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hishui 发表于 2011-3-10 12:51

杨牧青国画数幅 供养眼根

本帖最后由 nishishui 于 2012-6-24 13:47 编辑

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104/27/554963_1303873832R9Fm.jpg
昨夜南柯 四尺斗方 纸本、已拓裱。款释:家乡是我不可忘记和怠慢的地方,那里至今还有父母亲劳动过的工具。2010年9月10日清晨杨牧青写于兰州。

http://ymqsh.blog.artron.net/image/zoom.gif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104/27/554963_1303873301N4u6.jpg


陇原吉祥 四尺斗方 纸本、已拓裱 《甘肃文艺》发表作品。款释:二00九年七月初旬,杨牧青客于上海匆忙而过写此图矣,是知土乃家乡香。
http://ymqsh.blog.artron.net/image/zoom.gif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104/27/554963_1303873295pWg3.jpg


老墙四尺斗方 纸本、已拓裱 发表于《中华人物》《甘肃文艺》等刊物。 款释:己丑初秋,余读莫奈艺术资料有感,是夜窗外有雨,杨牧青于兰州。http://ymqsh.blog.artron.net/image/zoom.gif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104/27/554963_13038732927lSj.jpg


鸣归图 四尺斗方 纸本、已拓裱。《中外画刊》发表作品。款识:丁亥冬月杨牧青写于兰州。http://ymqsh.blog.artron.net/image/zoom.gif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104/27/554963_1303873287CPxU.jpg


塬畔情深 四尺斗方 纸本、已拓裱 款释:2010年9月18日杨牧青写于古金城以为仲秋寄怀。http://ymqsh.blog.artron.net/image/zoom.gif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104/27/554963_13038732904rdq.jpg


塬畔 四尺斗方 纸本、已拓裱。款释:大凡作画要以心情状态,以及思想情感均要达到无人之境地,始能出神入化。庚寅秋杨牧青写。http://ymqsh.blog.artron.net/image/zoom.gif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104/27/554963_1303873429r51U.jpg


老城 四尺整张 纸本、已拓裱。款释:2010年10月2日杨牧青写于古金城蜗居。http://ymqsh.blog.artron.net/image/zoom.gif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104/27/554963_1303873427qG14.jpg


陇山秋深 四尺整张 纸本、已拓裱。款释:画以写神为佳,然自然之神,非笔墨程式化求取,要在自然中求取。庚寅秋杨牧青作。http://ymqsh.blog.artron.net/image/zoom.gif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104/27/554963_1303873431VWYY.jpg


河畔两岸 四尺整张 纸本已拓裱。款释:2010年9月28日杨牧青写于古金城兰州。http://ymqsh.blog.artron.net/image/zoom.gifhttp://blogcache.artron.net/201104/27/554963_1303873280bzJb.jpg


河西古道 四尺整张 纸本、已拓裱。款释:庚寅仲秋杨牧青作。



山城堡的故事

http://www.mqint.com/shys/ysxx/tp/xh12.jpg

作品名称:《山城堡的故事》四尺整张
作品规格:136㎝×68㎝(约8平方尺 )
备   注:纸本、已拓裱。
款   释:画在于心情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当人们在新年到来的喜悦中行进时,余则回想童年的情趣与记忆。庚寅腊月28日杨牧青 晨起即笔于下西园。

nishishui 发表于 2012-6-24 13:47

原生态大写意 墨映大千世界

编者按:杨牧青,号草坪先生,他在书画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可以嘉之,且有一代书画大家风范。他不仅勤于书法、国画的艺术实践,而且对书画、佛学、易学、诗词、哲学、民俗文化、园林人文环境等学科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多个具有建设性的学术理论,撰有百余万字的文论。特别他的中国山水画“东西宗论说”与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所提出的“南北宗论说”形成了一个新的呼应,扼要分析了董氏的艺术思想弊端,把粗犷、豪放、雄厚、大气磅礴的西部山水情怀得以文化性的彰显,使中国山水画在艺术实践与研究上拓宽了视野。


