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骨头 发表于 2010-9-4 20:15

云南第一大碑——南诏德化碑

本帖最后由 廖晟杰 于 2010-9-9 13:27 编辑

号称云南第一大碑的《南诏德化碑》风雨沧桑一千多年,曾经的铁马干戈早已飞灰烟灭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符号却被长久保留下来成为珍贵的历史遗迹而今来到跟前,大门紧闭没看到,据说要保护不让一般人看,有些遗憾倒是院子里石墙上一块叫《南诏碑亭记》的残碑格外让我注意一公分见方的娟秀小楷,刻工精细,鲜活仿佛注入生命今日之刻与之相比,粗俗和不堪入目好似现代人已不屑于这些事了吧~~-



















廖晟杰 发表于 2010-9-5 15:43

本帖最后由 廖晟杰 于 2010-9-7 10:54 编辑

大理还有一名碑——元世祖平云南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的三月街期间是观看此碑的好时机,大理州一年一度的赛诗会在此举办!

天生不懂书 发表于 2010-9-6 08:38

好。em1em1

墨池游鱼 发表于 2010-9-6 09:49

这是谁写的

廖晟杰 发表于 2010-9-7 09:42

南詔德化碑  金石萃編卷一百六十






  恭聞清濁初分,運陰陽而生萬物。川嶽旣列,樹元首而定八方。故知懸象著明,莫大於日月。崇高辨位,莫大於君臣。道治則中外寧,政乖必風雅變。豈世情而致,抑天理之常。我贊普鍾蒙國大詔,性業合道,智覩未萌。隨世運機,觀宜撫衆,退不負德,進不慙容者也。



  王姓蒙,字閣羅鳳,大唐特進雲南王越國公開府儀同三司之長子也。應靈傑秀,含章挺生。日角標奇,龍文表貴。始乎王之在儲府,道隆三善,位卽重離。不讀非聖之書,嘗學字人之術。撫軍屢聞成績,監國每著家聲。唐朝授右領軍衞大將軍兼陽瓜州刺史。



  洎先詔與御史嚴正誨靜邊寇,先王統軍打石橋城,差詔與嚴正誨攻石和子。父子分師,兩殄兇醜。加左領軍衞大將軍。無何,又與中使王承君同破劍川,忠績載揚,賞延于嗣,遷左金吾衞大將軍。而官以材遷,功由幹立。朝廷照鑒,委任兵權。尋拜特進、都知兵馬大將。二河旣宅,五詔已平。南國止戈,北朝分政。而越析詔餘孼于贈,恃鐸矟,騙瀘江,結彼兇渠,擾我邊鄙。飛書遣將,皆輒拒違。詔弱冠之年,已負英斷,恨茲殘醜,敢逆大隊。固請自征,志在夷掃。梟于贈之頭,傾伏藏之穴。鐸矟盡獲,寶物並歸。解君父之憂,靜邊隅之祲。制使奏聞,酬上柱國。



  天寶七載,先王卽世,皇上念功旌孝,悼往撫存。遣中使黎敬義持節册襲雲南王。長男鳳迦異時年十歲,以天寶入朝,授鴻臚少卿,因册襲次,又加授上卿,兼陽瓜州刺史、都知兵馬大將。旣御厚眷,思竭忠誠。子弟朝不絕書,進獻府無餘月。將謂君臣一德,內外無欺。豈期奸佞亂常,撫虐生變。



  初,節度章仇兼瓊不量成敗,妄奏是非。遣越巂都督竹靈倩置府東爨,通路安南。賦重役繁,政苛人弊。被南寧州都督爨歸王、昆州刺史爨日進、棃州刺史爨祺、求州爨守懿、螺山大鬼主爨彥昌、南寧州大鬼主爨崇道等陷煞竹靈倩,兼破安寧。天恩降中使孫希莊、御史韓洽、都督李宓等,委先詔招討,諸爨畏威懷德,再置安寧。其李宓忘國家大計,躡章仇詭蹤,務求進官榮。宓阻扇東爨,遂激崇道,令煞歸王。議者紛紜,人各有志。王務遏亂萌,思紹先績。乃命大軍將段忠國等與中使黎敬義、都督李宓,又赴安寧,再和諸爨。而李宓矯偽居心,尚行反間。更令崇道謀煞日進,東爨諸酋,並皆驚恐。曰:「歸王,崇道叔也;日進,弟也,信彼讒構,煞戮至親。骨肉旣自相屠,天地之所不祐。」乃各興師,召我同討。李宓外形中正,佯假我郡兵,內蘊奸欺,妄陳我違背。賴節度郭虛己仁鑒,方表我無辜。李宓尋被貶流,崇道因而亡潰。



