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德锋 发表于 2011-3-25 15:14

当代书法,魂归何所?

当代书法,魂归何所?


傅德锋





当代书法在很大程度上由于文化含量的欠缺和人文关怀的不足,对此,批评界一度有“当代书法缺钙、少碘”、和“当代书法灵魂出窍”的指斥与追问。从中反映出人对当代书法的价值衡量与文化反思。




我们应该知道,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长盛不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书法能够承载过人的思想精神,是人们灵魂的某种依托甚至是归宿。中国书法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从它一开始就和政治、文学、文字学、美术、宗教、历史等等发生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因此,学习书法也就自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不仅包括书法的本体,还包括书法本体之外的一切和书法有关的方方面面。




对于一个书法人来说,书内功夫的研练是基础,不可或缺。但书外功夫的积累也同样重要。就像飞机的两翼,少了哪一方面都将无法展开。当书内功夫对一个书法人不再是一个问题的时候,要继续朝前和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书外功夫就成了重中之重。而事实上,书外功夫的积累应该是和书内功夫的磨砺是同步进行的,只不过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是侧重点有所差异罢了。如果说,书内功夫属于技术层面,那么书外功夫就属于精神层面。我们常说的“由技进道”,其实就是技术层面向“道”的层面的一种转化和提升。“道”恰恰就是精神层面的一种概括,是一切人类艺术活动的根本所在。然而,这并不等于是说,先完成了书内功(即技术),再进入书外功(即“道”),或者说,只要完成了技术研练,就可以进入精神层面。实质上根本不是这么简单。我的理解是,“由技进道”,一开始由于要首先进入“书写”,对“技术”的东西应该关注得更多一些。假如“技术”不过关,或者说是连一个基本的程度也达不到,那么,书法也就无从谈起。在这种情况下,再多的知识也将与你的“书法意味上”的“书写无关。而只关注书法本体甚至仅仅局限到“笔法”等等这些技术性的东西,而对书法的其它支撑视而不见,那么,你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书匠”,类似于“经生、胥吏”之类,却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




当一个书法人在基本达到“技术”过关之后,一方面需要继续锤炼自己的书内功,进一步精益求精,另一方面则更需要加大对书外功的关注重视和磨砺力度。书外功夫之于一个书法人的实际作用是客观存在的,有时候或许感觉不甚明显,但却是不容忽略的。所谓“勤学如春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它很微妙。书外功夫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自然体现。


尤其是哲学和文学,这应该属于书法的最强有力的支撑所在。书法里面所要体现的精神实质,其实更多地就是指书作者的哲学和文学思想,也就是文化精神。这在古代的书论里面早已有所反应。尽管说,书法的精神也可以在书法本身里面去感知,但最终还是要回到书作者的个人综合修养上来。元王恽《<颜鲁公书谱>序》:“东坡云:评书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元黄溍 《跋荆公帖》:“今观此帖,风神闲逸,韵度清美,临学之家,宜有取焉,评书者未可以彼而废此也。”因此说,书法作品再好,只是一个方面,假如少了综合性的修养和建树,对于书家作品的传世和后世的评价势必是会大打折扣的。




当代书法由于学科的变化,其社会地位和古代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且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强烈冲击之下,面对种种生活压力和诸多诱惑,书法人对技术的研练已是应接不暇,疲于奔命,而对于文化精神的历练则要么无暇顾及,要么勉为其难。对传统国学的日渐陌生,势必导致人文精神的弱化。物质生活的刺激,使得人们无暇或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书外功。有人说,当代书法抛开文化精神,在技术方面已经超过了古人。我认为,这种说法尽管有一些道理,但也不免有些过于乐观。当代那些特别注重传统技法的书家,在继承古法方面固然有可圈可点之处,但要说“超过”,我看未必尽然。至少是对于当代庞大的书法人群来说,真正能够深入继承古法者所占的比例还是相当悬殊。而在深入古法的基础之上,卓然成家者更是凤毛麟角。




要说突破,当代人在章法和表现形式方面的确有所突破和创新,这些固然值得肯定。但当形式美感凌驾于思想内涵之上时,就似乎得不偿失了。




人们说当代书法“缺钙、少碘”,我更多地是理解为当代很多人的书法作品首先缺乏“技术含量”,临帖似是而非,缺乏深入准确;创作随心所欲,无所依傍。说当代书法是“灵魂出窍”,我的理解是,基础不扎实,支撑不丰厚,空无依傍,虚有其表。精神无所依托,灵魂不得归宿。这倒不是全面否定当代书法的成就,而是说此类现象普遍存在。功力精湛,学养深厚者固然有之,只可惜少之又少,屈指可数。




