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甫 : 美的节律(2004.2.5)
本帖最后由 西陲mm 于 2011-1-25 18:34 编辑雪甫: 美的节律(2004年2月5日)
---节选于《我爱大自然》一书 自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美是什么”命题以来,全世界的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前赴后继为此争论了两千多年,至今,美到底是什么?即美的本质是什么?还没有共识,并依此分成不少学派,围绕着这一命题,美学理论得到了拓展。同样,由于美的本质没有定论,因而,中国书法美的本质是什么也就没有统一的定论和认识。
本人从1998年起研究美学,到北京旧书摊回收了不少旧的美学书籍,从书店里购回不少美学书籍,可以说这方面的书籍资料看了不下上千万字,对美学问题也只是一个初步的、大概的了解。美学学科本身仍在发展,用美学指导书法,这几年理论界研究论证不够,太多的人们除了抄寻古人一些经典话语外,书法美学没太大的发展,理论落后于实践。
尽管人们对书法美的性质未能形成共识,但我以为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书法美的特征的研究。中国书法是人的精神与物质的抒发劳动,是艺术与体育的结合,是人文与生态的统一。
一、有重心
重心是重力的体现,有了重心,平横、对称等等原理就都有了。书法的基本笔划只所以要求横平、竖直,起笔基本是从上往下,竖行要基本垂直,横行要基本平行,每个字能定位,每幅字能定位,都具有重力的特征。任何旋律,最终都得服从重心的原理,由于有重力,一池水的水面是平的,一棵树长在那里,一个人站在那里。湖面尽管要起波澜,直立的人可以奔跑、跳跃,都是其他力量同重力矛盾运动的结果,但重力始终处于统领其他力量的主导地位。
二、有节律
节律也含有比例之理。书法是人写的,人是大自然的产物,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人在其进化的过程中,天地运行万物生育的节奏,无时无刻不作用于人,使人有了这种节律,又运行到自己的活动中去。上世纪初,印度诗哲泰戈尔在国际大学中国学院的小册子里说过这种旋律:“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陷于现实的不近情理!他们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因为只有上帝知道这种秘密。我实在妒忌他们有此天赋,并愿我们的同胞亦能共享此秘密。”
对泰戈尔所论述的秘密,宗白华先生认为其实就是“宇宙生生不已的节奏”。
试想先祖们在自身的发展中,感受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江河、春夏秋冬、黑夜白昼的运行节奏,体察万物生生不息的节律。一方面使自己适应了这一自然,一方面从自然中悟出了秘密。荀子在《天论》中写道:“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宗白华说:“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共求。”
请看一组神奇的数字:
1÷0.618=1.618 =1+0.618
0.618×0.618=0.382=1-0.618
0.618×0.382=0.236
0.382+0.236= 0.618
我们从楷书中拿出任何几个字,都可以从中测量出0.618、0.382、0.236的比例。0.618、0.382是黄金分割比例,两者相乘,等于0.236。
比如:提手旁,其横画、竖画相交的部位在0.382处;
再比如:“黄”字,其上半部分同下半部分各占0.382和0.618的比例;
永字一点,是0.236的比例;
然后再具体到字内笔划间的结构,处处充满了黄金分割率。被称为神奇数字的“黄金比率”在中国古代建筑中、绘画中、书法中比比皆是,如中国秦代的兵马俑,它们的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比例竟然是0.618。中国人对此“默而识之”。
在自然界,人们逐步发现,任何花瓣的数目之比就是一个费特娜奇数列(13世纪意大利数学家费特娜奇,创立了费特娜奇数列:1、2、3、5、8、13、21、34、55、89……),这是“美的密码”,它的一个数是前两位数的和;除1、2、3三位数字外,任何相邻两个数字前后之比均是0.618。中国古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内涵其实也是这种意思。近年来有人深入研究人体结构,有许多是黄金分割线。比如:口角距宽度与两眼外眦宽度之比、面部中线的上下唇红高度之比、眼水平线长的面宽和前发际至额底的长之比、人体肚脐以上与全身之比,等等。
美是有规律的,不是随心所欲的。有人曾将不同形状的矩形让人投票,看哪一个形状更协调、更美,结果得票最多的几个距形宽与长的比率都是0.618或接近的。
三、有大自然的美律
对数螺线是一根无止尽的螺线,它永远向着极绕,越绕越靠近极,但又永远不能到达极。据说,使用最精密的仪器也看不到一根完全的对数螺线,这种图形只存在科学家的假想中。
e是自然对数的底。我们把e或由e经过一定变换和复合的形式定义为“自然律”。“自然律”的核心是e,其值为2.71828……,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是自然率量的一种表达,它的形象是螺线。