  又越巂都督張虔陀,嘗任雲南別駕,以其舊識風宜,表奏請為都督。而反誑惑中禁,職起亂階。吐蕃是漢積讐,遂與陰謀,擬共滅我。一也。誠節王之庶弟,以其不忠不孝,貶在長沙。而彼奏歸,擬令間我。二也。崇道蔑盟構逆,罪合誅夷,而却收錄與宿,欲令讐我。三也。應與我惡者,竝授官榮,與我好者,咸遭抑屈,務在下我。四也。築城收質,繕甲練兵,密欲襲我。五也。重科白直,倍稅軍糧,徵求無度,務欲蔽我。六也。于時馳表上陳,屢申寃枉,皇上照察,降中使賈奇俊詳覆。屬豎臣無政,事以賄成。一信虔陀,共掩天聽,惡奏我將叛。王乃仰天嘆曰:「嗟我無事,上蒼可鑒。九重天子,難承咫尺之顏。萬里忠臣,豈受奸邪之害。」卽差軍將楊羅顚等連表控告。豈謂天高聽遠,蠅點成瑕,雖布腹心,不蒙衿察。管內酋渠等皆曰:「主辱臣死,我實當之。自可齊心戮力,致命全人。安得知難不防,坐招傾敗。」於此差大軍將王毗雙、羅時、牟苴等揚兵送檄,問罪府城。自秋畢冬,故延時序,尚佇王命,冀雪事由。豈意節度使鮮于仲通已統大軍,取南谿路下;大將軍李暉從會同路進;安南都督王知進自步頭路入。旣數道合勢,不可守株。乃宣號令,誡師徒,四面攻圍,三軍齊奮。   先靈冥祐,神炬助威。天人協心,軍羣全拔。虔陀飲酖,寮庶出走。王以為惡止虔陀,罪豈加衆,舉城移置,猶為後圖。卽便就安寧再申衷懇。城使王克昭執惑昧權,繼違拒請。遣大軍將李克鐸等帥師伐之。我直彼曲,城破將亡。而仲通大軍已至曲、靖。又差首領楊子芬與雲南錄事參軍姜如之齎狀披雪:「往因張卿讒構,遂令蕃、漢生猜。贊普今見觀釁浪穹。或以衆相威,或以利相導。儻若蚌鷸交守,恐為漁父所擒。伏乞居存見亡,在得思失。二城復置,幸容自新。」仲通殊不招承,勁至江口。我又切陳丹欵,至于再三。仲通拂諫,棄親阻兵,安忍吐發,唯言屠戮。行使皆被詆呵。仍前差將軍王天運帥領驍雄,自點蒼山西,欲腹背交襲。於是具牲牢,設壇墠,叩首流血曰:「我自古及今,為漢不侵不叛之臣。今節度背好貪功,欲致無上無君之討。敢昭告於皇天后土。」史祝盡詞,東北稽首。舉國痛切,山川黯然。至誠感神,風雨震霈。遂宣言曰:「彼若納我,猶吾君也。今不我納,卽吾讐也。斷,軍之機;疑,事之賊。」乃召卒伍,撊然登陴。謂左右曰:「夫至忠不可以無主,至孝不可以無家。」卽差首領楊利等於浪穹參吐蕃御史論若贊。御史通變察情,分師入救。時中丞大軍出陳江口。王審孤虛,觀向背,縱兵親擊,大敗彼師。因命長男鳳迦異、大軍將段全葛等,於丘遷和拒山後贊軍。王天運懸首轅門,中丞逃師夜遁。軍吏欲追之。詔曰:「止。君子不欲多上人,況敢凌天子乎。苟自救也,社稷無殞多矣。」旣而合謀曰:「小能勝大禍之胎,親仁善鄰國之寶。」遂遣男鐸傳舊、大酋望趙佺鄧、楊傳磨侔及子弟六十人,齎重帛珍寶等物,西朝獻凱。屬贊普仁明,重酬我勳効。遂命宰相倚祥葉樂持金冠、錦袍、金寶帶、金帳(狀)[牀]、安扛傘、鞍銀獸及器皿、珂貝、珠毬、衣服、駞馬、牛縷等,賜為兄弟之國。天寶十一載正月一日,於鄧川册詔為贊普鍾南國大詔,授長男鳳迦異大瑟瑟告身、都知兵馬大將。凡在官僚,寵幸咸被。山河約誓,永固維城。改年為贊普鍾元〔年〕。