那么,当代书法魂归何所?我的看法是,当代书法的灵魂在某种意义上,始终游离于作者和作品之外。书法人已经被权势、地位、名利、金钱和种种奖项、荣誉牢牢控制。书法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获得这一切的一种技术和手段。那种出之自然,怡然自得的书写状态悄然离去了,功力性则越来越明显和强化了。




功利并非洪水猛兽,适度的功利思想可以使人奋进。但名缰利锁,利欲熏心,则会灼伤自己,危及他人……




当下书坛大力倡导读书、临帖,目的就是一面强化书内功夫,一面修炼文化涵养,为自己加强“营养”,回归本心。古人书法或结前人诗词,寄托情感,或书自作内容,浇铸心中块垒。心境自然,态度严谨。今人书法并非不可书写唐诗宋词之类,但问题在于治学不严,错漏百出。而自作内容,则大多无病呻吟,不合规矩法度。从中反映出文化修为的严重缺陷。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绝非三言两语可以定论。追究社会?可社会是由千千万万的人组成的;追究个人?可普遍的社会风气影响着每个个体。社会风气如何改良?一是社会体制的保证,二是文化思想的引导,三是每个人的努力。总之一句话,这不是一踿而就的问题,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当每一个书法人能够准确看待当代书法的现状,并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的时候,不断地进行反思和纠正。不断地加强学习,假以时日,我想,书坛现状会有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书法的未来也就会大有希望。

九华松人 发表于 2011-3-25 17:13

{:1_107:}合吾之见也!

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11-3-25 18:29

个人书法,魂归何处

烟柳舍 发表于 2011-3-28 22:03

我觉得你把书法附上了太多的内涵,简单点,书法就是书法,贩夫走卒可以学,大厨农夫可以学,工人、司机可以学,只是内心一种自发的情感与相应的技巧,并不是非要熟知中国文化的人才能学,入门易,不择身份、学历、年龄,是否能有所成,个人造化,随着学习的深入意识到不足,自会根据情况去学习不足的地方

烟柳舍 发表于 2011-3-28 22:11

东坡云:评书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东坡之言只是东坡之言,不代表真理。我的习惯是读贴不分其人如何。各有奇美!汪精卫的很多诗就不错,蔡京、秦桧的书法也很超群,他们的身份不好!但这只是政治赋予的,黄庭坚、苏东坡养小妾,逛妓院在现在看来就是包二奶、、、也算不上什么道德君子,但后人被他的诗句感染了,辛弃疾有人考证过他的收入,有很大一部分灰色收入,并有众多的小妾,阁现在也算个贪官!并不像他的诗词一样干净!

傅德锋 发表于 2011-3-30 15:18

合吾之见也!
九华松人 发表于 2011-3-25 17:13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多谢关注!

傅德锋 发表于 2011-3-30 15:18

个人书法,魂归何处
曾惊花落 发表于 2011-3-25 18:29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多谢关注!

傅德锋 发表于 2011-3-30 15:19

我觉得你把书法附上了太多的内涵,简单点,书法就是书法,贩夫走卒可以学,大厨农夫可以学,工人、司机可以 ...
烟柳舍 发表于 2011-3-28 22:03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人各有别,见解不同,实属正常。多谢关注!

傅德锋 发表于 2011-3-30 15:22

东坡云:评书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东坡之言只是东坡之言,不代表真理。我的习惯是读贴不分其人 ...
烟柳舍 发表于 2011-3-28 22:11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所言亦不无道理。但提倡书家品格,世所共见。为什么未见有人在简历中说:诗学汪精卫,书承蔡京、秦桧。道理很明白。

烟柳舍 发表于 2011-3-30 21:52

但这不表示我们不能从中吸收营养,不提往往是被史学家一棒子打死的缘故。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通过善恶的明显对比达到警醒世人、宣扬教化的目的。你应该清楚历史的记录很大一部分被政治思想所左右,秦桧曾历经艰险逃回南宋,被皇帝当成心腹,老汪也算是清末才子、一段时间的革命者、反保皇斗士。孙先生的遗嘱亦是其所起草的吧?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只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评价一个人应该辩证的分析,这不是您赞同的吗?即使现在的文化氛围不容许肯定,将来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当代书法,魂归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