对数螺线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存在,其他螺线也与对数螺线有一定的关系,不过目前我们仍未找到螺线的通式。如旋涡星系的旋臂差不多是对数螺线;鹦鹉螺的贝壳、低气压的外观像;菊的种子排列像对数螺线;鹰以对数螺线的方式接近它们的猎物;昆虫以对数螺线的方式接近光源;蜘蛛网的构造与对数螺线相似,等等。
古希腊人有一种称为风鸣琴的乐器,当它的琴弦在风中振动时,能发出优美悦耳的音调。这种音调就是所谓的“涡流尾迹效应”。让人深思的是,人类经过漫长岁月进化而成的听觉器官的内耳结构也具涡旋状。不能说是为便于欣赏古希腊人的风鸣琴而长成这样的吧!还有我们的发旋、指纹、蜗牛的形体、一股袅袅上升的炊烟、碧湖中轻散开的涟漪、宇宙螺旋星云的照片等等,都是螺旋状的。
我们知道,作为生命现象的基础物质蛋白质,在生命物体内参与着生命过程的整个工作,它的功能之所以这样复杂高效和奥秘无穷,是同其结构紧密相关的。化学家们发现蛋白质的多钛链基本是螺旋状的,决定遗传的物质——核酸结构也是螺旋状的。
人们说美在于事物的节奏,“自然律”也具有这种节奏,每一次螺旋上升就是节奏。自然率是事物的形象显现,也是具象和抽象的共同表达。这种审美主体的生理结构与外在世界的同构对应,也就是“内在”与“外在”和谐的自然基础。人们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画的光辉,那么,“自然律”也同样闪烁着“一”画的光辉。有人说美是主体和客体的同一,是内在精神世界同外在物质世界的统一,那么“自然律”也同样有这种统一。人类的认识是按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社会、自然的历史也遵循着这种辩证发展的规律,也是螺线给予这种形式以生动形象的表达。有人说美是动态的平衡、变化中的永恒,那么“自然律”也同样是动态的平衡、变化中的永恒。瑞士数学家雅各布·伯努利(1654—1705, 一生最有创造力的著作就是1713年出版的《猜度术》), 他经详细研究,发现对数螺线的渐屈线和渐伸线仍是对数螺线,极点在对数螺线各点上切线的射线仍是对数螺线等。伯努利惊叹不止,留下遗嘱要将对数螺线刻在自己的墓碑上。
“自然律”是动力因与形式因的统一,是事物的形象显现。有限的生命根植于无限的自然之中,生命的脉搏无不按照宇宙的旋律自觉地调整着运动和节奏。“自然律”永远具有不能穷尽的美学内涵,因为它象征着广袤深邃的大自然。正因为如此,它才吸引并且值得人们进行不懈的探索,从而显示人类不断进化的本质力量。
直线刚劲、明朗、坦率,曲线优美、变化、含蓄,这两者都可以从螺线中取出足够的部分来组成。自然律e与0.618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黄金率被自然率所蕴含,换言之,自然律囊括了黄金律。黄金律表现了事物相对静止的状态,而自然律则表现了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黄金律是凝固的自然律,自然律是运动着的黄金律。
英国著名画家和艺术理论家荷迦兹(1697—1764,英国画家、艺术理论家、美学家,著有《美的分析》)深深感到,旋涡形或螺线形逐渐缩小到它们的中心,都是美的形状。事实上,我们也很容易在古今艺术大师的作品中找到螺线。为什么我们的感觉、我们的“精神的”眼睛经常能够本能地和直观地从这样一种螺线的形式中得到满足呢?这难道不意味着我们的精神、我们的“内在”世界同“外在”世界之间有一种比历史更原始的同构对应关系吗?中国古代的道家以及魏晋名士们,返璞归真、寄情山水,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因此富有灵性的山水被视为可与之交流心智、袒露性情的亲弥对象,人在自然山水中也感觉到自身人格的被认同和被重塑。这种自然即我,我即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实就是“内在”世界同“外在”世界之间有一种同构对应。
这种自然率同书法又有什么关联呢?这是因为我们“精神”的眼睛经常能够本能地和直观地从这样一种螺线的形式中得到满足,意味着我们“内在”世界同“外在”世界之间有一种同构对应的关系和感应。在书法的章法、字与行距、纸张比例、字与笔画比例、线条之间、黑白之间、大小之间、长短之间、疏密之间、虚实之间等,都渗透着自然率的密码。只有掌握了它,才能运用或施之灵活或引起惊悚。
一个字,是一个宇宙空间,一笔下去,冥冥中有着自然率的影响。人们对大自然的美有着共同的感受,那共同感受的密码便是内在同构。
那茂密的树林,挺立着,枝桠纵横,向着阳光;
那天上繁密的星点;
那植物的花瓣、躯干……
大自然的美,是那么自然和谐。大自然的美是无穷无尽的,因为大自然中的每一分子,时时刻刻都在为大自然增添着美。
大自然的美,是我们愿意发现它的人都能感受到的。因为我们内在世界同外部世界之间有一种同构对应的关系和感应。把从大自然中得到的美融化到书法中去,展现给有着内在同构的同类,美也就不会过分意识化了。书法的继承传统的命题中,包含着“师法自然”,我们不要遗忘了。在临帖之外,大自然的“帖”永远临不完,它是书法取之不尽的博大的宝库。
到大自然中去吧,美等着你!
到大自然中去吧,书法将获得蓬勃的生机! 2004.2.5
◆参考文献:
[1]钟键夫《科学之春》1984年第4期,《自然律——美学家和艺术家的瑰宝》。
[2]刘华杰:《自然二十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_43:}{:1_43:} {:1_107:} {:1_56:} 我非常欣赏雪甫先生的文章书法!!!!!{:1_117:}{:1_122:} {:1_99:}{:1_107:}{:1_100:} 好文!!!!!!!!!!!!!!!!!{:1_107:} {:1_43:} 我非常欣赏雪甫先生的文章书法!!!!! 我非常欣赏雪甫先生的文章书法!!!!!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