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标
发表于 2010-11-13 16:43
朱以撒教授:当下的书法批评是薄弱的,存在很多恶意的吹捧。。。。。。
吴荣标
发表于 2010-11-13 17:09
朱以撒教授:我们的书法是需要批评的,没的一件作品是十全十美的。书法批评不应有太多的顾虑,我们是批评一个人的作品,而不是评他的人。。。。。。
吴荣标
发表于 2010-11-13 17:11
朱以撒教授:批评是门学问,要有立场、学问、文学功底、哲学评判能力;批评人要勇气,接受批评也要有胸怀;只有批评才能进步。
吴荣标
发表于 2010-11-13 17:13
报告会到此结束,报告会的报道也就此结束,谢谢大家!!!
吴荣标
发表于 2010-11-22 08:59
注重经典―――朱以撒印象吴荣标大约二十年前在县城邮局寄东西时在柜台上发现有卖书,有一本写经的小楷字帖映入了我的眼帘,且被里面的书体所吸引,买了一本,算是第一次知道朱以撒先生。可后来这本书借给一个书友,有去无回,到现在还想着那本书呢!一次从福州坐火车回龙岩,一路上都在听同一个车厢二个学生模样的人在谈论他的老师朱以撒先生,谈话的具体内容不记得了,但有关他的书法还是记得的。1993年在县城出差逛书店时买了本朱先生所著的《书法创作论》,算是对朱先生进一步的了解。记得县书协成立时出了期内部小报《土楼书苑》,这“土楼书苑”四个字就是朱以撒先生所题。再后来就是在《散文天地》、《福建日报》等刊物上经常阅读朱以撒先生的散文,知道他的散文经常获得全国大奖。 当然,最引人注目的是朱以撒先生的书法批评在书坛刮起了一阵阵旋风,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让人爱之,又让人恼之。爱的是经他点评的书家都不是等闲之辈,在中国书坛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恼的是朱先生在的评论不留情面,直舒己见,往往让人下不了台。前一阵子与湖北的朋友聊天还谈起了朱以撒先生,说她上世纪八十年代读中学时就知道朱以撒先生了,朱到湖北参加纪念米芾的一个活动。能让一个中学生记住名字,可想而知,当时朱的知名度可谓是高矣。 对朱先生仰慕已久,但一直没有机会耹听教诲。只能在远方默默注视,默默祝福。得知朱以撒先生应邀11月份前来参加龙岩市青年书家提名展并举行书法学术报告会,高兴不已。 在展厅里,朱以撒先生满足了本人的要求,爽快地在众目睽睽之下象古贤一样站着,一只手拿书,一只手执笔,悬空在本人带去的朱以撒《书法创作论》一书扉页上谦虚地签上“荣标先生指正,庚寅初冬,以撒客于龙岩”,让我等后生无地自荣,更有幸的是能聆听他的书法学术报告会。 朱先生讲一口带有泉州味的普通话,开场白他就先**书法是不好讲的,就象古人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然而不好讲又要讲,那只能是知难而进了。他是谦逊的,但又是自信的。
他提倡注重经典。在此次《书法艺术的常道》报告会中首先对书法艺术的常道进行了阐述,即常道就是书法艺术固有的法则,经者,常也,不过时,永远存在,不会被时光埋没,而时髦、流行就是一段时间就过去了的。提出我们要敬畏经典、崇高经典、看重经典,要有传统、有来源,要讲究出处,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不能违背常道。 他讲究心态平和。书法能培养一个人自信的心态和自我负责的态度。学习书法要“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守住一种状态或内心的追求,书法就是一,一种字体,一种方向,坚持下去必定有效果。有才华不坚持也是没用的。学习书法不一定要太用功,但要每天坚持做功夫,不断递进。书法是慢的过程,靠培养,靠慢慢的潜移默化。指出书法的目的是书情写意,调节紧张生活的方式,是精神愉快的过程,而不强调对抗、竞争;要讲究学识与修养,是文人后面才是书法家。学识是书法艺术的土壤,没有学识修养就是工匠。少时靠聪明,年轻讲技巧,中年以后要讲修养。变化是自然的变化,不是突变。一夜之间变得面目全非是不成熟的。 他又是书法批评家,报告会自然少不了讲到书法批评。他指出当下的书法批评是薄弱的,存在很多恶意的吹捧。我们是需要批法评的,因为没有一件书法作品是十全十美的。对于书法批评每个人都要做真实的表达,不要有所顾虑,我们是在批评一个人的作品,而不是评他的人。同时指出批评是门学问,要有立场、学术、文学功底、哲学评判能力;批评人要勇气,接受批评也要有胸怀。只有批评才能进步。 朱先生报告会讲的深入浅出,没有太多高深的理论,听者容易接受,一点看不出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架势。他给人总的印象就是平易近人,这或许就是朱先生最大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