  二年,漢帝又命漢中郡太守司空襲禮、內使賈奇俊帥師再置姚府,以將軍賈瓘為都督。僉曰:「漢不務德而以力爭,若不速除,恐為後患。」遂差軍將王(兵)〔丘〕各絕其糧道,又差大軍將洪光乘等,神(州)〔川〕都知兵馬使論綺里徐同圍府城,信宿未踰,破如拉朽。賈瓘面縛,士卒全驅。



  三年,漢又命前雲南都督兼侍御史李宓、廣府節度何履光、中使薩道懸遜,惣秦、隴英豪,兼安南子弟,頓營隴坪,廣布軍威。乃舟楫備修,擬水陸俱進。遂令軍將王樂寬等潛軍襲造船之師,伏屍遍毘舍之野。李宓猶不量力,進逼邆川。時神川都知兵馬使論綺里徐來救,已至巴蹻山。我命大軍將段附克等內外相應,競角競衝。彼弓不暇張,刃不及發。白日晦景,紅塵翳天。流血成川,積屍壅水。三軍潰衂,元帥沉江。詔曰:「生雖禍之始,死乃怨之終。豈顧前非而亡大禮。」遂收亡將等屍,祭而葬之,以存恩舊。



  五年,范陽節度使安祿山竊據河、洛,開元帝出居江、劍。贊普差御史贊郞羅于恙結齎勅書曰:「樹德務滋長,去惡務除本。越巂、會同謀多在我,圖之此為美也。」詔恭承上命,卽遣大軍將洪光乘、杜羅盛、段附克、趙附于望、羅遷、王遷、羅奉、清平官趙佺鄧等,統細于藩從昆明路,及宰相倚祥葉樂、節度尚檢贊同伐越巂。詔親帥太子藩圍逼會同。越巂固拒被僇,會同請降無害。子女玉帛,百里塞途,牛羊積儲,一月館穀。



  六年,漢復置越巂,以楊庭璡為都督,兼固臺登。贊普使來曰:「漢今更置越巂,作援昆明。若不再除,恐成滋蔓。」旣舉奉明旨,乃遣長男鳳迦異駐軍瀘水,權事制宜。令大軍將楊傳磨侔等與軍將欺急歷如數道齊入。越巂再掃,臺登滌除。都督見擒,兵士盡擄。於是揚兵邛部,而漢將大奔,迴斾昆明,傾城稽顙。可謂紹家繼業,世不乏賢。昔十萬橫行,七擒縱略,未足多也。



  爰有尋傳,疇壤沃饒,人物殷湊。南通渤海,西近大秦。開闢以來,聲敎所不及;羲皇之后,兵甲所不加。詔欲革之以衣冠,化之以義禮。十一年冬,親與寮佐兼總師徒,刋木通道,造舟為梁。耀以威武,喩以文辭。欵降者撫慰安居,抵捍者(頸繫)〔繫頸〕盈貫。矜愚解縛,擇勝置城。裸形不討自來,祁鮮望風而至。



  且安寧雄鎭,諸爨要衝。山對碧雞,波環碣石。鹽池鞅掌,利及牂、歡,城邑綿延,勢連戎、僰。乃置城監,用輯攜離。遠近因依,閭閻櫛比。十二年冬,詔候隙省方,觀俗恤隱。次昆川,審形勢,言山河以作藩屏,川陸可以養人民。十四年春,命長男鳳迦異於昆川置柘東城,居二詔佐鎭撫。於是威懾步頭,恩收曲、靖。頒誥所及,翕然俯從。



