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玄 发表于 2010-9-14 17:48

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篆刻工作室授课实录之一

本帖最后由 少玄 于 2010-9-15 20:09 编辑

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篆刻工作室授课实录之一时间:2010.9.10—13地点:《中国书画》杂志社画室导师:张公者助理:韩少玄(学术助理、编辑)      宋建华(中国画助理、编辑)       张旭辉(摄影助理、编辑)班长:高石学员:高石   金日明   刘国全   蒋雪莲   魏春雷

少玄 发表于 2010-9-14 17:52

本帖最后由 少玄 于 2010-9-15 16:55 编辑


一、课堂实录

期待的尽头,有的不只是遗憾,更有欣喜。就如这次——
时值庚寅之秋,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篆刻工作室的五位学员于九月十日陆续来京,齐聚中国书画杂志社,学员们终于来到了自己的导师张公者老师身边,在学员们纷纷倾诉自己欣喜之情的同时,也受到了导师张公者的热情接待。让学员们倍感亲切的是,张老师儒雅、热情而风趣,丝毫没有导师的威严,同学员们在一起谈艺术、聊家常谈笑风生,而更令学员们欣喜的是,在开课之前张老师对教学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加之他平日里于学术、艺术用工颇深,所以同大家聊起书画篆刻可谓是胸有成竹、妙语连珠,尽管还不是正式的第一节课,但就在随意的闲聊中,学员们就已经深感不虚此行了,至于学员们所提出的一些问题,都得到了满意的回答,以至高石兄连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张老师教学因材施教、随机接应,饶有古风,在几天短暂的接触中,学员也都很给张老师面子、个个都是有心人,张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他们触目成真、因缘悟道的缘由。
因效古人讲学、著述之风,将张老师的谈话记录择要摘出,且皆是张老师的“大实话”(这年头听几句实话不容易),谓之“语录”——

1.      搞艺术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谁的话都拿来听,这个是不行的,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也就是要学会认识自己。当代的篆刻学界,有很多观点,各个观点之间很可能是相互矛盾的,要学会思考,知道该吸取那一部分,千万别谁的话都相信,包括我说的,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可以提出来,我们讨论,我的老师也是这样。有主见的人才会有成就,每一个领域都是这样的,包括艺术,当然也包括篆刻,这算是我对提出的的要求。

2.      篆刻是一门相对比较独特的艺术,书画艺术可以人书俱老、人画俱老,篆刻不行,很少有篆刻家到晚年还能创作,所以说篆刻是年轻的艺术,我们要尽早的找到自己的风格,一年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我希望一年结束的时候,你们都有自己的风格,我有这个信心,以我二十年的创作经验可以告诉你们,创造出风格,这需要一定的诀窍,这个诀窍是什么呢?我告诉你们……

3.      一定要写篆书,搞篆刻的人一定要写好篆书,篆书成了,篆刻也就成了,篆刻的刀法其实没有再创新的可能性了,至少是很难,但是在字法上找突破,相对要容易一些,你看近现代、当代篆刻大家,刀法基本都相近,但是篆法各有不同,篆刻的风格也就各有不同,这一点一定要得到重视,这也是篆刻创作很重要的一个方法……你是什么风格不要紧,但是基础性的东西,平实的东西要当作日课去写,那会是你最基本的、最不可缺少的营养,你的个性、风格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

4.      要善于找到篆刻史的“薄弱环节”、“不足之处”,这个地方很有可能是你发现自我的契机。古人可有一些想法,由于时间、精力或者其他原因,没能很好的做到位,刚刚开了一个头,你发现了这个想法,然后把这个想法、这个思路实现出来,你就是了不起的,创造有时候不一定完全是自己的想法,但更不是空穴来风,要善于发现、做有心人,包括历史上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的东西,要多看、多翻一些资料、要注意收集资料,学会收集资料是开始做学问的第一步……

