原来非真花! {:1_56:} 回复 2# 为人民服务
说的好! 在理! {:1_107:} 然也!
书法雷同,简介雷同,俗人雷同!
书法界确实太缺乏个性了。
反思,这也是迎合社会使然,我们也都是这种土壤的一员。 环境造英雄{:1_107:} 深刻!此花原是塑料花! {:1_107:}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