  我王氣受中和,德含覆育。才出人右,辯稱世雄。高視則卓爾萬尋,運籌則決勝千里。觀釁而動,因利興功。事叶神衷,有如天啟。故能拔城挫敵,取勝如神。以危易安,轉禍為福。紹開祖業,宏覃王獻。坐南面以稱孤,統東偏而作主。然後修文習武,官設百司,列尊叙卑,位分九等。闡三敎,賓四門。陰陽序而日月不 ,賞罰明而奸邪屏跡。通三才而制禮,用六府以經邦。信及豚魚,恩霑草木。戹塞流潦,高原為稻黍之田。疏決陂池,下隰樹園林之業。易貧成富,徙有之無,家饒五畝之桑,國貯九年之廩。蕩穢之恩,屢沾蠢動。珍帛之惠,遍及耆年。設險防非,憑隘起堅城之固;靈津蠲疾,重巖湧湯沐之泉。越賧天馬生郊,大利流波濯錦。西開尋傳,祿郫出麗水之金;北接陽山,會川收瑟瑟之寶。南荒渀湊,覆詔願為外臣;東爨悉歸,步頭已成內境。建都鎭塞,銀生于墨觜之鄉;候隙省方,駕憩于洞庭之野。蓋由人傑地靈,物華氣秀者也。於是犀象珍奇,貢獻畢至,東西南北,煙塵不飛。遐邇無剽掠之虞,黔首有鼓擊之泰。乃能驤首邛南,平眸海表。豈惟我鍾王之自致,實賴  我神聖天帝贊普德被無垠,威加有截。春雲布而萬物普潤,霜風下而四海颯秋。故能取亂攻昧,定京邑以息民,兼〔弱〕侮亡,册漢帝而繼好。



  時清平官段忠國、段尋銓等咸曰:「有國而致理,君主之美也。有美而無揚,臣子之過也。夫德以立功,功以建業,業成不紀,後嗣何觀。可以刋石勒碑,志功頌德,用傳不朽,俾達將來。」(□成)〔蠻盛〕家世漢臣,八王稱乎晉業,鍾銘代襲,百世定于當朝。生遇不天,再罹衰敗。賴先君之遺德,沐求舊之鴻恩。改委清平,用兼耳目。心懷吉甫,愧無贊於周詩,志効奚斯,願齊聲於魯頌。紀功述績,寔曰鴻徽。自顧不才,敢題風烈。其詞曰:






  降祉自天,福流後孕。瑞應匪虛,禎祥必信。聖主分憂,遐夷聲振。襲久傳封,受符兼印。其一。



  兼瓊秉節,貪榮構亂。開路安南,政殘東爨。竹倩見屠,官師潰散。賴我先王,懷柔伏叛。其二。



  祚不乏賢,先(庸)〔猷〕是繼。群守詭隨,貶身遐裔。禍連虔陀,亂深竪嬖。殃咎匪他,途豕自殪。其三。



  仲通制節,不詢長久。徵兵海隅,頓營江口。矢心不納,白刃相守。謀用不臧,逃師夜走。其四。



  漢不務德,而以力爭。興師命將,置不層城。三軍往討,一舉而平。面縛羣吏,馳獻天庭。其五。



  李宓總戎,猶尋覆轍。水戰陸攻,援孤糧絕。勢屈謀窮,軍殘身滅。祭而葬之,情由故設。其六。



  贊普仁明,審知機變。漢德方衰,邊城絕援。揮我兵戎,攻彼郡縣。越巂有征,會同無戰。其七。



  雄雄嫡嗣,高名英烈。惟孝惟忠,乃明乃哲。性惟溫良,才稱人傑。邛瀘一掃,軍郡雙滅。其八。



  觀兵尋傳,舉國來賓。巡幸東爨,懷德歸仁。碧海效祉,金穴薦珍。人無常主,惟賢是親。其九。



  土于克開,煙塵載寢。轂擊(犁)〔犂〕坑,輯熙羣品。出入連城,光揚衣錦。業留萬代之基,倉貯九年之廩。其十。



  明明贊普,揚(于)〔干〕之光。赫赫我王,實賴之昌。化及有土,業著無壃。河帶山礪,地久天長。其十一。



  辯稱世雄,才出人右。信及豚魚,潤深瓊玖。德以建功,是謂不朽。石以刋銘,〔可長〕可久。其十二。



 
 



