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临书展随想
天津临书展随想天津第一届临书大展,是天津书协抓基础的一项具体措施,体现了书协强调书法基本功的导向,使天津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能够静下心来,面对经典进行临习思考,有益于天津书坛整体水平的提升。
展览特邀作品、获奖作品共212件,展出105件。临作的品式,有按原作大小格式临的,更多是改变了原作的大小章法格式,按现代常见的展厅方式临的;有的忠实于原作,有的只是以原作内容为素材,用自己的路数来写。从展出入书的作品看,楷书、隶书、大篆和小行草的比较精到,大字行草书稍逊一筹。展览的积极作用,作品临习的高水平,大家都见到了,还有作品集,这里不必多言。存在的问题也应该认真思考。
一、二百件作品,不可能容纳所有的经典作品,但有的经典作品缺失,有的经典作品扎堆现象同时存在,不能不说是遗憾,如临习孙过庭书谱的不下5件。篆书以大篆为主,小篆只有一件,还是临民国赵铁山的,且有些像李鹤年;甲骨文没有正式的临作,只有李双伟临毛公鼎时用几个甲骨文字作小注;隶书的遗憾是没有张迁、衡方、石门颂,没有邓石如,汉简只有赵先生临的马王堆帛书作品中有几行;楷书遗憾是天津特色的欧楷、颜楷太少,只有刘彦明临九成宫,孙荣刚临化度寺,乔正宗临勤礼碑,田蕴章、孟宪维没有出现的特邀作品之列;行书的第一个遗憾是没有王羲之的兰亭序,只有况瑞峰临的姨母帖,小行书多以宋人为主,没有王献之,没有董其昌;大行草临王铎、倪元璐、黄道周都很逊色,底气不足,不是临习者的问题,是大行草太难了;小楷临习作品很多水平也很高,只是没有王献之的十三行。
我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人们重视经典,对经典作品的关注较为集中,且下功夫大,效果好;展览中没有出现的经典作品临作,是因为临习者的水平还不高,还有些高手只能选临一件,不得已有所舍。还有一种可能性,大家为了增加入展机会,有意识地避开了大家最熟悉的经典作品。
建议今后再搞这样的展览可以先由书协确定一个经典作品的目录,数量可多可少,从每一个经典的临习作品选一两件最好的,这样可以做到好中选优,避免经典缺失或扎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