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语言不等于权威的书法
权威的语言不等于权威的书法上半年,我陪同中国书协的一个领导观看中国当代书法名家书法展。展览展出的作品全部出自全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以上名家的作品,这些作品一部分的确是精心力作,而大部分作品,都有应酬的迹象。我和他细细在每一幅作品前停留品评,或多或少都对一幅作品从形式安排到用笔及线条把握上都发现了一些不尽入人意的地方。这当然是所谓的个人之见,而两个人都对一幅作品的同一个地方道出了不适。这也许不会是一孔之见这么简单了。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两个人在审美观上基本达到了一致。我相信,我陪同的领导在学术上一定是权威的,至少在我听到的和看到的作品中,他的论述和有些书法作品是相当权威了。(有些自以为是,错也,致歉)
有些人不相信,说权威的艺术家权威来自哪里,我说,权威来自他们对前人经典书法的准确把握,他们可以对各个时期每个人的书法创作思想了如指掌,对前人每个人的书法个性烂熟于心。你的字,只要写上两个,他准知道你从哪里来,会往哪里去,出路在哪里。这,充分说明他们的眼光是权威的。而对于书法的品评之语,我们通俗的讲,应该也是权威的。而对于他们创作出的书法作品,他们谁也不敢保证,幅幅都是权威和经典的。
书法的美与传统绘画不同,绘画可以达到多一笔嫌多,少一笔嫌少。书法不一样,杂乱可以是美,残缺可以是美,丰满可以是美,密可以是美,疏可以是美,添一行可以是美,少一行也可以是美。个人表达方式不一样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美。但艺术又是相通的,什么都要恰到好处,不能过,过则失美。这个过,也是另一种“多一笔嫌多,少一笔嫌少”的境界。
书法的权威不是现在谁说了算,这应该是历史来评判了。
权威的论述一定要听,就像历代书论一样,听则明白书理,听则少走弯路,听则事半功倍,听则出路明朗。
书法艺术权威的人不是每一幅字都是权威和经典的,这包括古人。学习和研习中,有一个去粗取精的问题。比如,我个人研习老米,我特不喜欢他40岁以前的作品,总觉得他40以前的作品都是个性特别突出,或者叫个人习气特别浓,于是,在临习过程中,我把他40以前的作品作为习字的基础,而把他40以后的作品作为创作的源泉。(这纯属个人喜好)
书法的权威,只有在他的作品面世后,由多个权威论述的评判才会认定是否权威。绝不会是权威的人写出的书法就是权威。
注:我本人绝对不是权威的人,这个观点仅仅是个人有感而言。 说得在理。 呵呵!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