  碑陰






(上闕)帶段忠國  清平官大軍將大金告身賞錦袍金帶□□□(下闕)



(上闕) 皮衣楊傍佺  清平官小頗弥告身賞錦袍金帶(下闕)



(上闕)頗弥告身賞二色綾袍金帶爨守□  清平官大金告(下闕)



(上闕)李〔買〕□  大軍將開南城大軍將大□告身(下闕)



(上闕)大大 皮衣趙眉丘  大軍將士曹長大頗弥□□賞紫袍金(下闕)



(上闕)□衣揚細□  大軍將賞二色綾袍金帶王琮羅鐸  大軍□□□□□□□身賞(下闕)



(上闕)袍金帶兼大(夫)〔大〕 皮衣張驃〔羅〕于  大軍將前戶曹長拓東〔城大軍將□身〕賞二色綾(下闕)



(上闕)綾袍金帶王波鐸  大軍將前法曹長大頗弥告身賞二色綾袍金帶楊□□□  □□□〔賞二〕(下闕)



(上闕)軍將小金告身賞二色綾袍金帶楊羅望  大軍將小金告身賞錦袍金帶(下闕)



(上闕)大軍將賞二色綾袍金帶尹嵯遷  大軍將小金告身賞紫袍金帶楊尨棟  □□□□□□□□〔二色〕□□□□〔和附〕(下闕)



(上闕)身賞二色綾袍金帶尹附酋  大軍將賞紫袍金帶趙〔瑳〕□〔堅〕  大軍將兵曹□□□□□□□紫袍金帶趙逸羅□(下闕)



(上闕)色綾袍金帶兼大大 皮衣孟綽望  軍將士曹長小銀告身賞紫袍金帶楊鄧佺  □□□法曹長小頗弥告身賞□□綾袍(下闕)



(上闕)大軍將小銀告身賞二色綾袍金帶楊各酋  大軍將賞二色綾袍金帶趙尨細利  客曹□□□弥告身賞二□綾袍楊利成(下闕)



(上闕)賞二色綾袍金帶□□羅疋  大軍將兵曹長小頗弥告身賞紫袍金帶段君利  大軍將□□□小銀告身賞(下闕)



(上闕)大軍將小銀告身賞二色綾袍金帶尹□□□  大軍將小銅□□□□□[綾袍金帶周](下闕)



(上闕)賞二色綾袍金帶唐酋[統]  大軍將賞紫袍金帶喩酋[苴]  大軍將賞[二色](下闕)



(上闕)倉曹長小銀告身賞二色綾袍金帶兼大大 皮衣□盛顚  大軍將賞紫袍金帶(下闕)



(上闕)[安]定  大惣管小銀告身賞二色綾袍金帶兼大 皮衣□□□  □軍將□法曹(下闕)



(上闕)綾袍金帶洪羅棟  大惣管小銅告身賞二色綾袍金帶□□□  □軍將兼(下闕)



(上闕)色綾袍金帶段旋 湊  軍將戶曹長小銅告身賞紫袍金帶□□□堅  大惣管(下闕)



(上闕) 湊  軍將羣牧大使小銀告身賞紫袍金帶揚瑳白奇  都[軍謀]兼知表誥小銀告身□□□□□□□□  □□□□□□□銅(下闕)



(上闕)和  大惣管兼押衙小鍮石告身賞二色綾袍金帶石覆苴  大軍將小銀告身□□□□□段[琮]□邏(下闕)



(上闕)帶李奴鄧  客曹長賞紫袍金帶王□□□  大軍將小頗弥告身賞□□□帶□諾地(下闕)



(上闕)弥告身賞紫袍金帶阿忍  [大軍將賞紫袍金帶遁□本]  大軍將小頗弥□□□紫(下闕)



(上闕)大軍將賞二色綾袍金帶黑觜[羅眉]  大軍將賞紫袍金帶(下闕)



(上闕)大□編賞紫袍金帶[孫]白伽  軍將[小]鍮石告身賞紫[袍](下闕)