5.      写篆书要把笔提起来,运笔要有提按变化,清代有些书法家写篆书喜欢把毛笔的笔锋剪齐,写出来的笔道一样粗细,没有变化,不足取,这是要不得的。写什么无所谓,小篆、大篆、汉篆、清人篆书 都可以,最好都写写,但是写的时候要把笔提起来,要强调运笔变化的丰富性,“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6.      ……要读书……一定要多读好书……还是要读书……读书是最主要的,还要抽时间写写文章……首先要做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这个东西可以决定你的艺术水准,一个学养很深的人学什么都会很准、很快。

7.      有时间要画画,古人讲究诗书画印四全,这个全很重要,这样就可以经常从别的专业领域找到创作的灵感、创新的契机。不是为全而全,而是在全面的基础上求深入,但是这个全是深入的前提条件,这个就是金字塔塔座和塔尖的关系。

8.      刻印的时候一定要查字典,不要偷懒,为什么要查呢?有时候有好多字你查了会受启发,哎,这个结构,这个好,所以说要查,别懒……尤其拿不准的时候,一定要查,不允许写错字……就这几个字,别写错。我当年有时候有的印章刻得很好,但用字有问题,我在后记里都做了说明。一定要查一查,拿不准别去蒙。

9.      看画要看落款,看印要看边款,边款最见功力,书法的、文字的、学养的等等都能通过边款体现出来……好的边款,最见书法功力,刀中要见笔,刻行草都是分几刀刻的……刻边款要把毛笔的提按、顿挫、转折表现出来,把边款刻成小楷的感觉是很高妙的,但前提是小楷要写的好,……刻边款不要弄得过于花哨、过于美术化……

10.      有机会多看一看原作,书法、国画、篆刻都是,看原作的好处一个是能够最大限度的揣摩作者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能够借气,借古人的气来养自己的艺术,看古董、看古书都能做到,这样做出来的艺术格调一定是不低的。

11.      对经典作品要临一下,汉印、古玺、流派印,都临一临,一定要尽可能地临像,体会一下它的用刀、章法布局……
                                                
(根据张公者老师授课录音整理)

少玄 发表于 2010-9-14 17:56

本帖最后由 少玄 于 2010-9-16 17:31 编辑





二、张老师开列的书目(篆刻类)

篆刻学
邓散木《篆刻学》
沙孟海《印学史》
马国权《历代印人传》
韩天衡主编《中国篆刻大辞典》

字典
许慎《说文解字》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汪仁寿《金石大字典》
罗福颐《汉印文字徵》

印谱   

方去疾《明清篆刻流派印谱》
罗福颐《秦汉南北朝官印徵存》
陈介祺《十钟山房印举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博物馆藏印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玺印篆刻全集》

少玄 发表于 2010-9-14 17:58

本帖最后由 少玄 于 2010-9-15 17:05 编辑



三.求学散记(一)
         
