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晰】徐圭逊书法近作新春贺岁展(2011.1)
【 高 清 晰 】徐圭逊书法近作新春贺岁展( 2 0 1 1 . 1 )——徐圭逊艺术简介——
徐圭逊,男,字伯言,号师石斋,久居京华,虎丘山人、山塘人家、苏杭之人等。
1964年生于杭州,长于苏州的他,并得溢于这二座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受浓郁故土水乡情怀的哺育。与笔墨丹青结缘,初问道于金陵陈大羽教授,1993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研究室,师从王镛教授,系统学习书法、绘画、篆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联书法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锁文化博物馆馆长,苏州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等……。书法自1985年参加国内外各项大展,作品并入选五、六、七全国展,中青展,1994年全国首届楹联大赛获一等金奖,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2009年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
——徐圭逊书法近作新春贺岁展——
序言
王镛
徐君圭逊,苏杭人氏。自幼勤习书画,初问道于金陵陈大羽教授,于翰墨临池中颇多受益,其书法作品能将个性美融会在传统之中,故奠定了他之后的艺术道路,既秉江南秀逸之资,又融塞北雄强之气,是他书法的最大亮点。
圭逊聪颖好学,从秦汉篆籀奠定书法基调,九十年代初来美院深造学习时,起点便不同于他人。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和知识的积累,其书法得益于江南的秀气,在后来的学习中,更将北碑的雄浑大气之书风融汇到他的创作中,趣味直抵拙朴厚重的境界,从而将他的艺术境界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能于“二王”帖系书法中找到自己所追求的“点”,将这种艺术思想融汇到以后的书法实践中,所以我每次看到他的小行草作品,都能在细节处看出“二王”的根基。以及后来涉猎北碑的学习,这无形中对他的审美取向有所拓展,这种拓展表现在他能将“北碑”与“南帖”相融。
东汉蔡邕在《九势》中曰“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中国的书法艺术始终将阐释“本源性”作为其根本的审美法则,也就是王羲之所言的:“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从书法的本质中我们可见动静、刚柔、虚实、舒敛等具象的表现,因此阴阳学说同样贯穿书法理论的评价体系中,书法之博大精深,就在于根植于传统美学的阐释中,行草艺术无疑是书家个性表现的最好载体,从汉代到唐代,几百年的时间,行草书呈现出极具丰富内涵的完美技巧,其本质就是在连续的运动中实现线和空间自由而丰富的变化,在狂草中这种变化还获得一种特质,那就是所有的变化都具有不可预想、不可重现的特质,这使得行草书具有了相当高的难度。徐圭逊呈现给大家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书为多,对于徐圭逊的行草书艺术创作而言,其豪放的性情、质朴的线条力度及富有变化的空间分割,找到了抒发自我性情的途径。强调对“度”的把握及“悟”的参透,正是这种对经典领悟,使得他的创作形成了有别于他人的鲜明书风。
圭逊的行草书作品,能看到在大气之下的精微,这多是得益于他对魏晋以至明清书风的理解,率意而不拖沓、微妙而不拘泥,这是他的书法高度所在。并且他还尝试在行草书中加入碑派的用笔,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朴拙古意的表现,这是十分难得的。
圭逊是一位风趣、大气、不拘小节的人,在沉厚之中体现出古雅简淡之风。正是他的这种修养,造就了圭逊书法艺术的豪放有致的特征,“技进乎道”突破“技”的羁绊,达到“道”的层面,书法才能臻于至境,在圭逊的笔下,我们能感受到他自己的一个黑白世界的存在,所谓在“满纸烟云”中找到一个理想的笔墨构成。
宋代陈郁云:“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于心”。面对喧嚣纷扰的书坛,圭逊表现出一种心境的沉着,圭逊在他的创作中始终追求对“本心”的体悟,我们能在他的书法作品中感受到那种儒雅洒脱的境界,从中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耐人咀嚼的笔墨语言再逐渐沉淀下来。新姿见古法,墨韵得性情。愿圭逊的求艺之途更上层楼!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1-1-26 09:15 编辑
——徐圭逊书法近作新春贺岁展——
作品赏析 ——徐圭逊书法近作新春贺岁展——作品赏析 ——徐圭逊书法近作新春贺岁展——作品赏析 ——徐圭逊书法近作新春贺岁展——作品赏析 ——徐圭逊书法近作新春贺岁展——作品赏析 ——徐圭逊书法近作新春贺岁展——作品赏析 ——徐圭逊书法近作新春贺岁展——作品赏析 ——徐圭逊书法近作新春贺岁展——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