(上闕)軍將賞紫袍金帶兼大 皮劉望□[喩]  軍將賞□袍金帶[兼](下闕)



(上闕)軍將前兵曹[副]官小銅告身賞紫袍金帶杜顚伽  □□□□□□帶兼□□□□□□□□□□賞(下闕)



(上闕)趙充□[苴]  軍將兵曹副小銀告身賞紫袍金帶(下闕)



(上闕)盛  軍將士曹副賞紫袍金帶楊鄧四羅  □□□□□[袍金帶](下闕)



(上闕)軍將大鍮石告身賞紫袍金帶段□□  □□□□□[金帶]□□□  □□□□[金帶□羅]  □[將](下闕)



(上闕)伽瑳  軍將賞紫袍金帶楊潯[波羅]□□□□□□□□□□□□□□□[身賞](下闕)



(上闕)軍將傔人佐楊羅斂  軍將[賞]紫(下闕)



(上闕)紫袍金帶尹求寬  [軍將]□□□[金帶□楊]  □□□□□□□□[賞紫](下闕)



(上闕)將賞紫袍金帶張趙邏  軍將賞紫袍金帶□□□  □□□□[金帶](下闕)



(上闕)軍將賞紫袍金帶□□利  軍將□紫袍金帶□□□□□□[小銅](下闕)



(上闕)斂  詔親大軍將大金告身賞二色綾袍金帶李外成苴  □□□□[錦袍](下闕)



(上闕)軍將兼白崖城大軍將大金告身賞二色綾袍金帶李(下闕)



(上闕)詔親大軍將小銀告身賞二色綾袍金帶李些豐潯(下闕)



(上闕)詔親大軍將賞二色綾袍金帶放苴  詔親(下闕)



(上闕)金告身賞錦袍金帶獨磨(下闕)

廖晟杰 发表于 2010-9-7 09:52

本帖最后由 廖晟杰 于 2010-9-7 09:56 编辑

         南诏德化碑位于苍山下的太和村西面的南诏太和城遗址内,大理古城之南约7公里处,有一座仿古建筑的两层碑亭,碑亭内保护着一块云南省现存最大的唐碑———南诏(唐代大理地方政权)德化碑。此碑和太和城一起,为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云南第一大碑” 之誉。

         南诏德化碑高4米,宽2.42米,厚0.6米,立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碑正文40行共3624字,行书;碑阴详列南诏官员职衔和姓名,41行,约一千余字,正书。此碑埋没地下近千年,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被金石家王昶发现,由于风雨剥蚀,仅存八百余字。
   
      德化碑歌颂南诏王阁逻凤文治武功的业绩和记载天宝战争(唐王朝和大理的战争)的起因:开列了引起这次战争的导火线———云南太守张虔陀欺压、挑拨和诬告南诏的罪状……在这次战争中,南诏虽获大胜,但南诏王阁逻凤想到的是“我自古及今,为汉不侵不叛之臣”,“遂收亡将等尸,亲而葬之,以存旧恩”。希望“怨终”仍归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赤子之心如托碑间。这一愿望,在贞元十年(794年),终于实现了。德化碑是一块象征中华各民族团结统一、和平昌盛的丰碑。
   
       碑文还记载了南诏的政治、军事、农业、物产等情况,叙述了南诏与唐朝、南诏与吐蕃的关系,为研究云南和西藏地方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碑文书法流利,挺拔潇洒朴茂,有晋唐风貌兼具北海遗风。
   
      南诏德化碑以其丰富翔实的内容,高超的书法艺术,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日本有祖孙三代接连研究德化碑的世家,法国学者沙畹译此碑为法文,并为草跋。

啃骨头 发表于 2010-9-7 10:12

回复 6# 廖晟杰


谢谢版主补充~~

啃骨头 发表于 2010-9-7 10:24

今日丫头带我到杜文秀府见到<南诏德化碑释文>拓片
风格和我们所常见的唐楷不同
感觉和陆良的二爨有某些相似之处~~
-











挑灯听雨 发表于 2011-1-4 23:01

回复 1# 啃骨头


   我两个才说了点郭伟先生爨体写心经的看法,那个帖子就被楼主删除了,哈哈,莫非我等布衣确实是话语太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南第一大碑——南诏德化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