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狼 发表于 2011-4-11 02:26

本帖最后由 戏狼 于 2011-4-11 08:15 编辑

35、李邕《出师表》
台北故宫绢本《出师表》传为李邕书。初看乍似赵文敏,人多以为元人笔。余以赵氏《仇锷墓志》对观,气格远在赵上,故知元人必不能为,以其古质味道,恐在晚唐早宋之间。

36、周昔非与刘彦湖
早知刘彦湖,晚知周昔非,方晓彦湖面貌之所自。刘书简易,效仿者夥,稍一作意即得仿佛;周书骨骼通达,元气淋漓,非我辈能学。以武术譬喻,刘似套路表演,周似格斗实战。幸彦湖正当盛年,尚可作进境之想。

戏狼 发表于 2011-9-1 06:02

37.合理的结字方法是无限的,合理的用笔方法是有限的。

戏狼 发表于 2011-9-2 19:43

将周师道先生对此的回复转帖过来 大家参考


原帖由 Nehr 于 2011-9-1 16:23 发表
這說得稍絕對了些,個人大致贊成。
私見這見解點出了“結字”同“用筆”這對範疇雖然對偶,卻並不具備對稱的“值域”。
“用筆”範疇受到的物理、運動生理和神經生理、以及心理限制遠遠非“結字”所受者可比。
(認識它們,才叫“訓練有素”。涵泳其間,需時很長。想孔子到六十才“耳順”,對規律服氣了;到“從心所欲,不逾矩”境界,他七十了。)
“結字”範疇的自由度就大得多了。
而現代書手在“視覺藝術”概念派生出來的“增加視覺衝擊力”慾望驅動下搞些什麽,
大多借“結字”的廣闊自由度,尤其以求大佈亂型為最典型。
罔視“用筆”經驗結晶(即“筆法”),不顧它所受的物理、生理及心理限制而蠻作突破,難免在書法遊戲局裏失敗得慘,
乃乎以“醜”為“另類美”,用以遮羞,強闖審美心理關,利用心智不成熟群體的逆反心理,煽動憤青輿論,不一而足。。。

此外,個人理解的“用筆”範疇下有個“筆致”,含有類似口音、習慣性肢體語言和表情之意味,很個體化,
或許可以局部地解釋臨摹“不像”的問題。 ...

水源321 发表于 2011-9-10 12:04

我觉得作者没必要用这些似文言非文言的语句来写自己的心得,因为现在懂文言的人鲜矣,用通俗易懂的话写出来不更好吗?

戏狼 发表于 2011-12-19 06:03

38.碑帖同体

碑帖本同体,用笔体势一脉各枝,本实无分别。以思翁用笔写《张猛龙》即可骤成李北海。李北海实则于北碑相承,今学者多以二王视之,着实谬误。晚清以来写碑法,古所未有,与原碑书丹法绝不类同,实则为一大创举。

渴望自由 发表于 2011-12-19 08:05

{:1_277:}你太有才了

山牛 发表于 2012-1-20 21:04

见解独特,有新意。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戏狼曰】学书妄言(不定期跟帖连载 2011-12-18最新更新至第38则)