          高胤园

    二零一零年秋天,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书法篆刻工作室正式开班,学员分别来自云南、辽宁、浙江、江苏、山东五个省份,东西南北中就缺西部了。应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那句话“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刘国全来自云南红河州建水县,高高瘦瘦,“云南普通话”说的不流利,却非常健谈。他在讲述自己这趟来京的风波时还是愤愤不平。为了赶时间,他决定到昆明坐飞机。建水县离昆明三百多公里,加之雨大路弯,中午乘车近4个小时才赶到昆明。到了登机时间,却迟迟见不到登机的指令,原来这天昆明上空有雷雨闪电,来的飞机盘旋在上空就是下不来,引得苦苦等待的乘客怨声不断,刘国全更是心急如焚。直到晚上十一点多,乘客们才登上临时调来的另一架飞机。但不凑巧的是,这架飞机仍不知什么原因呆了4个多小时还不能起飞,机场方面又要让乘客下飞机等待,这下乘客们不干了,坚决不下飞机,以致终成对峙状态,害得本来打算快一点赶到北京的刘国全整整在机场呆了24个小时,耽误了开班的第一课。
    辽宁兴城的魏春雷是网络名人,评论书法篆刻也头头是道。原先在兴城的时候就是张公者老师的粉丝,由粉丝一跃而入师门,他来的最潇洒。再加上三十多岁,家累又少,他能恣悠悠地安心一年,真有福气。
被我们戏称为“金日成弟弟”的金日明来自诗情画意的浙江富阳,富春江在他脚下淌了四十多年,他终于要不负这山清水秀,来修炼书画篆刻艺术,但由于工作原因、似乎又没有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打算来打打游击。及至来到班里,看到满桌满橱的笔墨书籍以及同学们摩拳擦掌的学习热情,馋得他欲罢不能,发狠道:“不行,我也不想回去了,干脆请长期病假来这里得了!”
    班里唯一的女生蒋雪莲是一位泼辣热情的江苏女子,我们都说她更像一位山东沂蒙山的山姑,倒是为我们开班忙前跑后的工作室助理宋建华更像一位江南姑娘,她们俩应该调个过儿才好,这话雪莲听了也不恼。她犯愁的是家里开的书画班,七八十个孩子离了她不行,不得不来回奔波,我们劝她尽量在这多呆些时日,她也是一脸的无奈,鱼与熊掌想兼得,也真够辛苦她的了。
    班里年纪最大的要数我了,人到中年,家中有生病的老父亲,有要去上大学的儿子,有结婚二十多年没曾离开过的老婆,还有单位上乱七八糟的关系和业务,有一万条理由不让我来上学,这也是从十多年前就有的深造念头一直不得实现,不是驴不走就是磨不转,好不容易熬到这次上学机会,珍若再生。从9月3日开始,先去养老院陪老父住了两天,接着又乘火车日夜兼程送儿子去成都上学,略加安排就于9日乘飞机火速赶在开班前来到北京。风尘仆仆,可以说把憋了十几年的劲都使出来了。
    我们班的同学都有个美好的名字,国全、春雷、日明、雪莲、高石,这预示我们每个人都将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2010年9月13日夤夜于燕栖

少玄 发表于 2010-9-14 18:03

本帖最后由 少玄 于 2010-9-15 20:08 编辑

四、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篆刻工作室成员介绍

导师

   
    张公者,曾署弓者,号容堂,1967年生于辽宁兴城。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工作室导师、《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传媒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曾在“第四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中获“优秀作品奖”,在“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中获“全国奖”。多次策划主持学术论坛、书画活动与展览评选,主编艺术类图书。曾发表数十万字的学术论文及创作随笔。著有《一印一世界》(中华书局)、《艺林人物访谈录》(商务印书馆)、《面对中国画》(上海书画出版社)、《坐而论艺》(文汇出版社)、《容堂艺语》。出版作品集有《张弓者篆刻选》(荣宝斋出版社)、《张公者书法篆刻作品精选》(荣宝斋出版社)、《张公者画集》(荣宝斋出版社)等。

学术助理

   
    韩少玄(蝶公),斋号蝶公馆,别署石莲子、供兰香舍居士,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兼攻书画篆刻艺术批评与创作,供职《中国书画》杂志社。


中国画助理


   
    宋建华,1981年生于山东。2001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5年毕业获学士学位。2007年考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霍春阳教授。现为《中国书画》杂志编辑。

影像助理

   
    张旭辉,1972年生,中国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北京当代书画研究会活动部主任、摄影工作室主任。


工作室学员 高石,字师之,号胤园、叵斋,1964年生,山东胶州人,现供职山东省胶州市政协文史办公室。
金日明,号三江过客,1964年生,浙江建德人,现供职富阳市武装部。
刘国全,号左道、玉王,1974年生,云南建水人,建水县全才书画培训中心主任。
蒋雪莲,女,江苏常州人,创办溧阳市雪莲工作室。
魏春雷,1975年生,辽宁兴城人。斋号听燕阁,别署听雁楼、有霞居、梦庐、无花居。

哲野 发表于 2010-9-17 13:33

春雷兄 : 好帅哦!!!!!!{:1_206:}{:1_206:}{:1_190:}

赵岩松 发表于 2010-9-22 22:41

蒋雪莲,好美哦,很有文化的啦

第一高先生 发表于 2010-9-23 23:53

张公者我认识,人很好,顶完这个贴,就下线了,朋友们,问好{:1_193:}

费墨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15:33

{:1_27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篆刻工作室授课实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