京华初秋,在一次文化活动中我认识了杨牧青先生,他的谈吐、见解、学识和作品所彰显出来的艺术生命力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初见他时,清瘦且白皙脸上透着儒雅与睿智,谈话爽快淋漓,生动诙谐,个性率真、淳朴。他的人犹如他的画作一样潇洒自如、大气、富有感染力。北京大学美学研究学者叶朗说:“中国当代美学应该回应这个时代要求,更多地关注心灵世界、精神世界的问题。”正是如此,杨牧青就从这里找寻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幼年的他就迷恋于书画的色彩世界,黄土塬峁深深地吸引住他的视线,在一种自我意识的促动下刻苦学习、临书摹画。同时,民俗文化的潜移默化熏陶和人世间的种种悲欢离合使得他对生活、对人生、对艺术有了更深一层次的感悟。及长,在执着而又艰辛的求艺生涯中向前辈们拜学求艺、广结良缘,游艺多所高等院校,得到数十位教授、贤达和社会“逸人”的点拨与教诲,使他在书法、国画、易学、佛学、文学、诗词、哲学、风水环境等多方领域有了一个全新的、系统的认知和提升,并不断在“困而学”的境遇中践行“知行合一”的哲理。由此,他凭借着先天的聪慧和后天的勤奋,打下了书画人所需要的深厚和坚实的文化基础,也许“天降大任于斯人也”亦由此而开始。

著名美学奠基人朱光潜说:“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泛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杨牧青为了追求书画艺术的真谛,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上和烟雨蒙蒙的江南山水秀色中都曾留下了他的足迹,登华山、上天山,游云台、过雁荡,奔河西、赴敦煌,走塞上,西子湖畔曾写下了“揣摩寿者已多年,怎料一觉映眼前;无须鞠躬效诚敬,百代宗师记心间;东头落笔数青鸟,西边着彩算花蕊;慧心妙手顿悟时,荒山乱石多释然!”的艺术性感悟诗句。他多次参谒龙门石窟、大雁塔、卧龙寺、广元寺、大佛寺、白云观、静安寺、禅定寺等名迹胜地,深入藏、回、裕固、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地域采风写生,拓宽视野,丰富了艺术生活历程。

他的书法以率真为理念,擅草书,通魏、隶、榜诸体,将“二王”书法“阴柔、妍美、文人化特性强”的江南气象融入到汉魏碑刻摩崖、残纸破卷的“北国粗犷、浑厚”之中,在囿规囿矩中肆意洒脱、淋漓尽致的体现着书法的艺术美,使他书法作品不浮不矫,真实有情。

他的国画更以原生态、大写意为崇尚,多山水,偶为水墨花鸟人物,在汲取中国画的传统思想和精神后主张“法自我以出新”。其画作从构图到用笔,从用墨到技法,都力求一种粗犷和豪放,寄情自然,墨映大千世界,在拙巧夸张中喻显世态人情,以淳朴的心灵向往于生命,力求率真而又洞达的感觉。他的画作,不同于宋、元细腻勾描的重峦叠嶂,也不同于明、清文人画的山水写意,更不同当今学院派的教科、教条主义,而是一种具有现代意识、介于意象和写实之间的大写意艺术新图式。他将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结构和西方画的造型、光影、色彩巧妙的结合并升华,在原生态大写意思想和国学文化基础下,注入了个性很强的人文情怀,给人一种生命无限的艺术想象空间。

美学家宗白华曾讲:“艺术为生命的表现,艺术家用以表现其生命,而给与欣赏家以生命的印象。”或许杨牧青先生灵悟到了中国画的艺术精髓,故而细品他的画作之时就会得到一种艺术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荡涤。亦或许,杨牧青先生的画作蕴含的思想过于深邃,落笔着彩,选题立意,一反世俗常态,致使人们难以理解,故而也遭一部分人的白眼。国画大师齐白石说:“虽不得人欢誉,亦可得人诽骂,自不凡庸。”杨牧青说:“艺术生命的情态是在色彩技法中而放弃色彩技法的追求,弃色求空不得空,求空弃色不得色,要在一点灵台的变化无形中生出有形变化的图画世界。”又说:“大千世界,色空不二,山山水水皆在有情和无情中交织,需要你的一点灵台透彻明亮,若不拘泥于山水的相状,你才能得到山水的相状。”正因如此,他对世人的“白眼”便一笑而过。

究其根源,是他在放眼天下、胸怀社会万象中深情培育笔与墨的关系,从而使他的书画艺术世界能够异彩纷呈,立足于当下的画坛艺苑而赢得美誉。



(本文根据2009年6月《江南游报》词作者冰洁撰稿、2009年11月《亚洲新闻人物》记者万蓉撰稿、2010年8月《今日中国论坛/西部瞭望》主编潘俊卿撰稿、2011年3月《甘肃文艺》艺术评论人王廷智撰稿、2012年3月10《中学生导报/楼兰书画》主编顾振凤撰稿所刊载的资料选编,并被多家网络转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杨牧青国画数幅 供养眼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